以孝善教育培育新时代好少年

2020-09-23 07:53沈茂周红艳
中国德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孝德孝亲育人

沈茂 周红艳

百善孝为先,孝为人之本。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赓续传承的美德。新时代,社会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孝善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更倾向于孝德素养的形成,即对孝善有与时俱进的认知,饱含情感的审美,形成常态的意志,传承立德的情怀,将孝善思想内化为心灵的需求,最终形成孝德思维、善美情怀,实现知行合一。

近年来,我校结合“文武双习,树德立人”的办学理念,构建了基于“树德立人教育”视野下的核心素养校本表达体系,以培养学生孝德素养为核心,进行新时代“孝善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一、构建孝善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一)课程目标体现时代性

新时代背景下,孝善文化被赋予新的内涵:小孝——孝悌之义,大孝——家国之情。我校创新拟定了“新孝善教育”核心三维目标,即“知孝”“悟美”“立德”,回应时代要求,深化孝德要义。核心三维目标相应凸显孝德素养:知孝——与时俱进的认知,包括儿女之孝、自爱爱他、承志立身、和谐万物;悟美——饱含情感的审美,包括孝亲敬老之美、扶弱济贫之义、心系家国之情、回报天地之念;立德——形成孝态,传承发扬,包括实践孝德、把控矛盾、忠孝思维、传承探究。

(二)课程框架体现渐进性

在精准把控学生起点、遵循学习规律基础上,我们设计出“化一精一融一接”一体化课程实施链条,构建了渐进性的课程育人框架。

化,即“孝善”教育的校本化、层次化表达,指向课程育人目标的具体化、递进化、实例化,构建了知孝、行孝、传孝三个层次进阶式的内驱课程,实现“构成、养成、达成”周期性递进。 知孝课程(自知):以观看、博览和浸润代人为主,利用校园网络、主题板块和学科渗透,注重脑眼结合,明晰“孝”文化道德内涵,建构正确的孝善价值观,确立孝德的构成。

行孝课程(悟美):以行动和实践感悟为主,参与真实场景,注重手脑结合,在敬老、尊亲、回报社会、心系家国实践中树德、悟孝、悯人、养善、育美,落实知行合一,促进孝德的养成。

传孝课程(立德):以探索和内驱创新为主,依托公益、寻根、科技、研学等路径,注重多感官并用,将孝善文化渗透到人格完善和心灵塑造中,形成知、情、意、行合一的孝德素养,实现孝德的达成。

精,即参照各学段学生对“孝善”的理解和行动层次,遵循精准、精细、精当、精致的原则构建“孝善”教育课程坐标系。将三进阶内驱课程按低、中、高段横向延展为13个核心支点,其中知孝课程有4个:学科渗透、光影观摩、孝阅吟诵、润德讲堂;行孝课程有5个:自省成长、解语小屋、我当家系列、孝善活动系列、节日寄情;传孝课程有4个:孝善直通车、孝行义渡、研学实践、公益孝善。每个支点对应一组纵向延伸的支点课程,多点发力、循序渐进。

融,即“孝善”课程体系中“纵”和“横”要深度融合,不能断层,低段横向的育人目标,在纵向的中高段中要提升,纵向中高段孝德素养,在横向的低段中要渗透。如此横向打通育人壁垒,纵向连通学段,纵横交融,深化育人。如“我当家”支点课程,其育人目标为:立足生活,回报孝亲。低段的课程设置是简单的家务劳动——一日副手,而中、高段课程则是难度大、要求高的家务劳动——一日理财,一日厨师,且注重责任担当的渗透。纵向中高段“研学实践”板块,虽然高段以家国情怀、天地孝善为主线,但爱国爱乡的情感在低段就有培养。

接,即突破边界,实现对接。课程对接,“孝善”课程与国家基础课程对接,与乡村少年宫课程对接。学科对接,深耕学科,但不拘泥于单一学科,找到学科间共通性。内容对接,跨学科同题异构,相同主题由不同学科教师组织实施,形成孝善教育组块。如语文课读孝善诗,思政课学孝善榜样,乡村少年宫“巧手慧心”折“孝善花”,长江石彩绘孝善作品等。

(三)教材创编体现适宜性

校本教材的编排遵循三个适宜:适宜区域,适宜学生,适宜开展。根据区域群体对“孝”的知行重视不足,学校编写了双导向校本教材。学知系列设计了《诗文中的孝善情怀》《故事中的孝善情怀》《我们身边的孝善情怀》,依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分先后拜读古圣先贤,准确定位思想坐标。实践系列设计了《孝善蒙学》《孝善知行》《孝善修远》,以区域“孝善”常态为依据,图文并茂,按年段梯度推进。单本教材遵循儿童最近发展区规律,环环相扣。系列教材章节对应,阶梯拔高。

一、探索孝善教育协同育人路径

为防止孝善教育与真实生活脱节,我们设计了学校、家庭、社会三层联动的育人路径。

(一)开展校园活动

进行校园文化环境设计和班级个性布置,营造孝善氛围。各班开展“子溪孝善禮”学习活动,校园版包含见面礼、上课礼、进办公室礼、就餐礼、离校礼;家庭版包含问候礼、应答礼、餐桌礼、睡前礼、上学礼。结合各类校园节日,开设“润德讲堂”和艺术工作坊,打造“孝善”主题月,如:在“书香明孝善,亲情润子溪”阅读节活动月中开展“光影孝善”活动,让学生观看经典孝善影片、制作H5海报、写微影评,通过校园网、朋友圈发布;吟诵国学经典、播放主题童谣,开肩“孝亲”晨读、午诵,石“画”石“说”绘“孝亲”,“童心艺韵颂孝善”等活动。

(二)家校合作联动

以每月“知孝卡”“行孝卡”为家校连接纽带,开展“每日家务事”“一日家长”“阅、学、做、省”家庭常规项目等活动,进行“孝星”系列评比。利用微信,建立共学共享网络班级群,由家长和孩子一同参加,拉近亲子距离,增强彼此信任。充分使用平台推送、@对话、群话、自主建群等功能,设置“孝善·道法”“春晖锦策”“孝行微采访”“亲子小圈圈”“魅力家庭秀”等栏目,实现家校共学共享,提升育人质量。

(三)深入社会实践

利用社会广阔资源,增加“大孝于家国”的实践体验,设计主题活动,立体架构新时代孝善素养。

研学实践:每学期组织学生走出去研学。深入“建川博物馆”“孝亲农场”“重庆市青少年孝亲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参观、实践,让孩子体验生命,铭记历史,深刻领会大孝于精忠报国、奋发有为,小孝于孝亲敬长、自爱爱他的孝善文化内涵。

打卡义渡:深入了解家乡义渡文化,打卡家乡“孝善”景点,通过照片、微视频等,留下探寻家乡的足迹,并在班级群里开展“打卡秀秀”活动。 节日活动:依节日节气设计“孝善”活动,如魅力3.8,温馨母亲节,感恩父亲节,和美中秋,欢乐国庆等。

寒暑假活动周:设计“孝善活动手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寒暑假各一期,如:《行走美丽义渡,探寻家乡文化》《孝行义渡·做上善大德的新少年》《传承中华孝道·做五有好少年》《寻根乡愁·记住年味》等。

孝善教育现已在我校稳步开展,在效果评价上我校设计出集“学力、动力、活力、实践力”多力合一的评价手册《闪闪“孝”星耀子溪》,设置了“孝行足迹”和“孝星比多多”两个板块,通过学生白评和教师、家长他评的方式最大化激活了学生内驱力,提升了孩子传承中华孝道的兴趣。自孝善课程开展以来,我校孝善氛围浓厚,主题教育化为学习内在动力,校风学风家风蔚然。作为经验推广,我校举办了区级成果展示会,受到与会同仁高度好评,新华网、新家长报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我们会把这项课程研究长期开展下去,实实在在做教育,真真正正为学生。

【沈茂,重庆市大渡口区茄子溪小学校长,高级教师;周红艳,重庆市大渡口区茄子溪小学德育主任,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 崔倩倩

猜你喜欢
孝德孝亲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孝德教育与学校德育结合的必要性
“润物细无声”
弘扬孝德文化,倡导校园新风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小学“外养内构”孝德教育模式的建构及思考
渭南市中小学校大唱《孝亲敬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