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安排助推新时代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2020-09-23 07:53戴家芳
中国德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劳动考核制度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这是继2015年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18年首次将劳动教育写进教育方针之后的再次强调,即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

新时代劳动教育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关乎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任和学生的健康成长。科学完善的制度安排可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指明方向,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保障,为劳动教育的落实提供动力。具体而言,要形成如下制度安排。

一、构建培训、考评、激励制度

完善培训制度。要以专业化的要求、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行动能力为目标,建立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的培训体系,主要包括岗前培训制度、日常培训制度、骨干培训制度、专业技能培养制度等。培训内容要重点落在强化教师劳动意识、劳动观念,以及课程开发、教学等业务能力、安全保障意识等方面。

健全工作考核体系。教师考评要明确规定考核范围、考核指标、提资、奖惩等,应遵循定性分析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显性和隐性相结合、公开透明、全方位评价等原则。考核标准应明确具体、切实可行,考核结果要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挂钩。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应进行调离劳动教育教师岗位的调整。

完善激励制度。基于个人成长的学习激励和基于个人价值实现的事业激励要尤为关注。学校及相关部门要构建劳动教育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机制,以增加教师对未来发展的期望和愿景。除此,还可通过职称评审加以激励,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可建立不同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队伍职称评定标准而符合该学科特点的职称评审体系。可考虑降低对理论课时、教研的要求,增加对劳动教育工作绩效的全面考核。

一、构建劳动素养评价制度

构建多维度、多主体、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可把劳动素养评价指标分解为对基本劳动常识的知晓度、劳动情感的认同度、劳动意志信念的内化度、劳动行为的稳定一贯性等四个具体维度。

坚持多主体评价结合的方式。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家长、第三方机构、学生自身、同伴等,但要考虑到中小学生还是未成年人,心智发展不成熟,准确、理性地评价他人及自我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因此在中小学,特别是低年段,还应以教师、家长、第三方机构的评价为主。

坚持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可考虑以写实记录、综合考查为抓手,将外在行为结果与内在过程体验相结合,重点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是否有良好的劳动精神面貌,充分肯定学生参与劳动过程的真实性、多样性,客观记录学生劳动实践的所获、所感、所悟。可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提倡多关注动态评价,要把学生劳动素养现状放入其思想行为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去考查,了解前后变化以及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势。

三、构建组织管理制度

劳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需加强组织管理。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对外要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实施氛围,对内要加强质量检测。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除切实解决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外,还要做好督促落实。省级政府要做好统筹协调,明确市地级、县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劳动教育的职责,推动建立全面实施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

完善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机制。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正面宣传为主,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内宣外宣协同联动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为劳动教育常态化提供风清气正的舆论空间。

建立质量监测制度。《意见》也明确指出要开展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强化反馈和指导。因此,要完善劳动教育督导体系,建立监测平台,定期发布监测报告。可把劳动教育成效情况纳入国家制定的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中。

四、构建保障制度

提供劳动实践场所保障。《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可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等劳动实践场所,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各级各类学校可在政府统筹规划配置中因地制宜安排实践场所。

健全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也可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各地区还可统筹中央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多种形式筹措资金,以确保学校开展好劳动教育。

强化安全保障制度。要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安全进行劳动体验。各地区要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劳动教育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应主动建立风险管理应对策略,将風险管理纳入保险是一种有效途径。可通过建立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风险分散机制,利用风险分担原则,将风险事故转移至保险机构。

总之,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来予以支持和规约。恰当合理的制度安排可助力劳动教育落实落地、见行见效,真正促进新时代劳动教育新局面的开创。

【戴家芳,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李敏

猜你喜欢
劳动考核制度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某些单位的制度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