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几年来,家长对孩子“幼升小”方面的焦虑和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家长的这种焦虑若处理不好,容易导致孩子无法适应小学生活,甚至产生厌学等不良后果,给心理带来很大的阴影。因此切实地给家长做好“衔接幼小”的心理疏导刻不容缓。通过家访了解家长的焦虑原因,确定指导方向。召开专家讲座,鼓励家长摆正心态,用“过来人”的现场答疑,缓解家长的焦虑,再通过学校“公众号”,帮助家长夯实心理基石。从而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长焦虑;心理疏导
临近毕业季,许多家长在向我咨询入小学报名工作的相关问题时,不经意间流露出了自己对孩子,未来小学学习生活的种种担忧、迷茫和不安。一时间,收到家长在幼小衔接方面的微信、电话、面对面咨询,可见家长在“幼升小”方面内心的焦虑。
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幼儿园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之间的衔接,也就是孩子结束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这一过渡跨度很大,若处理得不好,容易导致孩子对生活环境不适应、学习跟不上、无法融入集体甚至厌学等不良后果,给心理带来很大的阴影。
那么,如何切实做好“幼小衔接”的心理疏导,让家长们以积极地心态指导孩子去迎接小学这个新起点呢?
一、 关注家长“心理症结”,确定指导方向
要做好家长的心理疏导工作,必须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了家长的焦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升小新政策的变化
今年新政策上台,小学开始公民同招。许多买了学区房的家长开始焦虑,我们要不要去摇号,万一没摇中会不会进不了对口的小学而被统筹。如何择校,成了家长心头的焦虑问题。
(二)期望水平的落差
班级好多孩子都认识很多字,我们才刚刚认识自己的名字,学习会不会跟不上。我们10以内的加减法还没搞清楚,怎么教都教不会,快要进小学了,会不及格吧。我们线上线下都学了英语,可还是说得不流利,怎么办才好。不少家长对孩子期望很高,却对如何帮助孩子学习手足无措。这种期望上的落差,加上对自己辅导能力的不自信,导致了家长对孩子入学产生焦虑。
(三)学习环境变化
小学上学时间会更早,孩子会不会早上起不来?中午饭能不能吃饱?课间休息只有10分钟,如果来不及上厕所怎么办?小学老师会不会很严厉?没有和幼儿园最好的朋友在一个学校怎么办,孩子会不会感到孤单。家长担心这一系列环境的变化,会让孩子无法适应,从而产生焦虑。
(四)学习方式的不同
每节课都要40分钟,孩子会不会认真听讲,万一听不懂怎么办?在家做作业时,为什么总是心不在焉坐不住呢?回家作业会不会不记得做?小学的学习方式不再是以游戏为主而是改为学习为主。家长担忧孩子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
(五)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们整天丢三落四的,自己的水杯一天要找好几回,自己玩具也不整理,进了小学怎么办?我们做事情拖拖拉拉,现在吃饭还要奶奶喂几口;我们太懒了,什么都帮忙,不肯自己解决问题。家长担心孩子不好的行为习惯,让他进了小学会无所适从。
了解了家长焦虑的原因,把握住了方向后,我决定就把它作为下阶段给家长进行心理疏导的方向。
二、 面向家长,召开专家讲座,引导家长摆正心态
公办、民办教育资源不同的现象普遍存在,家长们都想抢占优质资源。但在“公民同招”幼升小的新政策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与“期望水平落差”之间的矛盾引发了家长的焦虑。于是我们邀请了原毕业班的家长—一名小学年级组长进行专家讲座,帮助家长树立对“幼升小”的正确认知。
首先,她帮助家长梳理“择校”问题。她先介绍民办小学和公办小学的区别:民办小学注重各种总社会实践活动,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公办小学注重集体规则,更具中国特色。并给家长们普及了最新的入学政策:“公民同招”政策以及参加民办摇号所存在的风险。还从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家长应多方面综合考虑,针对公办民办的取舍、每位孩子的能力和个性、每个家庭的经济实力,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方向。不盲目拔高,不盲目攀比,不盲目选填,在择校方面帮助孩子做出最终的权衡。
其次,提醒家长避免踩踏幼升小“雷区”:
1. 别把孩子当私有“财产”,过多的强迫,必然让孩子产生抗拒。
2. 教育孩子时切忌带情绪,就事论事,不带自己的情绪,教育会更有效。
3. 教育孩子时,不要人云亦云,这会给孩子造成许多压力,并会产生厌学心理。
最后,专家鼓励家长自己要摆正心态,理智“择校”。并适度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切不可过于焦虑与紧张,紧张的情绪会感染到孩子。
三、 利用过来人“走进课堂”现场答疑的形式,缓解家长焦虑心理
让身边“过来人”来描述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变化,传递经验以及中肯的建议,能让家长感到更贴合实际,更接地气。
我们班有些孩子是二胎:其中瑶瑶的哥哥,翔翔的姐姐正好处于小学阶段,我設想如果让他们通过视频讲一讲小学生活的具体事项与要求,可以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小学生活,了解学习环境的变化,为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于是,我们邀请两位哥哥姐姐和他们的爸爸妈妈走进课堂。孩子们积极向哥哥姐姐提问:小学要上哪些课?每天的作业多不多、难不难?哥哥姐姐一一作答:小学和幼儿园有很多地方是不一样的。小学没有午睡时间和床铺,厕所不在教室里。小学里每天早上铃声响起,就要上课了,上课是不能迟到的。所以大家现在一定要养成守时的好习惯。
与此同时,家长们在瑶瑶妈妈,翔翔爸爸的现场答疑环节中讨教经验:孩子每天晚上作业一般做到几点?孩子做作业时要不要全程陪同?有哪些幼小衔接的阅读书目可以推荐?作为“过来人”的瑶瑶妈妈,翔翔爸爸耐心介绍如何应对学习方式的变化,解除了家长心中的疑团。
通过聆听,从家长的自身角度出发,提前了解到了幼小衔接中的日常事项,知道了孩子可以做什么?怎么做?家长可以辅助什么?怎么陪?从而缓解家长的焦虑心理。
四、 有效发挥“公众号”作用,帮助家长夯实心理基石
公众号是一个大的平台,内容丰富,栏目众多,学校的公众号更是家园互动的一个重要媒介。大班组公众号,连续几期紧紧围绕“幼小衔接”行为习惯方面的内容进行制作。第一期完成后,我们将其发送至朋友圈以及班级微信群,希望家長们积极关注,夯实心理基石。但事与愿违,家长参与性并不高,这就表示很多家长并没有点击进入公众号进行浏览。于是,在推送第二期时做了调整:推送完公众号后,还特地将行为习惯方面的内容进行页面截图,并发送至群。还对重点部分进行圈划,指引家长着重查看。教师事先挑出重点,用醒目的标识帮助家长一眼就能get到重点内容,减少家长翻看的时间,给家长提供便利。我们还发动孩子在“学习整理物品”“学习规划作息”“提高专注力”等行为习惯方面给公众号投稿并交流,孩子满满的成就感使得家长对公众号的关注更加密切。
家长对公众号的参与度逐步增强,使“公众号”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指导作用,在互动中夯实了家长的心理基石。
五、 梳理推荐相关经验,加强个性化心理指导
尘尘是一位特殊儿童,智力发展迟缓,不会说话,他妈妈,担心他不能适应小学生活,会被同学欺负,会受到老师责备,十分焦虑。
西西是一位及其有个性,非常聪明又非常调皮的男孩子。家长认为:小孩子嘛,好动、有想法,本来就不是什么缺点,进了小学后,孩子的个性就被打磨得不成样子了。为此感到十分烦恼。
为了保护家长的隐私想法,我私下开导家长。每一位孩子都会面临不同环境的转变,幼小衔接、小升初、高考、工作等等。家长应该首先树立对新环境的信心,才会带动孩子更好地去适应新环境,绝对不能把自己的焦虑烦恼的心理影响到孩子。为此还特地找了一些相关文章分享给他们,个性化地做好心理疏导。
总之,幼小衔接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教师要尽可能地根据家长的真实需求,调整家庭教育形式,挖掘家庭教育途径,尊重家庭教育个性,帮助家长缓解焦虑,走出困惑,使幼儿在幼小衔接这一重要环节上顺利渡过。
作者简介:
顾瑞颖,上海市,上海市徐汇区瑞德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