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关于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2005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我国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萌芽、起步、快速发展和成熟四个阶段。通过梳理10年来我国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相关文献,在核心概念、构成维度、现状调查、影响因素、重新构建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应结合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用历史动态的眼光,全面考察微观中的观宏观因素,加强理论建构,提升学术品味。
关键词 教师 职业认同 教师职业认同 体育教师职业认同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体育理念的更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推进全民健身事业,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使我国从体育大国转变为体育强国,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同时也是实现体育强国梦和中国梦的重要内容,需要持之以恒做好群众体育工作,搞好国民体质建设。体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关键手段,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中之重,因此学校体育业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之一就是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体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我国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之双重使命。而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既会关系到体育教师群体和个体的心理健康、专业发展,也影响到学校体育和课程改革的成败。唤醒并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使之融入学校体育改革,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强大动力,对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和体育教师都提出了新要求,因此研究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意义重大。
一、我国关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阶段
笔者以“教师职业认同”为搜索词,在知网进行主题搜索,共有1 518篇相关文献,其中核心期刊和CSSCI中相关文献有247篇,进一步筛选有效文献有244篇,发表数量年度分布见图1。
1.2005-2006年为我国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萌芽阶段
这一阶段,国内学者魏淑华[1-3]、沈之菲[4]、张敏[5]开始用比较教育视角对国外教师职业认同研究做文献综述。当时国外教师职业认同已然成为独立研究主题,将教师职业认同概念引入国内,对“职业认同”和“教师职业认同”两个核心概念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总结研究方法,描述研究现状,探索影响因素。
2.2007-2008年为我国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起步阶段
研究者开始从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为切入点,研究教师职业认同问题,这一阶段10篇文献中有7篇研究不同教师群体的职业认同,5篇实证研究都是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程巍[6]发现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庞红卫[7]发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程度总体较低,本科学历和中级职称教师职业认同度最低。此阶段国内学者引入国外教师职业认同研究方法,初步探索我国教师的职业认同研究内容相对集中,且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学历、职称、性别、能力、人格、情感、价值等,研究对象以教师个体认同为主。此阶段研究相对固定、单一,对中国教育实践影响较小。
3.2009-2014年为我国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
此阶段对教师职业认同由固定单一的认识转变为动态多元的认识,从结构主义走上建构主义研究道路。学者不仅考察不同地区教师的职业认同,也关注处在不同教育阶段教师的职业认同,还关照到特殊群体,研究范围变大、研究群体变广。在教师职业认同构成维度方面,赵宏玉[8]编制量表,发现教师职业认同感的三维结构,即外在价值认同、内在价值认同、意志行为认同;孙利[9]编制的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价值三维度。李壮成[10]、于兰兰[11]、陈水平[12]等认为,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感总体水平不高,处于中低水平。在研究方法上,学者刘熠[13]引入国外学者的叙事研究方法,探讨教师内心世界活动的职业认同建构。周珂[14]以分别处于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和专家期的四位教师为研究对象,用叙事研究方法,归纳唤醒和提高教师职业认同的途径。此阶段研究集中于实证研究,多为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对策分析,定量研究很少,有心理学量表编制,并开始引入叙事研究方法。
4.2015年至今为我国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成熟阶段
此阶段研究呈多元化态势,教师职业认同内外部因素都被纳入研究者视野。焦瑞超[15]采用内隐联想测试法和问卷法,考察教师内隐职业认同与外显职业认同的关系。此阶段理论研究、质性研究越来越多。蒲阳[16]探讨教师职业认同的意义,认为激发教师职业理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抵抗消极心理以成就职业生涯,教师职业认同的回归与重建应注重教师自律内化、主动创造、内在幸福感。夏风[17]认为教师职业文化建设的三个必要元素为具象化、仪式感、价值观。元研究、扎根理论研究范式用于构建职业认同影响因素模型,给该领域研究带来新的思路和活力。
二、我国关于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领域
伴随我国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迅速发展,有学者将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相关问题作为研究内容。本文以“体育教师职业认同”为搜索词,在知网进行主题搜索,有72篇相关文献,其中核心期刊和CSSCI中相关文献22篇,进一步筛选后,有效文献20篇, 发表数量年度分布见图2。
1.核心概念
关于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概念的界定,我国学界尚未达成一致。第一种观点是谢谦梅[18]从哲学层面给出的定义,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从内心里认为它有意义、有价值,并能从中找到乐趣,是体育教师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第二种观点从心理学层面出发,认为体育教师职业认同与其个体情感体验相一致,且直接影响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蒋远松[19]将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定义为体育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合理健全的工作认知和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周珂[14]主张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是指体育教师对自己所从事职业基本性质、价值及规范等的感知和评价,它既是一种过程,又是一种状态,决定其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第三种观点是魏德祥[20]的,直接将其分为三种,一是把体育教师职业单纯作为谋生手段,二是被动适应体育教师职业需求,三是积极主动從事体育教师职业。当前,在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概念方面,学者大多还是基于对教师职业认同概念的认识,直接加上“体育”二字描述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概念,没有认识到教授体育学科教师与教授主要学科教师的职业认同的异同,对体育教师独特性的理解还不够,缺少社会学和文化学层面的理解。同时,仅对体育教师个体职业认同做研究,缺少动态的、互动的、群体外的因素,不够系统全面。
2.构成维度
关于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构成维度主要有“三维度说”和“五维度说”。汤国杰[21]借鉴国外Judge,Bono,Erez&Locke(2005)的模型,构建我国体育教师职业认同三维结构模型,即情感认同、持续认同、规范认同,之后引入Meyer&Allen(1991)组织承诺的三种表现形式,即情感承诺、持续承诺和规范承诺,探索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和组织承诺的结构特征。虞力宏等[22]认为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是由职业情感、职业动力、职业自我规范三维度构成。孙俊涛[23]等认为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是体育教师个体和教师职业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其三因素包括职业情感、职业意向、职业认知。以上几种“三维度说”表述虽不同,但实质内涵却极为相近,都借鉴国外量表模型,从心理学层面的认知、情感、意志这三个方面来规定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构成因素。周珂等[14]通过量表编制构建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模型,确定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是一个多维度结构,是由价值、情感、能力、投入和持续五方面认同因子构成的。关于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构成维度的研究较少,学者们大多借鉴国外已有模型来构建我国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相关结构模型。
3.现状调查
众多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水平的现状调查研究结论不尽相同,代表性观点有三种。陈惠花[24]认为我国被边缘化的体育教育和体育教师、倾向于功利主义的评价体系、学校和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过高期望、和教学工作的单一重复共同导致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感普遍较低的现状。虞力宏等[22]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方法调查研究发现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总体处于中等水平,职业动力感最高,职业情感收益感最低。田进[25]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研究表明,体育教师的自我职业认同程度相对较高,但工作量过多过重、当前学科价值评价矛盾、高期望与传统观念的矛盾、长期重复单一工作等会给体育教师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带来负面作用。可能由于调查研究的时间、地区、取样、考察维度和研究方法的不同,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
4.影响因素
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影响因素主要涉及到教师个体、教师与重要他人、学校内部环境、教育制度变革等。在哲学导向下,汤国杰[21]将体育教师作为独立个体,认为核心自我评价和目标自我和谐是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在社会学和管理学视野下,孙广丰[26]将体育教师作为群体,认为影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有四个,即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学生及家长的满意度、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及是否将职业当作事业,继而提出提升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途径。在心理学视野下,孙俊涛[23]认为体育教师职业认同主要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职业意向。体育教师职业认知在学历、性别、职称、学校级别等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但不同学历、性别、职称、学校级别的体育教师在职业情感和职业意向维度有差异显著。过程论者虞力宏等[22]依托傅树京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四阶段理论,揭示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在不同生涯阶段的特征。
5.重新构建
制度变迁和自我重构是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基本路径。陈惠花[24]认为重构和提升我国体育教师职业认同要从三方面入手,提升体育教师自我反思能力以驱动其职业认同内在动力,强身健体和通力合作的体育精神激励以提升其职业感受力,获得学校、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以增强其职业信心。周珂等[14]指出提升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水平三途径,即强化教师自身对职业价值的认识,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反思能力,构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蒋远松等[19]认为学校应开展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教育来增强其对自身职业发展前景的信心,改革和完善体育教师职后培训体系以增强其专业能力,加强体育教师职业教育与引导以调整其职业目标,创造良好的校风教风以搭建培育平台。
三、对我国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思考
2005年开始,我国出现教师职业认同有关研究,并经历萌芽、起步、快速发展和成熟四个阶段,相关研究逐渐走向成熟。不可否认,我国十几年来的教师职业认同研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成绩,并对我国教育改革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依据。但令人遗憾的是,有关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却很少,直到2009年,才有学者把体育教师职业认同作为单独的领域进行研究,近十年来逐步受到重视,有更多学者开始从事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研究。
1.我国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相关研究的特点
总结近十年的研究成果发现,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首先,有研究尝试参照职业认同相关理论以构建我国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结构与量表。其次,对我国部分地区或部分群体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的实证研究,为今后开展全国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奠定了基础。最后,部分研究引入国外职业生涯阶段理论,对处于不同职业生涯阶段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进行比较研究后,更全面地认识了作为个体的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
2.不足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对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理解趋向更加理性,但仍存在不足和问题。首先,作为新的学术领域,学者们对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视角各不相同,真正的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理论体系尚未形成,理论框架尚不够清晰。比如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定义仁智互见,其外延和内涵都很模糊。对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内部结构和外部机制,也很少有学者深入探讨。其次,研究方法过于集中,以定量的实证研究为主,大多直接引用国外研究模型或国内关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相关文献和心理学量表;研究成果停留在对方法、工具和指标的借鉴,实证检验少;研究样本主要选取我国部分地区和部分人群,对其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立足于现实状况,但这些研究选取样本量小、研究范围窄,缺少全局眼光,且采用深度调查和访谈的较少;对我国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内容和结构的认识不够明确。因此得出的结论难以真实地反映全国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全貌,研究成果难以普及和应用。第三,從研究水平来看,有关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近十年在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献仅有20篇。从研究成果来源看,有4篇研究成果来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有1篇研究成果来自于2009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有3篇研究成果来源于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层次研究较为缺乏,整体研究水平有待提高,学术品位有待提升。
综上,笔者认为今后研究我国体育教师职业认同问题,有必要对其外延和内涵、外部机制和内部结构、影响因素开展持续、系统、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构建理论,加强本土化研究模型探索。不仅可以将体育教师作为个体在其职业生涯中不同时期的职业认同做动态建构,还可以从体育史学的角度考察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状况和影响因素;不仅可以研究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个体因素,还可以关照到教研室、学校组织等中观因素,国家政策、社会认同、教育改革等宏观因素;不仅可以在体育教师职业自我认同研究上下功夫,还可以在重要他人认同(学生、家长、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群体认同研究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 魏淑华.国外教师职业认同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5(03). [2] 魏淑华,山显光.国外教师认同的研究现状[J].外国教育研究,2005(03).
[3] 魏淑华,宋广文.国外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 2005(05).
[4] 沈之菲.近十年西方教室认同问题研究及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 2005(11).
[5] 张敏.国外教师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 2006(02).
[6] 程巍,王在勇,王瑤.高等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的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08(09).
[7] 庞红卫.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与职业卷入状况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8(02).
[8] 赵宏玉,兰彦婷,张晓辉,等.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10).
[9] 孙利,佐斌.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与测量[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10).
[10] 李壮成.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08).
[11] 于兰兰,吴志华.农村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及分析——以辽宁省为例[J].教育导刊,2011(05).
[12] 陈水平,张亚玲.江西省农村中职教师职业认同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12(22).
[13] 刘熠.叙事视角下的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01).
[14] 周珂,周艳丽,王崇喜.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意蕴探寻——基于四位教师的叙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1(08).
[15] 焦瑞超,李晔,袁晶,等.教师的内隐职业认同与外显职业认同比较[J].教师教育研究,2015(01).
[16] 蒲阳.教师职业认同的意义与现状[J].人民教育,2018(08).
[17] 夏风.用职业文化促进教师职业认同[J].人民教育,2018(08).
[18] 谢谦梅,顾韶雄.自我的迷失与重建:论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唤起[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8).
[19] 蒋远松,卢鹏.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4(01).
[20] 魏德祥,王健,董国永.我国特级教师成长动力及其运行机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11).
[21] 汤国杰.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理论模型建构与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03).
[22] 虞力宏,汤国杰,高可清.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投入的关系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06).
[23] 孙俊涛.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发展特征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05).
[24] 陈惠花.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视角下的职业认同危机及其重构[J].教学与管理,2014(02).
[25] 田进.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感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0(02).
[26] 孙广丰.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对策研究——以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状况为例[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10).
[作者:陈洁(1984-),女,山西太原人,天津体育学院学校办公室,助理研究员,博士生。]
【责任编辑 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