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欺凌的校园防治对策探析*

2020-09-22 00:54李东风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防治校园

摘   要   网络欺凌已成为中小学中比较常见的欺凌方式,其造成的危害程度已经超过传统的校园欺凌。当前需要针对校园网络欺凌实施网络欺凌的校园防治对策。本对策突出的特点是对校园网络欺凌的防治采取分阶段、分主体、分模块进行。分阶段是指在校园网络欺凌发生之前、之后工作的重点不同;分主体是指对学生主体、教师主体、学校主体实施不同的教育及提出不同的要求;分模块是指对学生主体进行的模块教育,主要包括情商模块、法律模块、网络模块、体验模块。其中体验模块主要包括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善意评价体验。

关键词   校园  网络欺凌  防治

网络欺凌,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使用电子媒介传播或散布攻击性的文字或图片,以达到骚扰或攻击他人的目的[1]。当前,网络欺凌已成为中小学比较常见的欺凌方式,其造成的危害程度已经超过传统校园欺凌。学者们普遍认为,网络欺凌需要从国家法律政策、社会管理、互联网企业、学校、家庭和个人各方面来进行综合治理。本文结合国内外学校网络欺凌治理的经验,提出网络欺凌的校园防治对策。本对策突出的特点是采取分阶段、分主体、分模块进行校园网络欺凌防治(如下图)。

一、在校园网络欺凌发生之前

1.对学生主体要分模块进行教育

(1)情商模块。情商,是指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了解自身情绪、管理情绪、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等。低情商的人经常说话和做事时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差,爱抱怨,容易攻击他人等。提高情商能增强理解他人及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人的情商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

网络欺凌与人的情绪管理能力差有很大关系。以人际沟通为例,沟通是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以求达成思想一致和感情通畅的过程。现在许多中小学生备受家庭的溺爱,不太会在人际交往中体会、照顾他人的感情,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较弱。他们由于学业较重,平时也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机会,故在现实生活中、网络世界中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易与他人产生不愉快或矛盾。情商模块主要是注重对学生进行人际沟通基本知识的介绍,教会学生如何处理日常情绪。此部分内容可以在各门课程相关内容的教学中融入情绪处理及人际交往知识。当然,更需要学校多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加以练习。

(2)法律模块。升学压力下的中小学生普遍缺乏法律知识的学习。法律是社会人维护自身权利的重要工具。校园网络欺凌与学生法律意识不强密切相关,他们对网络欺凌会造成他人的伤害缺乏预估,对网络欺凌造成的社会恶性后果估计不足。对中小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可以有效防范网络欺凌行为的发生。

目前我国反网络欺凌的立法并不完备。我国虽然颁布实施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规,但是对校园网络欺凌没有进行严格的界定与处置。已经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缺乏对未成年人在网络欺凌保护方面的内容。虽然一些学校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设立了反网络欺凌的机构,但普遍缺乏反校园网络欺凌的科学措施。可喜的是,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格外重视推进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这次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校园欺凌等问题在其中都有反映”[2]。目前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欺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民法、刑法中关于公民人身权及其保护的知识进行普及,在此基础上,介绍有关网络权益保护的相关知识。为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建议多结合案例开展。

(3)网络模块。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容易在使用网络时不經意间伤害别人或受到伤害。所以,对他们进行网络方面的教育非常有必要。

中小学的网络欺凌教育应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首先是网络相关知识的掌握。须要教育学生了解网络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其次是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网络上的道德规范有哪些,在网络上如何自觉遵守这些规范?明晰这些可以推动中小学生养好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再次是关于网络情感教育。再次是帮助学生在网络上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网络上表达不良情绪时、涉及他人声誉时应持谨慎态度,学会维护自身和他人声誉的方法。最后是反网络欺凌的教育。网络欺凌是什么、网络欺凌如何发生、有什么特点、网络欺凌发生时如何应对与求助。

(4)体验模块。知识的学习固然是重要的,但认同并转化为行动也不能被忽视,对思辨能力尚弱的中小学生尤其如此。所以,反网络欺凌教育中将网络欺凌知识的普及与学生个人体验、情境结合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案例讨论。以真实的网络欺凌案件为例展开讨论。这些案例可以是学校里发生的,也可以是新闻中报道的。将案例呈现,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与分享案例,可以进行道德伦理、法律等层面的分析,探讨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讨论具体网络欺凌案例共同寻找最好的处理方法。

角色扮演。设定一定的网络欺凌情境,请同学扮演网络欺凌中的角色,展现网络欺凌的发生过程及结果,共同讨论网络欺凌发生的原因,欺凌者、受欺凌者、旁观者的状态。让学生看到网络欺凌中当事人的情绪变化,学会换位思考,体会他人的真实感受,明白放纵情绪、随意谩骂他人的危害。可以参照加拿大反网络欺凌媒介素养课程,设定情境和解决方案创作媒介产品(如视频、话剧等)来增强学生的网络道德[3]。

善意评价体验。网络欺凌通常是人们在网上对他人恶论及骚扰、攻击等。一些人经常在网上口出恶语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尤其是恶意攻击,对他人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要教育学生学会善意表达,共同来营造美好的网络空间。

2.对教师主体要进行反网络欺凌技能培训

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反网络欺凌知识培训。中小学大部分中青年教师对网络的使用比较熟悉,但是对网络欺凌并不十分了解,对何谓网络欺凌、如何鉴定、如何预防、如何处置等都比较陌生。所以,中小学要想有效预防网络欺凌,对一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反网络欺凌培训十分有必要。除此之外,还要培训相关的网络伦理道德和法律知识。

对学生平等相待,满足学生安全、归属的需要。实施网络欺凌的人通常对生活有许多的不满,进而在网络世界进行发泄。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弱势的学生也会借助网络发泄自己的不满,反抗现实中比自己强大的同学。如果这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得到学校和教师较多的关爱,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网络欺凌的发生。

对异常学生早期干预。在中小学总有一小部分经常违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嫌弃、厌恶只能让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给予他们更多关怀,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同学的真诚,反倒可以让他们体会到温暖,也学会关爱他人。对一些学生的异常行为,如迟到早退、受排挤、独来独往、成绩快速下降、自残等行为要重点关注,要向家长了解情况,实施相应对策。

3.对学校主体要营造反网络欺凌环境

学校要设立应对网络欺凌的专门机构。目前,许多中小学校依据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基本上都已成立了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这是中小学校防治校园欺凌的专门内设机构,主要负责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制定学生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处理程序;开展校园欺凌预防工作;判断学生间冲突是否属于学生欺凌行为;教育惩戒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4]。机构的设立与运作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履行职责、人员优化、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等方面还须进一步完善。

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环境,在校园网站设立反网络欺凌主题。消极的校园环境对于欺凌事件的发生有着显著影响,那些自我控制能力较低的学生在办学水平较差的学校很容易欺凌别人[5]。和谐校园的建设需要从多角度进行努力。如,改善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校园氛围等。良好的校园、班级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心理支持。营造健康、温馨的校园网络环境,在线下可以通过文艺汇演、班级黑板报、剪贴画、绘画、手抄报设计、作文比赛等形式积极宣传健康的网络道德与素养,在线上可以在校园网站上设立反网络欺凌主题。

制定并发放家长《网络欺凌预防手册》,与家长配合构筑反网络欺凌防线。家长《网络欺凌预防手册》的主要内容为:关于网络及使用的相关知识,如何指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保护隐私,正确表达情感和情绪;教会孩子合理控制使用网络的时间等;普及网络欺凌的相关知识,并提出应对建议。例如,告知孩子一旦遭遇网络欺凌,应立即告诉家长,不要自己忍耐。告知家长要有敏锐的觉察力,通过孩子的言行觉察是否欺凌他人或被欺凌,情况属实后要立即与学校联系。家长《网络欺凌预防手册》可以采用口诀、问答等生动易懂的形式编写。手册发放后,学校应及时与家长就手册的理解、使用等问题进行交流。

二、校园网络欺凌发生后做好三类主体的工作

校园网络欺凌发生之后,学校应立即制止欺凌行为,迅速开展事件的调查与处理工作,彻底解决网络欺凌事件,以免网络欺凌的扩大与继续出現。要重点对三类主体做好工作。

1.对受到网络欺凌的学生

遭受了网络欺凌的学生通常会有情绪低落、抑郁失眠、自尊感下降和缺乏安全感等反应,一些学生甚至会产生自杀倾向。对遭受网络欺凌的学生,学校要第一时间给予情感和心理支持,及时进行一对一的干预、心理辅导,并建立同伴陪伴小组。学校应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商讨帮学生恢复身心的方案。对家长进行必要的辅导,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对于受到严重心理伤害的学生,学校应建议家长将学生转介到校外专业机构进行心理康复治疗。另一方面,学校要协助受到网络欺凌的学生,要求相关网站删除相关网络信息,提供、公开欺凌者的个人信息,必要的时候可以求助公安机关,并帮助学生提出侵权损害赔偿请求等。

2.对实施网络欺凌的学生

对实施网络欺凌的学生的处理以惩罚为主。中小学生年龄尚小,应以教育引导为主,处罚为辅。与实施网络欺凌的学生,学校应要求其立即停止欺凌行为,并撤销网络上相关的不当言论。与欺凌者单独面谈,了解真实情况。安排专门的老师对其进行网络道德、法律方面的教育,安排心理老师进行心理辅导及行为矫治。对不触犯法律的网络欺凌事件进行调解,让欺凌者承认错误并公开道歉,必要时进行损害赔偿。网络欺凌学生的行为如果触犯了法律,应移交公安部门解决。研究发现,相当多的网络欺凌者表示与父母或抚养者之间缺乏亲情,所以应督促家长对孩子多加关心和爱护。

3.对网络欺凌的旁观者、跟风者、参与者

在发生网络欺凌的过程中,有的旁观者、跟风者、参与者在网络平台上的言论对网络欺凌行为的持续或中断有很大影响,还可能引发其他人开始主动模仿欺凌行为,导致被欺凌者受到更大伤害。

要改变以往忽视网络欺凌中旁观者、跟风者、参与者的情况,把旁观者作为重要的帮助对象之一,通过改善他们的言行来有效制止欺凌行为的扩散。方法主要有:对旁观者、跟风者、参与者进行群体辅导,正面进行道德教育。让学生意识到第三者在干预、终止网络欺凌方面的作用,用行动支持、保护受欺凌者,并且向学生提供保护受欺凌者的方法。也可以班级或小组的形式,就受欺凌者的情绪和感受进行交流,唤起旁观者的同情心,制止网络欺凌行为的再次发生。对在网络欺凌中起推波助澜作用的主动参与者要进行批评教育。

参考文献

[1] Patchin,J.W.,& Hinduja,S.Bullies Move Beyond the Schoolyard:A preliminary look at Cyberbullying[J].Youth Violence and Juvenile Justice,2006(04)

[2] 未成年人保护法将迎来大修!条文增加一倍,关注“校园欺凌”建设[EB/OL].[2019-02-16].http://www.sohu.com/a/295201145_120065

332.

[3] 肖婉,张舒予.加拿大反网络欺凌媒介素养课程个案研究与启示——基于“网络欺凌:鼓励道德的在线行为”课程的分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6(09).

[4] 代娟.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效能提升的核心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9(08).

[5] 王祈然,陈曦,王帅.我国校园欺凌事件主要特征与治理对策——基于媒体文本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7(03).

[作者:李东风(1967-),女,河北丰润人,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白文军】

猜你喜欢
防治校园
Q爆校园
再见,我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