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改侠
板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眼睛”。英国《教育学》指出:“在所有的教具中,要数黑板最普遍、最重要、最灵活。”因此,语文教师在关注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同时,也应在板书设计上多花心思,画好课堂教学的“眼睛”。
一、“抓”核心,让画龙点睛落到实处
“板书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依据教学内容将知识信息重新编码,给学生准确、清晰的印象。”韦志成在《语文教学艺术论》中如是说。可见,板书体现的是教师对教材和“大语文观”的理解,在课堂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教师在设计时一定要抓住板书的核心。这个“核心”要么是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如窦桂梅老师对《秋天的怀念》一课的板书“好好儿活”和“娘俩”“我俩”“我们”;要么是对教材重难点的突破,如一位老师将《梅花魂》的板书设计为“梅花魂——赤子心、爱国情、民族魂”;要么是对教学形象的直观处理,如笔者在教《松鼠》时,将板书设计成松鼠的形状,上面罗列文字要点;要么是建立教学信息系统,如化用王敏勤设计的“知识树”模式……
总之,无论教师侧重的是哪一方面,都应该抓住一个核心进行精心设计,让它画龙点睛的作用真正落到实处。
二、“巧”设计,让创新思维为板书加分
一个优秀的板书,高度浓缩了教学内容,可使学生见微知著,是激发兴趣、激活思维的有效手段。一堂语文课,要想让板书充分发挥作用,还得在一个“巧”字上多下功夫。如何做到“巧”设计呢?笔者觉得可以让创新思维来协同作用,即将文字与诸多要素进行巧妙组合,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可将文字与图画组合,给学生以极强的感染。如在教学《土地的誓言》时,根据学生对标题的质疑,笔者将课堂设计成三个板块,板书也相应由三部分组成——简笔勾画的土地,概括复杂情感的词语和作者的誓言,并在总结时以一个爱国青年的简笔头像将三者关联起来。这样的设计,既呈现了教学思路,对学生的最初质疑形成了呼应,又形象直观,具有美感。
可将文字与图案组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如在教学《王几何》时,我抓住文中王老师的“一手绝活”来设计板书。上课伊始,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和一个等边三角形,并在语文课堂的黑板上画出数学图形来导入,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可将文字与符号组合,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如在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笔者将板书设计成一正一反两个倒立的大感叹号,分别突出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警示,截然不同的评价背后蕴含的爱带给人们的心灵震撼也就凸显出来了。
可将文字与颜色差异组合,使学生的学习思路顺畅。如笔者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时,将回忆事和眼前事以及主席的心情变化都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板书出来,文章的线索一下子就明晰了。
其实,只要加些创新元素,无论是形象化的结构造型,还是多样的符号参与,都能给学生感官以强烈的、多方面的刺激,有力地辅助着课堂教学。
三、“活”处理,让课堂生成成为板书亮点
巧妙的板书设计,体现的是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但更考验教师素质的是将课堂上精彩的随时生成、随时应变 “灵活化”用为板书。若板书中也能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其成为学生思维的沉淀,那效果可想而知。
教师在设计板书时要学会留白。一方面教师要在预设之外留有余地,主动给学生留出“填补空白”的思维机会,使之产生参与和创造的乐趣。另一方面,课堂板书也可尝试由学生操笔书写,教师来补白。教师要放开手中的线,指导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即时的学习成果,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利,使之产生创作和创造的乐趣。如一位老师教《白鹅》时,以“白鹅形象、作者的情感态度”两个问题来组织课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成两组自学课文,一组归納白鹅形象,一组关注作者情感态度,提炼关键词写到黑板上;最后教师去补白,将两组的学习成果用“明贬实褒”进行关联。这样的板书尽管在美观度上有些不尽如人意,但却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原生态呈现,是最真实的课堂。
总之,板书的设计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循。王松泉教授说:“教学板书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应该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从而给学生以审美感受。”教师只要能够抓核心,巧设计,活处理,因文制宜、因课制宜,就一定能画好语文课堂教学的“眼睛”。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