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科技
摘 要:本教学研究属于教学方法论的研究。在为期近七个月的时间内,作者开展了一系列鼓励学生在水墨画课堂上运用触摸感知物体之美的教学实践研究,以此对比传统的水墨画临摹教学与写生教学。实践结果显示,触摸式少儿水墨画课堂教学凸显了诸多优势,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触摸;课堂模式;水墨教学;少儿
一、当下少儿水墨画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由于传统与历史因素的影响,当今我国少儿水墨画教学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过于重视笔墨程式和传统题材的表达,忽视儿童自身的需要和感受,造成孩子对生活感受的缺失。
2. 过于强调教师对技法的示范,忽视了学生自己对水墨画技法的探究。
3. 过于重视用笔墨语言去表达物体的客观特征及传达儿童的形象记忆,忽视了学生对水墨语言的创造性认识。
4. 过分强调儿童水墨作品最终呈现结果的完美、干净,忽视了儿童水墨作品本身应该具有的强烈个性面貌。
二、理论依据
首先,我国古代种树讲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儿童水墨画的教学理应顺应儿童发展之天性。其次,从生理学与心理学角度来看,儿童在美术课堂上信息获得的途径除了视觉之外,触觉以其特殊的功能成为他们全面感知客观世界不可或缺的感知途径。最后,新课程标准强调在美术教学中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等审美体验,从而使学生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三、触摸感知教学手段凸显了教学上的五大优势
触摸感知教学是指在少儿水墨画的教学课堂上,教师通过一些诱导性、感知性的问题,在儿童视觉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儿童自己的感知去触摸审美对象,凭借自己对实物真实的感觉描述对象的质地、肌理、线条、结构等方面的美,最后将这些结果付诸水墨实践的一种教学手段。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手段是行之有效的。
1. 触摸体验容易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自然界各种各样实物的形状与色彩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时候通过触摸带给学生感知的冲击力是相当大的。实验伊始,我要求学生触摸树叶并用颜料或水墨进行树叶的拓印。从实验的作品来看,学生能完全用毛笔不由自主地表现自己触摸各种各样的树叶之后产生的那种真实的、厚重的、散乱的、堆叠的触摸感和肌理感。
2. 触摸式水墨画课堂能最大限度地张扬学生的个性
在接下来的几个专题研究活动中,我选择了我校四(2)班和五(1)班两个班分别开展临摹树木和南瓜进行水墨表现的教学实验。众所周知,传统水墨画教学的最大特点是“重技轻艺”,这就从客观上使教师被迫在课堂上采用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本来可以发挥示范教学的长处,但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得不放弃多樣性技法示范的手段。而在触觉式水墨感知的课堂中,则存在与之完全不同的面貌,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兴趣盎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真正做到心无旁骛。因为学生饶有兴趣地触摸树木的树枝、树干、树叶和树根,他们的感觉比较深刻,所以学生的作业大都内容翔实、生动形象,教师虽然没有特意强调笔墨技法,但在浓淡和干湿等水墨画技法方面学生也不由自主地进行了运用,学生大都在画自己的感受和生活,作业的面貌也呈现出千人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