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静
摘 要:新时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教育”的研究更加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地制定更加完善的教育模式,如此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文章以艺术设计教学为研究对象,探索了“互联网+”的内容特征,总结了“互联网+”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作用,并就此提出“互联网+”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艺术设计;教学
“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利于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能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进行教学研究过程中,要重视结合“互联网+”背景,科学引入更加完善的技术手段,以为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提供有效助力。下面结合“互联网+”的内容特征及其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作用,科学地探索“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如何开展艺术设计教学。
一、“互联网+”的内容特征
(一)跨界融合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当互联网与企业行业相结合时,跨界就会随之产生。跨界带来的就是改变,就是对传统形式的重新审视,也代表着一种勇气,能够突破传统的禁锢,更好地与新鲜事物进行融合,这就是“互联网+”的大胆尝试。“跨界”包含着信息的重新整合,所以行业整体创新以及自身身份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但是其结局一般都是充满惊喜的。
(二)人性体现
“人是现实世界的创造者,同时也应该是现实世界的享乐者”,是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理念,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人的努力,但发展也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互联网构建了虚拟的人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在不断地进行探索,旨在更好更快地改变现实世界[1]。
(三)“生态环境”
互联网世界从根本上看是一个开放式的“生态环境”,在这一“生态环境”中,有着消化、分解、吸收、形成的一套流程。互联网世界通过分解对自身不利的因素,吸收能够推动自身发展的因素,整合资源做出相应贡献,进而构造良性的“生态空间”。
二、“互联网+”与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
相互作用
(一)“互联网+”艺术设计专业理论教学
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通常是采用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互联网+”带来了更为全面的信息内容,能够更好地突破传统教学过程中互联网仅仅被用来进行资料查询的这一禁锢,进而更好地帮助教师和学生通过互联网展开学习。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而言,通过构建更为高效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如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针对学生制作的学习平台,能够更好地将学生的学习目标作为依据,寻找相应的资源,进而做到“教者有方,学者有效”。运用互联网平台展开“微课”“实例分析”“设计资料库”教学,能够更好地完善教学体系,进而达成“考察—学习—拓展—评测—自我评价”的正确学习流程,帮助互联网平台与艺术设计专业更好地融入到一起,帮助艺术专业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互联网+”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习而言十分重要,学生需要展开市场调研,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更好地掌握专业的发展前景,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将理论内容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能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制作的作品,主要是通过视觉效果表达其中蕴含的内容的,就目前阶段来说,其作品形式多为平面素材、效果图、摄影作品等,这些作品代入感都有一定的不足[2]。因此,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师应当帮助其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发散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激发自身的创作灵感,创作出更好的作品。通过“互联网+”构建的信息平台展开教学,由于平台中信息资源都是最新的,所以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展开实践学习,也能给予学生一个更为生动新颖的实践环境。在实践学习过程中通过视觉效果较强的虚拟环境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拓展自身思维,深入展开实践,进而更好地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互联网+”艺术设计专业行业发展
艺术设计从根本上来看是一门现实意义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理论以及实践素材。应用型学科的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行业进步相结合,无论哪一方面缺失,应用型学科都无法获得相应的发展。当前社会发展迅速,在这一社会背景之下,人们对于物质文化的需求逐渐提升,因此,艺术设计专业有了较大的市场前景,能够满足当今社会人们的需求。除此之外,由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也随之发生变化,艺术设计行业通过帮助人们构造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人们所需要的效率更高的相关设备,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人类需要从世界中获得自身喜欢的东西,进而更好地享受生活,但是人类也是这些物质的创造者,因此,通过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达到这两方面的平衡,达成双赢[3]。“互联网+”能够提供最为新鲜的行业信息以及丰富的就业方式和渠道,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构建正确的学习目标。运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培养出的艺术设计人才,能够更好地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推进本行业获得相应的发展,进而实现良性循环。
三、“互联网+”艺术设计专业
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一)调整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方向
在“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科院校为了更好地通过这一专业培养相应的高级技术人才、专业工程师会通过转型为职业技术院校的方式开展教学。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據国家的发展状况以及社会需求进行不断的调整,根据这部分内容确定自身的教学目标。就目前而言,我国仍旧存在艺术教学办学不平衡这一情况。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其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较好,但是西部地区的艺术设计院校存在一定的专业重复的情况,这一情况对于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各地在开设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时应当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开设。例如,本地如果家具行业较为发达,可以根据这一情况开设一系列的家具开设的设计课程,而服装行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可以通过开设服装设计专业更好地促进本地区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4]。除此之外,艺术设计专业还应当紧随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及时了解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进而更好地为社会培养相应的人才。
(二)促进教育资源及课程信息化的建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教育资源的共享更加方便,越来越多的网络教学模式随之产生,如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及网络资源共享课程等,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运用互联网带来的优势,建立全面的信息资源库。教职工需要时刻关注本行业的最新动态,还需要掌握行业目前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互联网更好地构建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需要创新教学资源,还应当改善教学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促进艺术设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教育平台
“互联网+”时代中,大数据是最为典型的信息技术代表,艺术教学中运用大数据能够更好地创建优秀的教学信息平台,进而更好地通过对艺术教学专业的资源进行整合的方式促进创新型设计理念与相关技术的协同应用,除此之外,也能够通过开展创新活动的方式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到技巧设计创意的重要性,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积极地展开独立设计。“互联网+”时代下的艺术设计教育除了需要各个行业的有效整合,也需要建立起与产业接轨的创新教育平台,使学生们在产品项目的实践中提高创意设计能力,这样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就能通过超强的动手能力去解决各种项目设计以及市场推广。
四、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艺术设计教学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教师要重视结合互联网技术,科学地通过信息化手段,不断加强教学实践研究能力,从而进一步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为学生艺术设计水平的提高提供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李芳.“互聯网+”时代下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4):170-171.
[2]陈荣华.“互联网+集群工作室”制的艺术设计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9):132-133.
[3]邹玉梅.浅析“互联网+”模式下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J].艺术科技,2017(6):349.
[4]马青兰.刍议“互联网+”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J].戏剧之家,2019(34):196.
作者单位:
滨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