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理识字,识字明义

2020-09-21 08:41钱晶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识字教学传统文化

钱晶

摘要:在低学段识字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学,其实就是以“文化”为切入点,以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根源,将“文化”的理念植入识字教学中。基于以上认识,提出在低学段识字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有效策略,从借助传统蒙学、拓宽识字教学渠道及遵循识字规律三个方面入手,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识字教学不能脱离汉字的文化根基,更不能忽视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低学段;识字教学;传统文化

汉字伴随着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革,是中华民族无价的瑰宝。在当今社会,这一中华瑰宝怎样才能更好地得以传承和发扬?这需要我们在识字教学中探求字源、发现规律,进行文化的渗透、价值的引领,找准识字教学和传统文化的切入点,制定合理完善的教学策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与教育,营造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氛围,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字理识字,巧用规律

字理就是指汉字的构形理据,即构形之理、演变之理。字理识字是由汉字的特点决定的。每一个汉字都表达着既定的意思,蕴含一定的字理。汉字的字理可以映射出生动的社会生活形象,也可以传递古代的文化知识。

(一)形象展示法

著名的汉字研究专家唐汉曾说过:“几乎所有的汉字,特别是初始阶段的汉字,大多是来自实物的摹绘,或者生活场景的缩影。”基于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实物或是动作的演示来形象地展示汉字的构形理据。

我们可以通过图片展示的方法,利用简图讲解字形。以象形字“鱼”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鱼”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以简笔画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通过与汉字“鱼”字形的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图字对照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初步意识到“鱼”字是由这幅画演变而来的。图画呈现的方式生动形象,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字形、了解了字义,而且对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动作演示也能对汉字的构形之理进行阐释,即通过身体语言达到记忆字形的目的。例如教学“人”字,单靠一撇一捺往往并不能让学生对这个字有清晰的概念,但如果教师能发挥身体语言的作用,撑开双腿直立,学生就能立马根据老师的体形认识“人”字。

(二)字形解析法

字形解析的方法大多运用于会意字,因为会意字是由两个或几个汉字组合而成的新字,属于合体造字法的一种,并且新字的字形和字义是这几个作为构字部件的汉字字义的组合体。在讲解会意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字形的合理串解,了解字义,牢记生字。如“尘”字,可解释为小小的土就是灰尘;“尖”字,上小下大,形似山尖;“武”字,止戈为武,你只有拥有强大的武力,才能让别人停止讨伐。

(三)系统归纳法

形声字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最多的一种字,它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兼有表音和表意的特点,是构字能力极强的造字形式。在教学形声字时,教师可以根据汉字字理进行系统归纳,从而使学生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征,达到“教一个得一串”的效果。如学习了“描”字后,在认识声旁是“苗”的形声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它们与“描”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从而发现不管是“描”“喵”还是“瞄”,这些形声字的读音都和它们的声旁“苗”相同或相似。学生就可以此为突破口,通过换偏旁的形式认识字理,总结归纳形声字“声旁带字”的特点。借助这一特点,学生可以推测出大部分含有该声旁的形声字的读音,从而为阅读减少障碍。

二、故事导读,汉字释义

有人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乎都隐藏在每一个汉字对事物的临摹、概括和美化之中。”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字音表示它的名称,字形就是它的外表,而字义则代表它的内涵,也是它的灵魂。汉字是由各种笔画构成的奇妙组合,它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具有生命活力、富有无穷魅力的历史文化结晶。因此,对于汉字的教学,我们要注重其故事性,将汉字的由来形象地呈现出来,这样才能焕发其独特的光彩,便于学生识记。比如教学“旭”字,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述后羿射日的故事:“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大地,于是出现了严重的旱灾,人们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没有水,没有粮食,老人、小孩都被晒得虚弱无力。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天下百姓,后羿挺身而出,求得弓箭,朝太阳连射九箭,直到最后剩下一个太阳,帮助人们脱离苦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并思考: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上,会是怎样的情景?“九”在古代是最大的数字,因此将“日”和“九”组成“旭”字,表示太阳初升、一片光明的意思。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汉字中得以积淀,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绵延几千年的力量源泉。汉字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越了抽象的符号,它体现出的是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三、反復诵读,语境识字

诵读是我国古代蒙童读书的主要方法,也是传统蒙学流传下来的教学经验。所谓诵读,其实就是将书面文字转化为口头语言的教学活动,它主张通过声音感受文字的情感力量。新课标在每一个学段都提出了明确的诵读要求。由此可以看出,诵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诵读区别于“读”,更注重反复、熟练,从而加深印象。

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教学”部分明确提出:“要在语言环境中教学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意味着,识字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而应该将汉字置于文本中,在组词、学句和阅读中识字。例如一年级下册《静夜思》的教学实录:

师:(课件出示插图,配上乐曲)小朋友,请你仔细地欣赏这幅插图。你是不是可以看到:在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李白独自一人站在窗前眺望窗外,久久无法入睡。此时,月光透过窗户洒落在窗前,如此皎洁明亮。他抬起头仰望天上的那一轮明月,然后又低下头看向地上的月光,在他的心中一股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油然而生。但是,如今的李白已经离开家乡许久,也无法与亲人、朋友取得联系,只能孤独一人远居他乡。于是,他写下了这首千百年来为人传诵的诗篇——《静夜思》。

在识字课文《静夜思》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先进行情境的导入,给学生创造了识字的环境,再通过语言引导让学生走进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师通过范读、同桌练读、表演朗读、齐读等形式,使学生达到熟读成诵。在诵读的基础上,学生能对识字课文有更加深刻的记忆,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识字。总之,将汉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与字词反复见面,可以更有效地识记汉字,并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中国汉字的每一笔都闪烁着中华文化灿烂的光芒。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掌握多种识字方法,可以提高他们自主独立识字的能力。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古老的中华文化才能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得到传承,我们的课堂才能变得鲜活有价值,学生也才能感受到汉字的博大精深,并从中汲取养分,对民族文化产生自信心和归属感,对汉字学习产生兴趣。

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追求,只有在低学段识字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才能将5000多年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佟乐泉,张一清.小学识字教学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2]刘文奇,袁桂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艺术探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7.

[3]董蓓菲.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张正兵.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渗透[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5(8).

[5]任芳芳.把脉汉字教学,凸显中国意趣:浅谈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7(1).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识字教学传统文化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