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和秋
摘 要 学校坚持从心育工作入手,通过建立前瞻性、常态化的心育工作常规,坚持动态化的心育校本课程开发,构建新型心育共同体等举措,关注并积极回应学生发展的心理需求和问题,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小衔接,凝聚家庭与社区的教育力量,为学生创设可持续发展的心育环境,在促进师生、家长成长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关 键 词 学校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心育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0)09-00-03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所坐落于村居的公办农村学校,十年来,江义中学坚持实践与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心”育人,力求“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让每一位教师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家长收获希望”,在滋养师生与家长心灵成长的同时,也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一、一生一档案,构建心育工作“六个一”常态
心理健康教育指向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心灵成长,不能停留在“救火”的状态,而应以前瞻性、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全方位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年来,学校坚持从“心”开启校园生活,不断细化心育常规,形成了常态化的心育工作体系。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心育中心)和心理危机干预小组,以专职心理教师和团委教师为骨干成员,倡导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心育工作。每年从新生入学开始,学校便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同时,每学年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心育中心根据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综合信息,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科学评估,之后,分类制定干预方案,实行定期跟踪、动态管理。
对于一般心理问题学生的干预,通常由班主任进行动态跟踪观察,心理教师提供专业辅导;对因重大事件引发异常表现或因精神疾病或严重心理问题引发异常表现的学生,学校会及时联系家长,并书面告知其相关风险性,建议家长尽快转送至专业机构,做进一步的诊断与治疗;对于不愿转介治疗的心理高危学生,学校则与家长做好沟通,积极回应家长的需求,确定专人做跟踪观察和辅助治疗。同时,学校与第三方专业团队建立合作机制,力求科学有效做好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干预和转介服务。
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预防和针对性措施,使得生生关系、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家长与孩子关系更融洽,沟通更愉悦,更加坚定了学校坚持常态化心育工作的信心。学校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工作机制,逐渐形成了心育工作常态“六个一”。一是每学年召开一次校长动员会。学校领导班子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作为开学的重点任务,倡导全体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切实履职尽责,注重方式方法,加强学生心理危机排查,确保工作成效;二是坚持每周每班一节心理常规课,每周一篇心灵健康温馨語,日积月累普及心育,潜移默化滋养学生心灵;三是坚持每月一次学生心理专干培训,创建高素质的朋辈心理力量团队;四是坚持每学期一次男、女生青春专题讲座,普及青春期生理心理常识,提高学子守护自我健康成长能力;五是坚持每学期一次学生心理团辅活动,培养团队组织协调等心理品质;六是坚持举办一次全校教职工心理培训,提升教师育人的心理素养。学校邀请专家及专业人员对学科教师、生活老师、宿管员、保安、清洁工等“学生身边人”,开展以“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为主题的全员培训,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掌握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基本知识与技巧,有效推进“德心融合”。
二、聚焦成长问题,动态开发特色校本心育课程
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化,无疑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学校将关注每个生命的成长需求,协助每个生命做真实的自己,协助每个生命完整成长作为核心理念,关注学生成长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坚持动态更新课程主题和内容,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初中生自初一入校起,甚至在五六年级开始,便已经进入青春发育期。学校从关注青春期问题疏导,到肯定和欣赏青春,积极引导学生认识青春期的生命成长,不断开发与完善青春期课程主题(见表1)。
“青春花开”课程整合多元性别教育理念,旨在让处于青春期的男女生正确认识自身性别特征的变化,掌握必要的生理常识,并学会运用健康的心态与异性正确交往;帮助学生构建青少年性别平等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友善的价值观,塑造积极、乐观的品质,让其拥有能力做出对自己和对他人负责任的行为选择。同时,学校每学期都会进行校本课程的研发与优化,针对新问题进行课程设计与更新,力求使主题、内容立足学生的成长实际。
新世纪以来,随着生命教育的兴起和生命教育问题的凸显,学校以生命教育为核心创新心理教育课程内容,尝试构建生命教育特色课程体系(见表2)。
生命教育课程旨在向学生传递科学的心理知识,力求让学生对生命有正确的认识,有意识地觉察自我心灵;为学生创建一个安全、友善的性别平等的成长环境,让学生学会如何尊重和保护个人和他人的性隐私,培养学生质疑反思与反省,重建与重构心理健康的能力,为青春成长打好生命底色。
其中,性别课程深受学生喜爱。通过课堂实践,越来越多的同学能消除对性别的误解,更能理解性别差异,尊重差异。有同学表示:性别课堂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男生女生的爱好没有性别之分,男生可以喜欢跳芭蕾,女生可以喜欢打篮球;学习学得好也没有性别之分,男生英语可以学得好,女生物理也可以学得很出色。
经过十年心育课程实践,学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性别平等教育”理念,并汇编制作了校本心理课程包“青春花开,需要关爱”,为学生解读青春期性教育与性别教育的困扰。2017年6月,这一成果被评为广州市青少年性教育公益加盟计划首批性教育优秀产品。
三、建设心育共同体,营建健康成长“心灵花园”
新课程改革以来,家校共育之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价值早已成为共识。学校自2005年起,便开展了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衔接工作。
江义中学招生片区内有五所小学,学生以外来工子弟为主,多数存在早期家庭教育环境较差,缺少关爱,缺乏安全感等问题,在青春期成长过程中,学生更是缺少及时的关注与指导。基于这一生源实际,学校通过“护航生命 快乐童行”项目活动,帮助4-6年级孩子掌握必要的成长知识,悦纳自己身体的变化,做好升上初中的各种身心准备,学会珍爱生命,喜迎青春。同时,学校邀请家长通过现场讲座、现场辅导、家长广播、微信推送等方式和孩子一起学习与成长。心理指导中心还注重与小学老师进行深度交流与沟通,通过共同研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结成心育工作共同体,共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在此基础上,学校心育团队联合驻校社工和社区机构,通过开设心理团辅第二课堂等,聚合家长和社区的教育资源,丰富学生心理社团活动,建设更广泛的心育共同体,为学生营建心灵成长花园。
学校将每周五下午第八节课定为心理团辅第二课堂时间,鼓励心理社团成员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主题活动。例如,以“心中的塔”“坐地起立”“台风眼”“谁是leader”“我的五样”“心理绘画治疗”等为主题,开展心理影片赏析、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活动。借此,引导学生加强团队建设,磨炼意志,体验多彩人生,学会参与讨论社会议题。每月,学校联合驻校社工和社区机构相关人员,召开一次社团培训会议,为心理社团成员提供心理知识培训,使其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学校以心育指导中心的宽阔露台为主要活动场地,为学生营建心灵成长花园,并由心理社团成员值班管理。在这片美丽的生命花园中,学生通过领养种植参与生命的成长,从中学会照顾生命,培养责任心和耐心,懂得爱与感恩,领悟生命的力量。如今,心灵花园吸引了众多学生,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种养,乐在其中。
十年心育,育人育心滋养生命成长。江中学子自信乐学,健康成长;教师勤勉乐业,教学相长。学校将继续探索,以心育心,助力江中学子完整成长,辐射学区助力亲子和睦,共育学生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