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小芳
摘 要:微媒介正改造并影响着众多行业,这其中也包含了方兴未艾的“互联网+民俗文化”。本文首先从传播主体、传播渠道和传播内容出发,总结微媒介视域下民俗文化传播的现状。通过借助微媒介,源远流长的中原民俗文化在传播方式、传播速度、增强互动性方面赢得了发展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观念落后、使用微媒介不当、相关传播人才缺乏等挑战。论文从传播目标、传播规模、传播流量、传播效果等方面对以淮阳民俗为代表的文化传播路径进行个案分析,以期探索出在微媒介视域下能够有效提升中原民俗文化传播的路径,为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提升竞争力。
关键词:微媒介;民俗;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20-0-02
一、引言
传媒作为软力量包括“信息力” “舆论力” “产业力”和“文化力”等。在城市竞争中,文化作为意识形态和相关产业的属性在城市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前,微媒介正改造并影响着各行各业,这其中也包含了方兴未艾的“互联网+民俗文化”。在这种新的文化传播模式下,各地的民俗文化传播对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微媒介视域下中原民俗文化传播发展的现实背景
中原文化历史悠久是众多国人的共识,然而中原民俗文化之博大精深、意蕴深远却并不足够为国人所了解,相比于北京、苏杭等城市,中原民俗文化传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品牌、文化影响等方面仍差强人意。究其原因,今天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进入新型媒体消费阶段,受众更提倡个性主导,更青睐视觉传播,这一切都影响着中原民俗文化的现代传播方式。因此,研究中原民俗文化的数字传播、视觉传播在今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三、微媒介视域中原民俗文化传播面临的机遇
借助微媒介,源远流长的中原民俗文化在传播方式、传播速度、增强互动性方面赢得了发展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观念落后、使用微媒介不当、相关传播人才缺乏等挑战。借助微媒介,突破挑战,扩展发展机遇是中原民俗文化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微媒介有助于构建更有时代特色的民俗文化
在中原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形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中原民俗文化。它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经验和美好愿望,其中也包含着大量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随着时代的进步,民俗文化也应不断推陈出新,显示出强大、持久的生命力。微媒介不但可以打破传统民俗传播的局限,而且可以搭载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平台,利用其便捷、交互性强的特点使民俗文化进行更好传承和发展,同时也可以借助微媒介的东风,将中原民俗文化推广之箭映射到身历其境的体验当中,这样不但融合于时代发展当中,而且又提高了受众群体的文化素养需求,从而激发中原民俗文化在新时期的创新动力,有助于中原民俗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和发展,提高发展水平,构建更有时代特色的民俗文化。
(二)微媒介促進民俗文化与新媒介的融合
中原民俗文化使人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传统文化传播渠道推广度比较低、受众范围较为狭小,对于怎样突破民俗文化的发展瓶颈,就要从传承与创新的视点另辟蹊径,使其与新型传播媒介进行深度交融,这样受众群体才会更庞大、粘连性更强。民俗文化和微媒介的融合,可以更高效、更接地气的进行文化传播,优化中原民俗文化传播策略,有利于中原民俗文化科学规划在微媒介传播领域的布局,提升中原民俗文化在微媒介生态中信息传播水平,打造中原民俗文化传播新格局,促进其在新时代的再发展。
四、微媒介视域下提升中原民俗文化传播的路径分析
(一)找准区域特色和对外传播定位
中国民俗文化灿若星辰,在交通和信息都更加快捷化的今天,民俗文化要想传播精彩,吸引受众,找准区域特色和对外传播定位,实现传播内容差异化很重要。对于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原地区来说,主打“文化牌”,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民俗文化品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联系实际,近年中原地区“文化”定位的民俗传播已有基础,拥有一些前期的丰硕成果,如:太昊伏羲祭典、姓氏文化节等已开始享誉国内外,在广大华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但这在传统文化不断被重视和开发的今天,力度仍然不够,在对外进行宣传介绍时,依然要对有历史内涵的精华部分进行准确的萃取和凝练,撇弃不相关的内容。
(二)提升中原民俗文化品位
中原民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也应该有相应的格调来匹配。比如,我国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二人转”,虽然在国内知名度比较高,几乎到了人人皆知的地步,但是它却夹杂有一些低俗内容,以至于使人觉得品味不高,急需提升内涵。近几年,为了更好地发展“二人转”这种民俗文化,当地文化主管部门便大刀阔斧地进行抵制恶俗、打造风清气正的“二人转”活动。通过加强网络监督和排查力度,不但保留了传统民俗文化的精华部分,而且符合当下的文化审美元素也随之增加,这不仅是自己的成功转型华丽转身,也为以后其他的民俗文化的传播和转型奠定了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近年来,中原民俗文化组织也积极向这个方面探索,一方面,专门成立学术研究机构,使中原文化在学术界达到掷地有声的影响力,同时也是本土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另一方面,多次召开关于中原文化传播发展的学术交流会,通过学术来带动文化品位的发展和提高。但是,仅仅利用学术带动区域文化传播是不够的。尝试与影视、设计品牌合作,以生动细致的影像呈现民俗文化中精致部分,也是可探索的方向。例如,“南京绒花”这一品牌近两年的传播手段就很值得观察思考。南京绒花传人赵树宪早在2009年就曾自荐《红楼梦》剧组,2018年初的《延禧攻略》使得剧中的绒花之美和其朴素的内涵被大众领略和喜爱,随后,又大胆和跨界设计师合作,开发了LV香水盒子和爱马仕橱窗展示等作品。和时尚品牌的跨界合作,不仅将扩大民俗精彩的影响,更主要的也能让古老的传统突破自己,提升民俗文化的品位。
(三)增强对外传播综合效用的措施
中原民俗文化是中原地区的瑰宝,我们不但要提升它的格调和品位,而且更要注重中原经济的腾飞,为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强劲有力的可靠保障,同时也可使当地政府和广大民众在文化陶冶和增加收入等方面获得利益。
通过对受众调查结果的分析,地方政府可以在了解受众喜好的基础上,开发多元化的民俗文化活动,以反哺地方经济。如大理曾发布一项调查问卷,结果有三分之一的民众来了解大理地区的民俗文化竟然是以旅游攻略为目的来的,他们最感兴趣的前三项是特色美食、传统民族服装、节日活动等,于是当地政府一方面以大理传统民俗文化为依托,打造民俗文化旅游专线。游客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当地的特色美食、各种景点等信息。另一方面,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通过多种新媒体手段服务自驾游、个人游,比如通过官方微博、微信、抖音平台等,使用户方便快捷的了解景区独有的特色和近期的优惠活动等相关内容,效果良好。
(四)多种推介形式并存
推广民俗文化,要走出惯用媒介的“舒适区”,注重多种推介形式并用。中央电视台专门做过一期关于淮阳太昊陵专题纪录片,当时在全国各地影响很大,受到它的启发,近几年当地政府也加快了其他推介形式的步伐,比如建立专门门户网站、抖音平臺的宣传启用等。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应在充分掌握并了解民俗文化的目的后群众的需求,以受众需求为目的再来撰写中原民俗文化的相关内容。以张家界为例,在近几年的旅游发展中,就充分运用了二维码扫描、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抖一抖”等方式,传播张家界民俗文化历史,这一丰富推介手段形式值得借鉴学习。
五、结束语
中原地区可以对民俗文化根源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宣传,比如对根文化和姓氏文化的追溯等。使用多种介质共同传播、如官方微信、微博、Vlog等进行姓氏文化的传播熏陶,让受众了解民俗文化活动的发展和演变历程。同时,也可以合理利用当前热门的抖音短视频、各直播平台进行全程直播,激发群众亲身参与活动的乐趣。最后,还应当定期整合传播内容并扩大其影响力,形成定期民俗活动,以便更好地向公众传播最优质的民俗文化。综合来看,多种推介形式并存,多类网络载体的整合利用,有助于显著扩大民俗文化的传播范围。
参考文献:
[1]王成涛,王中伟.论新闻报道中的民俗传播功能与实施[J].新闻战线,2017(18).
[2]高慧娟.大众传媒与民俗的互动[J].新闻战线,2017(10).
[3]李丹丹.大数据背景下齐鲁传统民俗文化的媒体传播[J].青年记者,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