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 赵静
[摘要]随着西方思想大量涌入、部分境外势力相继渗透,西方反动势力对高校意识形态的渗透加剧。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思政队伍建设薄弱,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监管仍然困难,给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极大空间。要充分发挥在思想认识层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提高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把握好校园文化载体推进活动视角向以“心理契合”、“文化融合”的视角转变;主动参与、主动建设,用好网络工具,打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加强教师队伍政治素质的培养,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理论研究层面要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开阔的视野,推进意识形态领域研究的理论创新。
[关键词]新疆高校;意识形态;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0)04—0056—05
[作者简介]吴敏,女,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赵静,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宣传思想工作。
意识形态关乎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牢牢掌握意識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2]。高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的核心任务。
一、新疆高校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疆对于中国而言,不再仅仅是国防线,更是开放前沿和持续发展的战略要地[3]”。新疆特殊的地缘政治特征,新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最前沿。因此,新疆地区高校意识形态能力的强弱事关新疆地区安全稳定与长治久安。
(一)新疆高校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教育战线始终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要区域,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西方国家借经济全球化资本扩张之势大肆推行其意识形态,这场战役体现出西方国家“分化”中国的图谋从未停止,他们以“西化”为目的,对高校师生进行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隐性渗透。高校是知识精英和青年大学生的聚集之地,是各种思想观点、理论主张、社会思潮激烈碰撞的交锋之地,更是舆论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必争高地[4]。境外敌对势力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他们将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场所,向大学生输出西方价值观,特别是政治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严重影响。境外敌对势力通过与我争夺青年一代,进而达到对我国政权颠覆的目的,这无疑对我国意识形态和社会稳定的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
(二)坚守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的文化自信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5],“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5]。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都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一个社会存在发展的重要条件,“任何文化都内含着特定的意识形态观念”[6],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主流文化或者主导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7]。”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他指出: “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8]。“大学是社会文化的中心,是社会理性文化与感性文化的策源地”[9]。坚定文化自信是巩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和重要内涵,是高校师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沃土。坚守学校意识形态主阵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智慧支持,厚植思想基础。
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能力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思政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历史重任,但很多教师都是从校园到校园,缺少社会经验与磨炼,缺少对社情民情的调研与认知,在教学中的理论讲解往往照本宣科,就教材讲教材,罗列枯燥的理论干条,有的甚至照本宣科,不能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上来深层次分析新疆的一些现实问题,让学生心服口服。与此同时,在一些高校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较少,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在身负教学、科研、管理等多重任务之下,还要承担家庭和生活中的压力,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思政队伍的理论水平的更新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此外,有一部分新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没有担任班主任,也不做学生的政治辅导员,更不承担学生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因而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不深,对解决困扰学生思想的实际问题不积极不主动。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作为高校思政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待遇、个人发展及职级晋升等诸多原因,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较强解决学生实际思想问题能力的政治辅导员越来越少,班主任工作也少有人愿意承担,往往是为评职称才不得不接受任务,工作缺乏主动性,更缺乏热情,当然谈不上耐心细致的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而辅导员和班主任是与学生最近、接触最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他们如果缺乏工作热情和工作方法与经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监管仍然困难,给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极大空间
互联网使得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传播呈现平行传播方式,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的信息量是具体的,丰富的,触手可及的,而高校大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信息是有限的,接受环境是呆板的,接受方式是机械的,接受机制是固化的。课堂上有限的意识形态教育的信息比高校学生在互联网上接受的信息要少得多,而且在网络上的意识形态教育的信息比老师更新的要更快、更及時,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三观”内容的教育上难度加大。西方敌对势力在国际互联网上通过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冲击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长期通过网络直接针对中华文明的特质和特征定向下毒,以达到操纵舆论甚至是影响政治的目的[10]。而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给监管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高校管理者可以关注学生在校的言与行,但学生在网络上的言行相对具有隐蔽性。
三、维护和保障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意识形态领域一定要坚持和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我们生活在一个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影响十分强大的世界,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会无孔不入地进入我们的思想理论领域,我们必须要旗帜鲜明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一)在思想认识层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高校抵御意识形态领域渗透的根本问题是解决思想问题。只有从思想认识上解决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抵制渗透、破坏。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地区,在思想认识层面,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实质是:如何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一是从讲政治的高度,持之以恒的对各族师生员工进行专题教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和科学无神论教育,真正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二是强化新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新疆独特的区情、社情和战略地位,决定了我们必须立足新疆实际,对青年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上的各种困惑乃至各种错误认识进行思想和理论上的引导与教育,有效澄清青年学生面对的困惑,摆脱认知偏差与常识空白。在新疆高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属性,杜绝部分学者出于教育内容、过程的易接受性等方面的考虑,而淡化政治教育的倾向。三是突出新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意识形态性。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新疆独特的区情、社情和战略地位,决定了新疆高校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始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社研究,筑牢抵御各种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渗透破坏的“防火墙”。
(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提高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政课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讲得准确是科学,讲出亲和力是艺术。要使大学生愿意听并且掌握其中的道理,必须钻研讲课艺术,不断改革教学方法,逐步形成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理念先进、方法多样、管理高效、评价科学的教学方法体系,实现方法创新与教学内容的完美结合,做到能贴近、对象化、接地气。思政课教学一定要“目中有人”,将深刻的理论分析与身边事相结合,使用“活教材”、将现象和社会话题导入课程主题,引领学生探究与思考,增强教学感染力,激活“沉闷”的课堂。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要有意识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既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转型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疆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需要,符合新疆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地缘特点。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增加“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等相关教育专题,强化学生对马克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历史观的认识,提升学生对分裂祖国活动和行为的鉴别力。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对于涉及新疆历史、民族、宗教、文化等方面内容的重要观点以及容易存在模糊认识的知识,必须以封闭式考试为主,以强化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记忆。
(三)重点把握好校园文化载体,推进活动视角向以“心理契合”“文化融合”的视角转变
校园文化不仅体现着浅层的行为方式、思想认识,而且反映着深层的文化观念,直接影响着教育主体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观。对新疆高校来说,校园文化是淡化宗教意识、进行反分裂斗争的有效方式。当前,新疆高校要把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载体进行重点建设。一是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中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唱响主旋律,例如新疆大学根据“以民族为形式,以马列为内容”等优秀教育思想,凝练出的“爱国爱疆,团结进步”的校园文化精神主题;石河子大学坚持“以兵团精神育人,为屯垦戍边服务”的办学特色,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弘扬兵团精神。二是各高校以弘扬先进文化为主线,以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开展各类符合各族学生心理特征、有利于各族学生交流的文化、科技活动。如目前“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在教育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向大学生传授社会要求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认知水平 [11],单纯依赖于注入教育是没有意义的,需要教育者通过多种讨论、探讨、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进行,让大学生在一种主动的状态中实现从品德认识到行为的转化。在“三进”活动中,通过深入学生宿舍,教育者与学生在她们生活的场所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当前学习生活中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解决让学生困惑的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文明上网;通过谈心、观察、思考善于发现、妥善解决学生宿舍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确保各族学生和睦相处、和谐生活。也可以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本土文化的积极作用,根据少数民族学生能歌善舞的特点,组建舞蹈社团、哈萨克刺绣社团,定期举办文化周活动;在一些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民族观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民族特色文化展示、民族知识竞赛、民族歌曲、舞蹈演出等格调高雅、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展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各族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中深刻体会如“紧紧依偎的石榴籽”般的民族大团结。三是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新疆高校要规范校园学术报告、讲座、大型活动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审批、管理制度,防止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学术交流的幌子,恶意杜撰歪曲新疆历史,严防不法分子进入校园散布民族分裂思想、宗教教义,保持新疆高校学术讲坛的纯洁性。强化校园广播、报刊、网络、宣传橱窗等宣传载体的舆论功能,积极引导各族师生员工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营造崇尚科学、健康向上、不断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主动参与、主动建设,用好网络工具,打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比例高达98.6%[12]。可见,社交網络成为现阶段资讯交换的重要场所,“互联网+”成为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互联网、手机等现代媒体已经成为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新的重要手段。近年,我国发生的政治性事件,几乎都与敌对势力的网络传播有关。信息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和不可控性等特点,使我们对舆论导向的控制力、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以及方法和手段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新疆高校信息网络载体建设的现状出发,按照“建、防、堵、疏、强”的五字原则,发挥好信息网络载体的媒介作用。
(五)加强教师队伍政治素质的培养,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深刻影响着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和价值观念的塑造。教师的身份和作用历来是民族分裂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手段。从新疆近代以来发展的历史看,一些分裂活动和非法宗教活动之所以在社会和教育领域蔓延,与某些教师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一些教师自身的政治素质不是很高,政治态度暧昧、立场不坚定,有的打着科研和学术的名义,散布一些错误的观点。“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是新疆高校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要加强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五观”和“五个认同”教育,让传道者首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厚值家国情怀,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六)在理论研究层面,要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开阔的视野,推进意识形态领域研究的理论创新
正确的理论是科学决策和行动的前提。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和前沿阵地,近年我区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反观我区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研究成果,则显得极为单薄。笔者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依据,检索核心期刊论文情况如下:2007年至2020年6月间,以“意识形态”并含“新疆”为主题的核心期刊论文127篇。由此可见,我区对“新疆高校意识形态”的研究,无论是研究意识、研究能力还是研究视野、研究力量来说,都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新疆意识形态领域有着深刻、复杂的背景,受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宗教的、种族的或历史与现实诸多因素的影响。但从长远看,如何抓住最本质的规律,进行科学的、深入的、系统的、前瞻性的、战略性的研究,提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仍是一项重大的课题。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来看,由于缺少一支专门的研究队伍,研究的视野仍然比较狭窄。建议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给予高度重视,从队伍建设、研究基金、重大课题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支持,从全区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高度来考虑,对这支研究队伍建设予以高度重视,使意识形态领域研究大力借助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人类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知识,以深层的学科整合和不同学科研究方法的深层交融,在更深、更高的层面上推动意识形态领域的理论创新,为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 2015(Z1).
[3]田磊.怅望新疆[J].南风窗,2009(17):30.
[4]杨华.强化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4):25.
[6]熊治东.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再审视[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 : 55.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 178,376.
[8]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 学习出版社,2016: 193.
[9]陆岩,岳丽芳.高校依托四大职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 : 17.
[10]罗宏宝.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7.
[1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9年2月)[EB/OL].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72017_7056/201902/w020190228474508417254.pdf.
责任编辑:杨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