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高职高专美术教育专业都开设了中国画课程,并将其作为主要的专业课程进行教学。不同的学生在接受教学时受到自身基础、教师理念、高校投入、文化课程的影响,导致目前的中国画教学中存在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等一系列的问题。当前,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準》,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要求。据笔者理解,它不仅只是针对高中,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其中,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提炼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方面对所有美术课程有了更为明确和具体的方向指引,对高职高专美术教育专业的中国画教学也有很强的指导性。近年来,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教学中最为重要且推广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观念,本文简单探析了高职高专美术教育专业中国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将核心素养理念引入传统中国画教学,探讨应用于其中的效果,旨在为美术教育专业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如何改革提供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美术教育;核心素养;国画专业;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4.3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高专美术教育专业开设国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传授国画的主要技法与技能,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能够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基本的国画审美意识并能够进行较为自由的创作。在提高个人核心素养的同时作为未来的美术教师担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在我国现代素质教育以及增强民族自豪感的背景下,美术教育专业将国画作为我国的民族文化和艺术理论精髓进行传承和推广,是十分有意义和值得研究的,更应加强探讨,使美术教育专业国画教学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课堂改革不仅应用于高等教育中,小学教学也成为了课程改革教学的关键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索,在开展新课程教学时,其中涉及的各种基本理念应当如何在课堂中落实,在实际教学时,许多新的教学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应用于教学方案中。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对素质教育内涵有更为清晰具体的表述,目标更清晰、内容更全面、形式更丰富、指向更明确。值得注意的是,高职高专以往的美术教育专业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美术教育专业与美术专业区别不大,具体在国画教学上最为明显,体现在对传统文化漠视和培养目标的指向模糊,在这种状况下,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改革和推广,可能会导致现代人群对国画内涵的了解越来越少,中国画作为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的特色逐渐消失。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美术教师任重而道远。
一、美术教育专业国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
(一)国画学科特色的弱化
我国在进行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时,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包括素描、色彩等多个方面的艺术课程,国画也囊括其中。考核时,由于国画的特殊性,我国国画更注重于写意,缺乏现代艺术理论中关于图像透视、几何特点的相关内容。所以,国画专业的考核项目应当与其他专业的考核内容有所区分,根据国画专业的特点设置相应的考核项目。由于素描起源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写实绘画,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学生是否能够对图像、光影和形体结构进行掌握,与国画间存在较大的艺术体系差异,所以不能将写实绘画的理论基础作为国画的考核标准。
(二)忽视国画教学中的文化内涵
古往今来,我国的大多数国画名家都来自文人墨客之中,国画的每一幅作品不仅包含着图像与场景的展现,也表达着创作者的感情和意境。所以,想要理解这些画的文化底蕴,学生不仅需要做好对国画的评析,还需要做好自身文化课程的学习,这也是鉴赏国画的基本条件,使学生能够与国画大家产生情感共鸣。
(三)教师的教学理念参差不齐
想要使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培养出符合基础教育改革所需的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美术教育人才,首先需要建立一支较高专业水平且具有丰富创新能力并且熟悉核心素养理念的教师队伍。就目前来说,能够任教的教师已经具备了基础的教学素养,但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重视现代优秀教学理念的应用,仅仅是凭借经验开展教学,这种状况会导致实际教学活动无法发挥创新性。虽然我国高校美术专业国画教学的教师团队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在不断增加,但大部分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不敢勇于创新,且专业教师对基础教育中的改革也知之甚少,这就导致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一味传授技能技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不能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融汇其中,更不能将自身的想象力融入到国画创作中。
二、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在国画教学中的主要手段以及应用策略
(一)做好图像识读,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在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中,第一就是“图像识读”,要求以获得美术知识和有益信息为目的对图像进行观看、识别和解读。故而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应当注重合理的教学理念,尽可能使学生的国画鉴赏能力得到培养。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展现不同的国画作品,并为学生讲解作者的经历和故事,这样能够使学生意识到作者创作国画时的情感体验,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品鉴能力,通过与作者情感共鸣的方式感受国画的美感。要让学生多开口,课堂上设置专门的环节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并纳入考核,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并记录自己所思所想所感。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国画的专业创作技巧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创作构思、过程、困惑进行口头表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国画创作方法,清晰表达自己的意图,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
(二)加强文化理解,关注文化知识的学习
在五大核心素养中,“文化理解”也是重要的一环,指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美术作品,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国画是我国的国粹,在历史的岁月中历经了千年的发展。真正的艺术不仅需要具备极强的美感,还需要具有强大的文化底蕴,这并不仅仅是将高超的绘画技术展现出来,国画之所以能够穿越历史的洪流,在现代的审美标准中熠熠生辉,主要是由于国画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还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这种背景下,应当将我国的基础文化知识与国画连接起来,开展例如大学语文、诗词鉴赏以及哲学等具有一定思想底蕴的课程。由于国画艺术在创作过程中受到中国哲学的影响较深,所以国画蕴含的神韵和精神应当以哲学为引导,这也是作者在作画时人文修养的重要体现。绘画与文化修养之间的联系极为密切,如果画家是一个没有底蕴且缺乏经历的人,创造出来的作品再美也没有相应的精神内涵;所以,教师应当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之美,这样的状态下创造出来的国画作品才能真正称为国画。
(三)提倡创意实践,建立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创意实践”指在创新意识主导下的思维和行为。创新意识要渗透于传统教学中,行为上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手段。在国画教学中,教师应当首先进行示范教學,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国画教学相较于其他美术专业来说,具有更强的示范性,大部分的知识和技巧都需要教师手把手进行示范,才能展现国画的技法特点。而对于学生来说,抽象的概念在理解时难度相较于直观的示范来说更大,所以,学生需要仔细观察才能促进有效的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需要要求学生进行足够的课外练习,而足够的课外练习不是盲目地进行大量的、单一形式的机械重复,可进行多种方式的练习,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进行创意实践。学生既能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足量的训练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又锻炼了发散思维。而对于一些国画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单独辅导,根据学生的个体状况设置相应的阶段性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针对性的教学。例如,工笔人物画在描绘时对于人物毛发的绘画要求极高,需要做到虚入虚出,这样才能使人物的毛发栩栩如生,每个部分的绘画技巧以及绘画要求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过程难免枯燥,可以在课下设置一些限时小任务或完成小件作品,增强学生成就感等有创意的教学互动。
三、总结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是现代高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而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与我国基础教育美术教学息息相关。高职高专美术教育专业中国画教学恰巧集中体现出核心素养的各项内涵,对它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究和分析不但使我们更好理解核心素养理念在高校中如何实施,而且还能保证国画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发展,使国画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1]赵爱新.高校中国画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9,39(6):152-155.
[2]李楠.“游戏”情境在小学美术国画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华夏教师,2019(33):35.
[3]赵玲玲.国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19(12):39-40.
[4]赵会会.创新美术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J].艺术评鉴,2019(15):121-122.
[5]刘洪海.美术教育中的中国画创作[J].中国民族博览,2019(5):54-56.
[6]王万潮.当代美术教育对中国画发展的影响分析[J].艺术评鉴,2019(3):110-111.
作者简介:张欣(1979-),山西运城人,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文学硕士,现任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与艺术设计系讲师,研究方向:国画,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