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波
新学期以来,面对“线上”教学,各位老师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尽量使空中课堂既有效又有趣。那么,如何保证“线上”教学的效果?怎样把握好“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衔接?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尤为重要。就数学课来说,浅谈如下几点。
一、坚守立德树人之本
从2019年下学期开始使用的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非常注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关注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和人格培养。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他们也能自学不辍。”这就要求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反复推敲中悟出学习窍门,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高度”。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深入研究新教材,体味其中蕴含的新思想、新理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唤醒孩子们的心灵。当孩子们心中的那些真诚、善良、美好、尊重人、关怀人,为别人和社会尽义务的需要强烈起来时,他们才会充满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二、采用多样化学习方式,注重基础,拾级而上
高中数学内容的抽象程度提高了,要想更好地掌握它,就需要静下心来,持之以恒地思考,然后才能有所领悟、有所收获。数学的特点是逻辑严谨,从概念到性质再到应用环环相扣,前面知识未理解,后续学习就必然会遇上实质困难。学数学,既没有捷径,也没有灵丹妙药,唯有按数学的方式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想,在基础知识上下功夫,才能取得好的成效。自空中课堂开播以来,老师们也在认真探索,认真听课,认真研读教材,挖掘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了解课程进度,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提炼知识要点,根据课堂线上学习合理适度精选练习题;充分运用智学网APP和钉钉群、微信群,分层次布置学习任务,并根据学生学情在线答疑,争取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三、遵循数学教学规律,有效把握“线上”教学
教师的空中课堂主要通过课件PPT新授教材内容,缺少了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教学进程比较快,学生没有消化的过程,因此,线上教学是有一定局限性的。由此,我们在线上授课时必须做到教学要按规律进行,理解概念、熟练技能和准确表达是数学学习的“三要素”,做好这些的要诀是遵循学习规律,掌握学习节奏。概念是数学知识的精要所在,必须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因此,概念学习要“慢慢来”。例如,函数是贯穿高中数学的一条主线,是重中之重,因为其抽象程度高而成为许多同学的学习难点。在起始阶段囫囵吞枣、贪多求快,就会给后续学习埋下隐患。学好它的秘诀在于慢,慢下来,仔细阅读教科书,用心揣摩每句话,搞懂每个例题,在探究、质疑、反思中逐渐领悟函数的概念及其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出来,从而实现认知的升华。这个过程貌似慢而实为快,这样的快是真快,是无后顾之忧的快,是充满智慧的快。
四、重视严格的数学训练,独立完成作业
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才能使数学训练落到实处。然而,“线上”教学期间,很多学生都存在作业拖拉的问题,致使老师很难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理解情况。还有部分学生利用智能手机搜答案应付作业,学练没有实现有机结合。对此,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做作业的目的是加深知识理解,熟练基本技能,学会思考,培养数学能力;查漏补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必须做到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习题,习题是精心挑选的,看似不难,但寓意深刻,要高度重视。完成作业,独立思考很最重要,遇到困难不能轻言放弃。有含金量的数学题往往要绞尽脑汁,一时做不出很正常,如果浅尝辄止,急“刷题”看答案,这是自欺欺人,受害的是你自己。
五、使“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结合、回归本真的建议
1.把握好教学起点
学生返校后,老师进行自我检测,对孩子的“线上学习”情况进行摸底,查缺补漏,然后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新授和复习的时间,把握好起点,找准衔接点,制订教学计划。
2.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要提前听网课,同年级数学老师集体备课。针对孩子在“线上学习”期间的疑问点、难懂的地方或者学生共性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精讲点拨,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扫清障碍,不走弯路。
3.及时进行单元检测、达标训练
督促学生在新授或复习过程中利用零碎时间完成配套练习题,师生一起以单元为整体框架进行复习,然后做单元过关检测,反馈并巩固。
4.积极稳妥地分层次教学
“线上教学”受多种因素影响,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十分明显。可以定时召开家长会和班委会,然后分层次教学,注意优等生的拓展和学困生的转化,可以采取生带生、小组互助、一对一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5.学习贵在创新
理解概念、学会证明、領悟思想、掌握方法都是必备基础,还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凡事问个为什么”,这样才能学会学习。我们注重在提问方面做出示范,期望学生能“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题也会问”。
学数学趁年轻,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高中阶段是接受数学训练、打好数学基础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下功夫学数学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总之,“线上教学”是这段时期停课不停学的延伸和有效补充,它带给我们很多收获、很多思考。在今后,我们还要在“线上教学”洪流中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