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明飞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德州 253000)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更是把安全生产摆在了突出位置,多次强调本质安全、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理念。劳动者是社会价值的创造者,保护劳动者生命健康是生产企业应当尽到的责任。201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2018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也明确了在安全生产中企业和劳动者各自的权利和依法享有的义务。
作为全国第一化工大省,山东率先开展了化工园区提档升级工作,通过化工企业评级评价、搬迁入园等一些列规范化措施,提高了化工行业的总体管理水平。化工企业劳动保护管理水平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企业安全标准化、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当中的重要内容。作者就山东某大型化工企业的劳动保护工作开展了现状调查和问题分析。
该企业是以煤化工为基础,产品涉及化肥、化工、热电、气体四大系列,现有员工近4000人,其中生产部门员工3300人,主要有检修、工艺(化工工艺、动力)、化验分析、电器仪表、灌装包装等几个专业员工队伍。
根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和《山东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DB37/1922—2011)[1]要求,该企业建立了相应的劳保用品管理规定和发放标准。山东地方标准中把劳保用品划分为“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和“特殊劳动防护用品”。该企业在实际的发放管理中,按照标准的要求,但又打破标准的划分模式,按照功能要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主要为手足部防护、眼面及听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工装衣帽及身体防护等五大类。
根据不同工种、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性质不同,该企业在五大类防护用品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细分,筛选出更有针对性的防护物资和更合理的配置频次,与化工企业生产实际更为贴切,为企业员工提供了更有力的防护。
在日常生产操作或检维修中,手部是最易受到外部伤害的部位,有数据表明,60%的手部工伤事故是可以通过佩戴手套来避免或减轻伤害的严重程度[2]。
该企业为员工提供了充足的工作手套,并结合实际工种需求进一步把手部防护物资分为衬胶手套、布手套、绒手套、吊装手套、防烫手套、绝缘手套、电焊手套、橡胶手套等八个小类,按照每月定最低量固定发放、按需领取的标准配置,近三年配置情况见图1。
图1 2017—2019年手套配置情况
企业工种人数最多的为工艺和检修人员,在手套配置上,工艺人员配置布手套、衬胶手套,由于布手套品牌少、质量不稳定,且现场操作开关阀门时手部贴合度、攀爬爬梯时的防滑性能等不如衬胶手套,在三年的使用过程中,企业逐步进行调整,增加了衬胶手套的用量,布手套仅作为辅助使用,绒手套为冬季防寒使用。检修人员在检维修作业期间手部较易受伤,因此,选用半皮手套(吊装手套)。另外,根据作业环境辅助低温手套、防切割手套,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吊装手套的用量均在1.6~2.0万付/年。针对电工、分析工和取样人员分别配置绝缘手套和橡胶手套进行防护。
我国职业危害的情况依然比较严重,其中主要的伤害之一是足部伤害, 导致伤害的主要原因是踏碰物件、灼热或腐蚀性物质喷溅灼伤、下落物体压伤[3]。足部伤害还包括电力和静电伤害,电力伤害是指电流经足部通往人体器官,造成人员心跳骤停甚至死亡;静电伤害则是人体静电得不到有效释放,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变为点火源,引发事故[4]。
企业在足部防护方面按照使用期限为12个月的标准配置安全鞋,主要根据工种分为保护足趾、耐酸碱、电绝缘三种。其中,针对化工企业现场环境的复杂性,保护足趾和耐酸碱安全鞋选用橡胶大底,并要求具备防静电性能。绝缘鞋主要是为电工专业人员配置,考虑到工作场所潜在漏电风险,企业选用非金属类绝缘鞋(6kV),能够达到防砸防穿刺, 又能很好杜绝漏电风险。企业2017—2019年安全鞋配置分类如图2。
图2 企业2017—2019年安全鞋配置情况 (单位:双)
有研究表明,我国职业性眼伤占到眼科外伤的半数左右,部分工业部门眼外伤占比高达34%,机械制造、建筑是发生异物性眼伤的主要部门[5]。作者认为,在化工行业中,眼面部伤害最主要的是化学灼伤,当然在化工企业的检维修专业中,碰伤、划伤等异物机械性伤害也占到眼面部伤害的较大比例。
该企业在眼面防护方面,结合化工企业自身特点,主要选用防护面屏和化学护目镜两种防护用品,其中在护目镜镜片材质与性能选择上,企业主要选用的是即抗冲击又防化学液体喷溅的聚碳酸酯和聚醋酸酯材质,在规格上采用的是全封闭式的防护眼罩而非一般防护眼镜,以防止喷溅液体通过缝隙伤害眼部。另外,根据检修作业经常涉及到的拆装法兰、机泵、管路、封头等容易有较多液体喷溅或者作业过程容易有铁屑飞溅伤害眼面部位的情况,该企业为检修专业的人员配备防护面屏,来防止检修人员的眼面部伤害。企业近三年在眼面防护方面配置情况见图3。
图3 企业2017—2019年眼面防护物资配置情况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听力伤害的严重性不容忽视。据世卫组织估算, 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人,噪音性听力损失是全球最普遍的永久性工伤。在企业生产中, 大型转动设备是噪音的主要释放源,比如该企业的汽轮机组、空压机组等大型机组装置,厂房内噪音就高达95 dB以上,这种高分贝噪音的释放源,企业在初期建设中往往会采用隔音厂房、隔音墙、消音器等设施对传播途径进行隔离控制,以消减噪音的影响。员工在工作期间需要巡检、检修维护、日常操作等,会增加噪音环境暴露频率,因此,需要在环境减噪降噪的同时,增加个人防护。噪音的伤害,特别是高频噪音造成的噪声聋往往是永久性的,无法治愈。有研究表明,8 h以上处于85 dB的噪声环境下, 听毛细胞会受到损坏,且不可复原。85 dB也是我国《工业企业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对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噪声限值规定[6]。
企业在个人听力防护方面通常采用发泡耳塞和耳罩两种保护方式。根据企业噪音最大装置现场汽轮机组厂房的噪音97 dB核算, 选用的发泡耳塞单值噪声降低数SNR为37 dB, 按照《工业企业职工听力防护规范》第二十七条规定的护耳器使用实际声衰减值的计算方法计算,护耳器单值噪声降低数(SNR)乘以0.6即是衰减值。可以得出,员工正确佩戴耳塞后,在该环境中, 耳朵噪声暴露值为77.8 dB, 介于75 dB和85 dB之间,能够有效地进行听力防护,同时又不影响获取重要信息。此外,企业在大型机组等噪音较高的场所配置了一定数量的头戴式耳罩,可与耳塞叠加使用。在噪声防控上,除了给涉噪装置员工配发物资,涉及到噪音装置周边的岗位以及检维修、电器仪表等相关员工都进行配置,在噪声防护上效果较好。2017—2019年,企业按照每月配置一副的发放标准,为近400名涉噪员工配置耳塞累计16 310副。
在化工企业中,呼吸系统的防护无非就是防尘和防毒两个重点。防尘,就是防止颗粒物对肺部造成伤害。尘肺病是我国头号职业病,占到职业病的90%,最主要的发病行业为煤炭行业。作为煤化工企业,煤炭是企业主要原料之一,另外还有其他肥料粉尘等因素。企业在涉及粉尘的生产环节,除采用工艺革新、污染源封闭、喷淋降尘等工业措施外,在员工个人防护上经过多年升级,逐步完善防护措施并加大投入力度。
不同于煤炭行业,化工行业不但要把防尘作为劳动保护工作重点之外,防中毒的管控形势更为严峻。据《2018年全国化工事故分析报告》称,全年中毒和窒息事故32起、39人,分别占18.2%和17.5%。化工企业的原料、中间产物、产品、副产品复杂多样,且多数为易燃易爆、高度剧毒危化品,它们的很大一部分毒性是针对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比如氨气、一氧化碳等),一旦通过呼吸道吸入途径接触,对人体危害较大。该企业在实际管理中,通过对现场环境的分析,不断摸索更好的防护措施,针对不同接触人员,逐步形成了不同的防护要求。比如,在原料部门主要接触单一煤尘,则需要单一的防尘效果较好的N95级别防尘口罩;在煤制气工段主要是用煤浆生产半水煤气,则接触到的不仅有煤尘,更危险的是工艺气,所以,防护上不单需要防尘,还需要防毒,则采用尘毒两用的防护器材;对于其他不涉及粉尘的工艺单元,则需要防毒效果好且针对性强的防毒器材,比如氨合成系统需要防氨的4#滤毒罐,以及全防性的滤毒盒等。2017—2019年该企业呼吸系统防护器材配置情况见图4。
图4 企业2017—2019年呼吸系统防护物资配置情况
从上图可看出,企业在员工呼吸系统个人防护上,抛弃型N95口罩的配置数量充足,是作为员工在日常工作期间常用的防护物资;单一防尘口罩用量递减,取而代之的是尘毒两用口罩,可见尘毒两用型的防护口罩在化工行业的应用更为贴合实际需求;另外, 防毒口罩在化工企业的使用随着企业的发展、安全意识的提升,用量是稳定增长的。当然,在事故应急状态下,个人防护必须依靠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来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配置作为应急物资配置,本文不做统计。
除了手足部、眼面及听力、呼吸系统防护,根据国家加标准及地标的规定,企业还应当为员工提供必备的头部、身体及高坠防护物资。在头部防护上,选用了玻璃钢安全帽,使用年限为三年(按照出厂日期算起),考虑到冬季低温期间室外作业和正常巡检,为涉及室外作业和检查的员工增配了棉安全帽;在工装方面,严格选用防静电棉质工作服,按照夏装每年一套,春秋装三年两套,棉坎肩等防寒衣物三年一套的频次配置。
在以上常规配置之外,在处理跑冒滴漏、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个人防护其实是最重要的,如防护不当,会造成人身伤害事故。企业在该方面主要应配置的是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安全绳和安全带、防护服等,其中防护服的选型是关键。化工企业不仅存在易燃易爆危险,多数危化品还具有腐蚀性和毒性,企业在防护服选型时,应当根据装置单元特点、危化品主要性质、作业方式等来选择匹配的型号和防护级别。一般来说D级普通防护服针对粉尘和少量低浓度化学液体,防护级别较低且易损。该企业在防护服选择上主要选择C级少量喷溅型防化服和A级气密性防化服。C级少量喷溅型防化服一般需要与过滤式呼吸面具等配合使用,适合在处理跑冒滴漏、酸碱加药以及日常工艺操作使用,配置覆盖面较广,能够起到很好的基础防护效果。A级气密性防化服则是与空气呼吸器配合使用,起到全部隔绝效果,适用于处理大量泄漏、危化品事故应急,以及在未知的危险环境中作业的情况。企业在涉及到“两重点一重大”区域和主要工艺岗位均配置两套防化服,与空气呼吸器合并备用。
企业在近几年的职业安全和劳动防护管理上,不断寻求更好更有效的防护产品,以提升员工职业防护的安全性和体验效果。经过对近三年劳动防护物资配置情况摸底,发现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
通过调研和使用体验,目前的眼面部防护和头部防护是分开式,如果员工意识不强,在日常操作中往往会忽略眼面部的防护,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天气。目前的使用情况是通过护目镜卡子或面罩支架把护目镜和面罩固定在安全帽上, 佩戴起来头部压力较重,体验效果不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已有生产厂家研发了一些面罩或护目镜与安全帽一体的防护产品,可以通过进一步调研试用, 逐步更换更为先进合适的产品。
劳动防护产品作为企业员工在生产一线的最后一道防护屏障,物资的质量和效果尤为关键。目前市场上的防护物资品类众多,质量参差不齐,企业的检验手段是个短板。在选型和采购时,尽可能选择一些大品牌和供应商是有效防止假冒伪劣或低质量产品的重要手段[7]。另外, 对于一些防毒防尘器材的检验,可以通过生产厂家提供的鉴别方法或者直接与厂家售后合作来鉴定真伪。并且,使用过程中的失效或者用后报废,应当明确失效、报废标准,比如,滤毒罐的称重报废、防化衣的使用年限内定期质检、空气呼吸器的定期年检等手段,报废后的物资应当有合法合规的报废程序和处理方式,防止失效物资被再次使用。
员工的个人防护意识是化工企业劳动保护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员工意识往往随着年龄、受教育程度、工种的不同而不同,防护意识的强弱也往往决定着企业管理工作的成效好坏。这一方面,企业应当关注员工的习惯养成教育,针对不同工种、岗位、风险接触类别,做不同的强化教育和管理。
化工企业劳动防护是个关系企业职工身体健康和安全的大问题,也是关乎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履行社会责任、提高社会认可度的关键问题之一[8],在这一方面做好, 可以直接避免员工职业危害发生, 减少企业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率。企业在员工劳动防护方面应当依法合规投入, 舍得投入, 把这项工作作为长期工作持续提升,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