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清
(南开区职工大学,天津 3001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推进体育强国建设。青少年体育是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根本保障。青少年的体质状况,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发展的兴衰,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青少年体育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占据着战略性、基础性地位。
然而近些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呈现持续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校园中“小胖墩”屡见不鲜,教室中的“小眼镜”随着年级的增长也越来越多。这种想象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逐渐意识到,仅靠学校体育是不能满足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实现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目的。针对这一问题,很多专家呼吁要将学校体育延伸,从家庭体育、社会体育找寻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近年来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实施合作共建协同发展,学校、家庭、社区相互衔接构建一体化模式是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有效途径。
以天津市南开区为例开展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走访调研和实地考察,从青少年的锻炼意识、锻炼需求、家长和体育老师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学生参加社区体育锻炼等方面入手进行了现状调查,并对实施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进行了分析,为今后构建青少年体育锻炼一体化模式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研究,促进青少年社区体育锻炼提供改进依据和参考。
青少年体育锻炼一体化模式:建立以学校体育为主体,家庭体育为基础,社区体育和社会体育组织为依托的一体化体育教育网络。构建青少年体育锻炼一体化是一种持续的活动,所探寻的是相互合作促进和最大化的发展。从一体化模式的内涵、意义、表现三个维度考量,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了如下概括和归纳(表1)。
表1 一体化模式层次、维度分析表
(一)现状调查
本研究设计了《青少年体育锻炼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现状调查》学生、家长、体育教师、社区居民调查问卷,分别在南开区8所学校和12个街道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1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53份,有效率95.72%。,并对在参加问卷调查的8所学校中选取20名学生进行访谈,其中小学生10名,中学生10名,体育教师2名。
1.构建青少年体育锻炼一体化的现状调查
(1)学生体育锻炼仍以学校体育为主。由于受到时间、场地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周一至周五)基本上在都在学校里进行,占到48.7%。周末的时候,有的学生会选择在社区进行体育活动,而在家里活动的人数虽然有所增加,但是人数还不是很多。参照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也得出相似结论(表2)。
表2 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场所情况统计表 (N=569)
(2)家长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对孩子有影响。在对20名学生进行访谈中发现,父母双方都喜欢进行体育活动的孩子100%都喜欢体育锻炼,其中80%经常与父母一起去锻炼。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孩子是否喜欢锻炼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父母亲的影响。
(3)家庭作业是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衔接的有效方式。一半以上的学生家长完全支持这一做法,体育教师中88%的认为有必要给学生布置体育家庭作业。为此,笔者建议体育老师可以适当给学生布置家庭体育作业,使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衔接起来,达到互动的目的。
(4)社区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数量不充分,内容单一。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南开区12个街172个居委会基本上每个社区在过去的一年中都或多或少地开展各类活动。通过对345份居民调查,仅有 33.9%的社区举办过体育比赛,这充分说明社区体育开展的还不普遍,没有有效地为社区内的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服务。同时还了解到,在社区工作中没有将青少年社区体育纳入到社区管理中来,特别是由社区街道牵头主办的体育活动由于缺少把社区体育、家庭体育和青少年体育实践相结合的思路,还导致了社区体育活动单一,这也必然阻碍了一体化的发展。
(5)社区缺少与学校主动联系,忽视就近学校体育资源的关注。调查走访发现仅有 33.2%的社区主动和附近的学校联系,在社区教师的带领下利用寒暑假开展青少年体育锻炼和和健康讲座,大部分社区忽略了对就近学校体育资源的关注。他们大都认为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应该是学校体育承担的责任,社区没有为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义务。
(6)领导不重视是影响开展社区体育的主要因素,见表3:
表3 社区与学校、家庭开展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统计表(N=119)
2.构建青少年体育锻炼一体化的意向调查
(1)体育教师认同一体化观念,家长理念有待提高。通过对8所中小学校的20 名体育教师和 119名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表明:体育教师对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学校体育向家庭、社区延伸的认可率达到90%,而家长只有 32.4%。这表明体育教师在教育改革中其体育教育理念和体育人才观有了新的转变,他们更加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为学生的未来负责,并希望家长和社区工作者也能参与到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教育中来,共同促进学生树立健康理念,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参见表4)。
表4 体育教师、家长对学生体育锻炼向家庭、社区延伸的态度调查表
(2)学生更希望社区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体育活动。在对20名学生进行访谈中进行了学生对家长、学校、社区及自身的期望调查。
从上面表5可以看出,学生对自身的期望是最高的,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是自己的事情,只有通过改变自身的行为习惯才能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其次是对社区和家长的期望,这表明学生对现有的家庭锻炼和社区锻炼是抱有期待的,希望能够在社区和更多的小伙伴一起进行一些体育既锻炼身体也增进友谊。孩子也希望能够和家长一起锻炼、参与社区里组织的一些体育活动。学生对学校的期望并不高,说明学校现行的学校体育课程和活动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他们更多的还是希望能够在自己居住的社区参与一些体育活动。
表5 青少年对家长、学校、社区及自身的期望调查统计表 (N=20)
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实施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归纳起来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保障不到位
制度不健全使得一体化在实施过程中缺少制度上的保障,运行机制不顺畅,造成在实施过程中无法可依,各方单打独斗不能形成合力,这也是一体化难以推进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是缺乏针对组织青少年社区锻炼的专门活动组织和管理部门,统筹协调组织整合教育资源。例如,现在无论是社区管理还是社区体育都非常重视老年人,而真正适合青少年儿童参与的体育活动游戏项目开展的相对较少,看看社区中的体育锻炼设施也大都是适合成年人的。在相当多的社区里,青少年学生想进行体育锻炼,既没有专门的组织,也没有相应的管理者、指导者,因此社区青少年社区体育锻炼就很难开展起来。
(二)终身体育意识淡薄
青少年社区体育没能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方面的宣传力度还很不够,并没有营造出全民健身的社会氛围来。多数家长对子女的体育锻炼不够重视,往往将课余时间用于上提高班,经常带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家长还不多。
(三)人力、物力、财力保障不足
学校、家庭和社区一体化的实施,如果没有人力、物力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将无法顺利开展。近些年,虽然学校和社区体育锻炼的场地和器材不足的问题有了很大改变,但是在一些中心城区学校的场地问题和老旧社区的体育锻炼设施仍然不足,特别是适合青少年体育锻炼的设施更是不足。除了增加政府投入以外,学校、社区还应积极发动发挥社会企业、体育志愿者、社会公益组织的资助,积极营造一种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良好氛围。
(四)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学校、家庭和社区一体化的实施需要有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激励机制。由政府相关部门(如教育局、体育局,)社会组织(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组织机构建立一种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为三者联动提供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文明办、妇联等组织在每年进行的学习型家庭和文明社区评选中,对在青少年锻炼一体化有突出贡献的社区和学校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激励和促进更多的家庭和社区开展青少年体育锻炼活动。
(一)建立青少年体育锻炼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模式,做到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把家庭和社区推上青少年体育体育的主体地位,这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是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学校实际、家庭实际与社区实际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二)在学校、社区、家庭共享共建过程中,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素质,还有待于寻找更好的契合点,来体现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整体性、连续性。
(三)青少年学生,相对来说课业负担比较重,如何在他们有限的可利用时间内,开展行之有效的体育活动,不与课业教学发生冲突,需要更为细致的研究探讨。
(四)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建设,也要抓紧抓好社区居民思想建设,提升健康理念,增强锻炼意识,以成年人自身的良好形象和表率作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统筹整合教育资源,是构建青少年社区体育锻炼一体化的关键因素。当前社区教育在全国各地已蓬勃开展,“共建、共育、共发展”的“三结合”教育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设了良好环境,使学校、社区、家庭形成一种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青少年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中的衔接和纽带作用,是打破壁垒,实现青少年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阳光体育的一种有效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