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一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研究

2020-09-17 06:50陈慧欣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湾区粤港澳大湾

陶 红,陈慧欣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对职业教育政策的分析以及相关高职院校就业质量年报数据的归纳整理,发现处于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中的一流高职院校的学生自主创业率普遍较低。因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及顺德职业技术学院3所院校相关数据收集不全,故只选取了15所一流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发现2018年15所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率均低于全国高职自主创业率;只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及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自主创业率超过3%(见图1),但仍未达到全国高职自主创业率的平均水平(3.8%),可见湾区内一流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创业教育是对学生创业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产生最直接效果的方式,学校作为实施创业教育的主体,仍需继续探讨创业教育的发展之道。

此外,国家当前非常重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2018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提出,高校要营造适合创业创新的环境,要将创业教育纳入大学生的课堂。高职院校在国家创业相关政策助推及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形下,大力实施创业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基于上述多重因素,本文提出湾区背景下一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研究。

图1 湾区内一流高职院校2018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率①

粤港澳大湾区正处于发展建设的关键时期,其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产业结构的变革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高职院校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场所,创新创业人才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产业结构的变革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应如何结合湾区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挑战才能获得更高质量的发展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下文将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的涵义是什么?创业教育的英文为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而单词Entrepreneurship被翻译成“企业家”或“企业家精神”。所以创业教育本身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的创新性教育。有学者将创业教育解释为一种注重受教育者的创业意愿,训练对商业创造或企业发展感兴趣的人的教学方式。[1]笔者更加赞同将创业教育视为一种培养学生对创业感兴趣的教学方式,认为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避免过分追求功利性的学生创业,而更应该注重以创业精神为主导的创业教育。

我国创业教育萌芽期大约在2000年,2010年后快速发展。相比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国家,我国创业教育虽落后了几十年,但近年来高校创业教育还是逐渐得到重视。通过文献的阅读总结,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还需要在创业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师资素质以及协同机制等方面做出改善。[2]本文主要围绕以上几点来探讨湾区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15所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发展方面的情况。

三、一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将影响研究对象的因素划分为内部影响条件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和外部影响条件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运用该分析法可以找出事物发展的有利、不利因素,从而发现问题,结合优劣、机会挑战找出解决方法,明确发展方向。本文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来分析一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并将各因素互相匹配加以分析,从而得出有助于湾区内一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一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1.一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优势(Strengths)

(1)高职院校具有丰富的内部资源

这15所一流高职院校均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具有较为丰富的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

物质资源:根据2019广州日报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竞争力前100名排行榜,湾区内的一流高职院校占了13个。教育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综合了有关教育的多个方面的因素,这说明湾区内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此外,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拥有大面积的创业中心、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等,能够给学生提供自主创新创造创业的空间、培养学生创新创造意识,促进学生萌发创业的想法。临近的院校还可以进行物质资源共享,将各高职院校间的创业空间、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等方面资源进行最优化的整合。院校之间的优势资源共享既符合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特征,更能促进湾区内一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施与发展。

人力资源:这些学校均处于湾区之内,甚至毗邻港澳,除了能够吸引大量的优秀教师前来参与城市的建设,还能够吸引大量的高职毕业生留在湾区内就业创业。根据调查发现(见图2),15所高职院校中有14所超过90%的毕业生会选择留在湾区内就业,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能够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资源等。广东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学生留在湾区就业的比例比其他院校要低很多,原因可能来源于该校的专业设置更多与航空有关,而学生要选择对口专业的岗位有限等。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立足湾区的发展而就业,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为区域经济与产业转型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创新性技术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具有丰富的物质和人力资源是促进创业教育发展的优势,尤其是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大多数都留在湾区内就业,增加了毕业生在湾区进行自主创业的机率,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都可以对高职院校形成一种很好的反馈,成功的经验可以作为教学案例提供给高职院校的在校生,失败的经验亦可以给创业学生作为一种警惕。

图2 湾区一流高职院校2018届毕业生留在湾区内就业的比例

(2)高职院校毕业学生具有较强创业动机

根据高职院校的就业质量年报的数据显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中85%以上属于“机会型创业”,即指创业者为了追求商业机会而从事的创业活动,是在已经预测到商机的前提下而自愿开发创业的主动行为,而非困于无法就业而创业。[4]他们在选择创业时是有所思考,是具有内心想法的。

一流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数据显示,40%以上的学生都是因为想要成为创业者。这显现出这些高职院校自主创业学生具有较强的创业动机。学生的高创业动机是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教育实施效果的最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只有那些富含创新的机会型创业更具有韧性,更能在经济下行时候逆势发展,推动经济复苏。[5]创业强调高动机,因为高动机创业的人可能会比生存型(低动机)创业的人具有更强的意志。所以学生具有较强的创业动机是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优势所在。

2.一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劣势(Weaknesses)

(1)高职院校间科研资源差距较大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搜索2010年至今与“创业或含创业教育”主题相关的文献,分别对湾区内一流高职院校有关“创业”或“创业教育”主题的发文量进行了统计(见图3)。在15所一流高职院校中发文量超过100篇的仅有一所学校——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114篇),说明在这些高职院校中,在对创业教育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或是科研资源,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均具有优势资源。高职院校关于“创业”主题最高发文量与最低发文量之间相差了10倍。从图3可以看出,这15所高职院校关于“创业”方面的师资、科研资源差距较大,部分一流高职院校教师、管理人员仍缺乏对创业及创业教育相关内容的研究,未将创业及创业教育摆在非常重视的位置。

图3 湾区内一流高职院校关于“创业”或“创业教育”关键词发文量

(2)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缺乏针对性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施的情况如何,各高职院校自主创业学生的评价应当被视为一种较为客观的反馈。在这15所高职院校中,有5所高职院校自主创业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创业教育仍有很大的改进之处。其中3所学校均有50%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创业实践类活动”最为需要改进,45%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有很大的不足。有2所院校自主创业学生认为高职院校需要在创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方面做出改进。此外,研究发现15所高职院校在关于“创业”的发文中主题与“创业课程”相关的文献更是少之又少(见图4)。所有学校关于“创业课程”的发文比例均低于10%。由此可以看出,自主创业的学生更希望学校可以给自己提供的是实践类活动指导及相关的创业课程,而高职院校在课程或实践方面关注得还是比较少,学校开展的往往是较为浅层化的创业教育指导,如举办讲座。

根据刘海滨等学者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在课程、教师、学生、环境这四个指标中,课程这个一级指标所占的权重达到了50%(50名专家进行权重赋值)。由此可以给予高职院校一个很重要的反馈,众多专家学者认为“创业课程”是创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创业课程”也是自主创业学生所亟需的。说明部分高职院校为自主创业学生提供的创业教育是缺乏针对性的,并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

图4 湾区内一流高职院校发文中“创业课程”所占比例

(二)一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1.一流高职院校发展创业教育的机会(Opportunities)

(1)高等职业教育扩招学生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扩招100万人的计划。扩大招生后不可避免的是毕业生就业问题。在就业形势持续严峻的社会,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发展更为竞争激烈、迅速的数字经济时代。高职院校教育必须走在前面,尤其是创业教育,它应当根据时代的发展特征敏锐地瞄准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性地培养学生,加强对高职生的就业创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扩大就业出口选择,实现人才出路的多元化发展。[6]

在高职毕业生逐渐增多而就业岗位有限的情况下,学校应该通过进一步加强学生创业教育来提升高职生的就业质量,根据就业动机培养就业能力、缩短高职生就业周期、降低高职生就业成本;通过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并由此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高职生的就业压力。针对高职扩大招生100万的计划,一流高职院校应当主动把握国家政策的方向,重点贯彻落实高职生的创业就业问题,而此时不失为创业教育发展一个好时机。

(2)粤港澳大湾区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

2018年12月发布的首个《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较于其他三大湾区在人才聚集力方面相对较弱。[7]据相关统计,在2019年1月至3月中旬期间,湾区流出人才(4.54%)比国外人才流入湾区(0.58%)①数据来源: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及人才流动报告》。要高出约7.8倍,可见湾区对人才具有高需求性,尤其需要创新创业型人才。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15所一流高职院校均处于湾区中的关键区位(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中山),湾区的发展需要人才主动引领适应市场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创造出更多新的职业、岗位,促进粤港澳三地经济更快更好地提升。学生创业不仅是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关系到区域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8]

2.一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挑战(Threats)

(1)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人才不足

据统计,粤港澳大湾区内两院院士和外籍院士数量均不足。截至2017年1月,湾区内广东地区两院院士145名,港台地区及欧美国家院士32名,居全国第三位,第一位和第二位分别为江苏省和浙江省。[9]从人才质量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受高等教育人才比重明显偏低。根据 2015 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在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17.47%。[9]而旧金山湾区的比重达到46%,纽约湾区也达到42%。可见,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质量整体上低于世界其他三大湾区,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占总人口数的比重较低,人才集聚效应还未形成,湾区对于创新高端人才处于极度需求的状态。

学生自主创业是以创新为本的,创新则以人才为本。一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不断推进离不开人才,离不开创新人才,离不开粤港澳三地的高端人才。湾区高端人才的缺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创业教育的实施需要有专门的创业导师指导,湾区人才的缺乏则会影响高职院校聘请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

(2)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才流动积极性低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最主要的是三地的协同发展。目前粤港澳三地联系仍有待提升,尤其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是引导学生通向某一职业的道路及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一种途径。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当地经济社会建设提供高质量高技能人才的重任。而在湾区发展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则应该改变视角为促进湾区这整个大区域的建设发展提供人才。

根据图2可知,15所一流高职院校中14所学校有超过90%的学生毕业后会选择留在湾区内就业,少量学生会选择到海外就业,说明湾区内多数的高职院校人才的流动积极性较低,他们更倾向于留在广东省内就业。毕业生这样的选择不利于粤港澳三地人才的流动、沟通与交流。此外,港澳地区的人才流入内地还有较多现实障碍。如税制问题,与港澳地区税制相比,内地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比港澳地区高约30%。这可能对港澳地区人才前来内地进行创新创造创业活动的积极性造成较大的影响。港澳地区的人才要到内地发展,需要一段时间对环境、市场进行深入了解。要想三地深入融合,港澳人才长期内地居住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端人才与其他国际湾区相比明显不足,再加上湾区内人才流动积极性低的问题,会对湾区教育、金融、产业等方面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对于湾区内一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需要引入指导创业的教师团队也增加了难度。

四、一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战略分析与策略

表1 一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SWOT矩阵

通过对湾区内一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所具有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分析,再构造一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SWOT矩阵,现尝试将优劣势和机会挑战进行两两组合(见表1),从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建议。

(一)资源使用最大化,量力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

15所一流高职院校中处于广州地区的院校占了9所。广州作为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集聚了广东地区最多的教育资源和高校、科研机构,也集中了大量的科教人才资源(广东地区145名两院院士有一半汇集在广州市),但未能充分发挥这类人才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市场推动生产力上的作用,导致大多数科技资源无法得到创新创造;[9]15所一流高职院校并没有最大化地利用广州的区域优势及资源。高职院校应当借助这些教育资源,促进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的引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空间和机会。

高职院校在具有丰富的资源的基础上,还需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在高等职业教育大量扩招学生的背景下,理应有更多的毕业生走上创业的道路。在倡导“大众创业”的时代并不是倡导人人创业,高职院校要根据创业学生的动机强度以及湾区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量力的引导。

(二)整合湾区优势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教育

粤港澳大湾区中的“9+2”城市各有各的发展优势,湾区协同发展必须将优势资源进行整合,才能实现城市间资源互补,实现创新融合发展。

香港,资金总量在湾区城市中最为雄厚,但港澳地区土地稀少。可以通过相关政策、激励机制等引导境外企业到内地进行投资,开设更多的青年交流与创业平台及科研技术机构分院。

深圳,科技创新能力在湾区城市中略胜一筹,聚集了大批的自主创新企业。一流高职院校可以聘请这些卓越的自主创新创业企业家到学校开展讲座、兼职创新创业导师等,还可以安排学生到创新创业企业进行学习、实习。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学院,开展更加专业化面向学生的立体式创新创业课程,开设了四大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等。

广州,无论是普通高等院校还是高等职业院校,都是湾区城市中数量最多的。一流高职院校间应当加强联系、互相学习,尤其是处于广州地区就有9所一流高职院校。应当更好地发挥区域一体化的优势,引领其他院校共同发展。学校之间共同探讨创新创业的育人模式能最大化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此前,部分一流高职院校积极通过集中政、校、企等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力量,为学生构建创新创业支撑平台。[10]

佛山,以制造业为主导是其产业结构的典型特点。历年来,在持续的产业升级过程中,佛山高技术制造业始终保持快速增长,“佛山制造”正逐步转为“佛山智造”。产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及产业创新升级的发展,给高职院校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带来机遇,同时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施与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1]

东莞近年来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现代工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经济发展质量大幅度提升,但产业升级转型背景下仍需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与动力。大规模培养人才是确保产业升级转型成功的必由之路。东莞作为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地,加快发展虚拟现实产业是当务之急[12]。高职院校应当结合东莞当地优势产业,同时联合广深高技术人才开展学校创业教育,共同建造本土虚拟现实人才高地。

珠海市秉承“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通过采取拓宽与改善创新融资渠道、打造孵化器、吸引各行高端与技能型人才等一系列措施,形成全方位的创新局面,其未来产业升级更需要具有一定技能的高职人才作出贡献。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职院校争取更多的机会与湾区各种类型的企业开展联合办学,实施创业教育,有助于大规模高质量培养地方所需创新创业人才,推动产业经济发展。[13]如闻名海内外的格力电器的宣传语“掌握核心科技”。核心科技一定是自主创新的科技,科技的竞争即是人才的竞争。一流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类似企业共同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创新促创业。

中山,按照地域特色划分出的不同生产区。政府鼓励不同镇区在保留传统轻工业及加工业的特色基础上建设新的产业群,高职院校则通过产教融合推动地域特色产业发展及鼓励高职生进行创新创业。如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的“镇(区)校企”多元混合办学的产业学院,将创业教育与特色镇区产业联系起来,推动创业教育、当地产业发展。

高职院校在今后的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创业课程、创业实践方面做出改进,需要着重在学生所提要求方面做出更大的提高,更需要借助湾区这个大整体来融合本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从而推进创业教育融合发展。

(三)加强资源共享,增强人才引入机制,共同应对外界挑战

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还不足的情况下,湾区应当在两方面做出努力。一是湾区内培养人才,二是加强人才引入机制。在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无论是哪个方面,人才都显得尤其重要。所以粤港澳大湾区无论是加大力度培养人才或是引进人才,都是促进湾区发展的必须一步。

湾区对高技术人才的集聚效应,能为一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引进更多的优秀师资。高职院校要在最大化地利用校内外资源来培养创业人才的同时,利用湾区优势加大力度吸引海外人才。湾区内可以实行鼓励和优先审理华裔人才出入境申请,对海外华人人才在出入境方面提供单方面免签等便利政策,为华侨华人来大湾区参加交流合作、创新创业等方面提供便利。[7]粤港澳湾区内的城市是一体化的,湾区吸引更多的创业人才,可以为湾区内的一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作出贡献。湾区内各个城市应当加强资源共享,增强人才引入机制,共同应对外界挑战。

(四)培养更多创业人才,促进人才流动,多途径开展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创业实践活动、创业教学课程、创业辅导活动、创业竞赛活动等。在这些创业教育的内容中,和港澳地区似乎缺乏深入的联系与交流。湾区内一流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湾区“9+2”城市选拔学生志愿者代表组建“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考察团”,真正实现“9+2”城市的一体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能只从学校课堂上学习获得,还需要与外界交流,从而了解更多前沿的信息与市场的变化。人才的流动,可以拓宽一流高职院校的视野,能够给创业教育发展赋予更丰富的内涵。

五、总 结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湾区内的一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应当扬其优势避其劣势,结合机会解决困境,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促进院校自身创业教育发展,最大化利用区域资源引导学生创业,整合湾区资源开展创业教育,加强资源分享和人才引入以及多途径开展创业教育。一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应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更好地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的关系。

猜你喜欢
湾区粤港澳大湾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