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院内一体化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等待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2020-09-17 01:33颜博文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9期
关键词:等待时间溶栓成功率

颜博文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卒中单元, 河南 商丘476000)

脑梗死是由于缺血、 缺氧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多发于中老年群体[1]。 而急性脑梗死起病急、 进展迅速, 是一种致残、 致死率较高的疾病, 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可能会遗留终生残疾或死亡[2]。 目前, 溶栓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急救方法, 但溶栓治疗的时机尤为关键, 通常溶栓的时间窗是发病后3 h, 最迟不能超过4.5 h[3]。 而传统急救护理多从院内接诊开始溶栓治疗, 延长了溶栓等待时间,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不利的影响。 基于此, 本研究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7 年2 月至2019 年4 月我院收治的9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 例。 对照组男28 例, 女17 例; 年龄45~74 岁, 平均年龄 (59.50 ± 3.24) 岁; 发病时间1~2 h,平均 (1.53 ± 0.12) h。 观察组男27 例, 女18 例; 年龄44~75 岁, 平均年龄 (59.68 ± 3.26) 岁; 发病时间1~3 h, 平均(1.60 ± 0.21) h。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①首次脑梗死; ②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均完整; ③经CT、 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检查确诊。 排除标准: ①合并高危死亡因素; ②凝血功能障碍; ③先天性心脏病; ④有溶栓相关禁忌症; ⑤表达障碍或精神疾病。

1.3 方法对照组及时予以患者降压、 抗血小板聚集、 缓解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等对症治疗, 并实施常规急救护理, 包括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吸氧、 建立静脉通道、 心电监护及开展相应检查等。 观察组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护理, 具体操作包括:(A) 院前护理: ①在接收到急救信号后立即赶往现场, 并通过电话沟通了解患者所处的状态, 指导现场人员松解患者衣裤等初步急救。 ②抵达现场后, 根据患者表现症状及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病情程度, 及时清理口腔, 进行心肺复苏, 并给予低流量鼻导管进行吸氧, 同时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实现多渠道补液。③持续心电监测, 严密观察血压、 呼吸、 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 并将监护显示情况通过急救车无线通设备向院内急诊室报告。 ④向患者家属大致讲解急性脑梗死相关医学知识, 并告知护理注意事项, 且由急救护理人员全面追踪记录脑梗死的发病时间、 急救车接诊与到诊时间以及溶栓时间, 操作过程应准确快速, 避免因转运不当耽误急救时间。 (B) 院内开通绿色通道: ①院内启动脑梗死应急流程, 做好溶栓前降压及溶栓药物准备。 ②患者到院后随即开通绿色通道, 院外护理人员告知患者病情情况, 并与院内护理人员做好相应交接工作, 协助患者做好相应医学检查, 将相关血标本送往化验室。 ③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安抚, 缓解家属焦虑、 不安等不良情绪, 并配合医师了解溶栓禁忌症, 再次告知治疗过程可能发生的风险, 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 由医师进行溶栓治疗。 (C)溶栓护理: 在开启应急干预后,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如有不良情况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处理, 后续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神经功能训练。 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2 周。

1.4 评价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溶栓等待时间、 抢救成功率。采用欧洲卒中评分量表 (ESS)[4]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评分范围0~100 分, 其中包括凝视、 语言、 视野、 理解力、 意识水平等, 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恢复效果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 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溶栓等待时间观察组的溶栓等待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溶栓等待时间比较 (±s, min)

表1 两组患者的溶栓等待时间比较 (±s, min)

组别 n 溶栓等待时间 t P观察组 45 57.53±6.50 18.945 0.000对照组 45 86.27±7.83

2.2 ESS 评分干预后, 两组的ESS 评分高于干预前, 且观察组的ESS 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ESS 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ESS 评分比较 (±s, 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观察组 45 52.31±10.16 83.12±11.25 13.634 0.000对照组 45 51.76±9.72 72.90±9.93 10.206 0.000 t 0.262 4.569 P 0.794 0.000

2.3 抢救成功率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7.78%, 高于对照组的82.22% (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比较 [n (%)]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属于一种多发性脑神经系统疾病, 约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70%, 在我国每年新发200 万例, 其中致残致死率高达30%~40%[5]。 多数患者在患病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如言语智力障碍、 半身不遂、 认知障碍等, 部分患者因肺部感染、 肾功能障碍等而死亡,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6]。急性脑梗死的特点是发病突然、 病程进展快, 通常在数小时内可达高峰, 部分患者在院前因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死亡,且院内外转运期间的死亡率较高[7]。 因此, 给予快速有效的急救护理, 缩短救治时间, 对保证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院前院内一体化护理的特点是有效缩短救治时间, 是一种新兴急救护理模式, 近年来已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广泛关注[8]。院前院内一体化护理模式主要以 “时间就是生命” 为核心理念, 以一体化为首要环节, 通过院前采取及时的现场救治措施、 安全转运、 院内有效配合, 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从而缩短救治时间, 改善救治结局。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的溶栓等待时间较短, 抢救成功率与干预后的ESS评分较高, 表明院前院内一体化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 本研究针对急性脑梗死发病急、 病情发展快等特点, 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护理模式, 该急救护理过程主要通过院前急救、 院内开通绿色通道、 溶栓护理三方面进行一体化护理, 其中院前急救在接到急救信号后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并电话联系指导现场人员实施正确操作, 抵达现场后快速判断病情, 进行基础处理, 转运期间时刻与院内汇报情况, 为争取黄金时间窗打好基础。 与此同时, 院内人员根据院前急救护理人员上报的情况准备医疗器械与相关药物, 做好接诊准备, 患者到院后随即开通绿色通道, 做好交接工作, 与患者家属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溶栓干预, 后续再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神经功能训练。 院前院内一体化护理缩短了急救时间, 工作效率较高, 从而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使患者获益。

综上所述, 院前院内一体化护理可有效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等待时间, 提高抢救成功率, 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猜你喜欢
等待时间溶栓成功率
给学生适宜的等待时间
——国外课堂互动等待时间研究的现状与启示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顾客等待心理的十条原则
顾客等待心理的十条原则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