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0-09-17 01:33李时光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9期
关键词:脑部抵抗血小板

李时光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河南 郑州450004)

急性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 主要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量不足而引发脑组织缺血、 缺氧性坏死或软化, 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极大[1]。 目前, 临床常采用抗血小板类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 可有效抑制患者脑部血栓形成, 并能有效改善患者脑部缺血、 缺氧等症状。 但临床治疗中发现, 仍有部分患者存在抗血小板药物抵抗, 影响治疗效果, 且易导致血栓复发[2]。 因此,探索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鉴于此,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旨在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影响因素,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5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予以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根据治疗后是否发生抗血小板药物抵抗分为发生组 (n=18) 与未发生组 (n=32)。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①符合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3]中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②经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 ③脑部无出血情况; ④均知情本研究, 且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严重肝、 肾、 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②合并恶性肿瘤; ③合并感染性、 血液系统疾病; ④近3 个月内服用过低分子肝素、非甾体抗炎药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类药物。

1.3 方法设计临床资料调查问卷, 内容包含患者基本信息、基本情况、 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检查等。 ①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 性别、 文化程度等。 ②患者基本情况: 合并高血压、 糖尿病、 冠心病、 高血脂、 吸烟史、 酗酒史、 家族史等。 ③血液检查: 所有患者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2 mL, 离心后取上层清液,置于-20 ℃环境中保存, 检查患者肝功能。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检验; 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结果变量纳为自变量, 对其赋值, 将是否发生血小板药物抵抗作为因变量, 经非条件多项Logistic 回归分析多因素检验找出可能的影响因素;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发生组的性别、 文化程度、 高血压、 吸烟史、 酗酒史、 家族史、 高血脂、 肝功能异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两组的年龄>60 岁、 糖尿病、冠心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抵抗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例)

2.2 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证实为可能的影响因素纳为自变量, 将是否发生抗血小板药物抵抗作为因变量, 经多项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 年龄>60 岁、 糖尿病、 冠心病均是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危险因素 (OR>1,P<0.05)。 见表2。

表2 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抵抗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心脑血管科常见病症, 致死、 致残率均较高。 由于脑部动脉血管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 引起脑血管官腔狭窄或闭塞, 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或供血中断后脑部组织缺血、 坏死,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猝然昏倒、 言语障碍等, 如不及时治疗, 可累及心、 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抗血小板类药物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药物, 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 促进血流循环, 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 但是仍然有部分患者存在抗血小板药物抵抗, 效果欠佳[4-5]。 因此, 探索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影响因素, 并进行早期预防与治疗, 对疾病恢复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 经多项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 年龄>60 岁、 糖尿病、 冠心病均是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危险因素。 分析原因在于: 血小板磷脂成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较大改变, >60 岁患者机体内血小板磷脂成分显著提升, 从而引发烯酸代谢能力加强, 导致血小板中磷脂内肌醇分泌量增加, 进而提升血小板聚集能力, 并增加血小板粘附性, 从而发生抗血小板药物抵抗, 故临床应予以>60 岁患者更多关注。 合并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量不足, 血小板反应提升, 导致抗血小板类药物能力减弱,发生药物抵抗, 进而造成血小板聚集程度加剧, 不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恢复, 故临床应予以糖尿病患者及时有效的降糖治疗, 对预防抗血小板药物抵抗具有积极意义。 合并冠心病患者机体调节性T 细胞含量较低, 而调节性T 细胞主要参与调节免疫反应, 可有效降低血小板在骨髓间充质细胞中的分泌量,从而发生抗血小板药物抵抗, 且T 细胞含量越低, 抗血小板药物抵抗越严重, 从而加重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 故临床应予以合并冠心病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

综上所述, 年龄>60 岁、 糖尿病、 冠心病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影响因素, 临床需予以重点关注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猜你喜欢
脑部抵抗血小板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iNOS调节Rab8参与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压抑食欲使人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