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浅动脉- 大脑中动脉分流术对颅内动脉狭窄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灌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0-09-17 01:33涂博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9期
关键词:颞浅血流量供血

涂博

(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河南 新乡453002)

脑卒中是指脑部血管突发性破裂或由于血管阻塞导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而造成脑组织损伤[1], 随着病情发展可对呼吸、循环、 消化系统等功能造成影响, 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目前,颅内动脉狭窄性脑卒中的治疗以手术为主, 包括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 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吻合术、 枕动脉-大脑后动脉吻合术等, 但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 对患者预后效果影响较大[2]。 基于此, 本研究选取2018 年2 月至2019年1 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狭窄性脑卒中患者30 例, 旨在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流术对颅内动脉狭窄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灌注、 神经功能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2 月至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狭窄性脑卒中患者30 例, 其中男18 例, 女12 例; 年龄43~68 岁, 平均年龄 (55.54 ± 10.37) 岁; 体质量52~78 kg, 平均体质量 (65.32 ± 12.43) kg。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①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狭窄性脑卒中; ②符合手术指征; ③年龄<70 岁; ④常规治疗无效; ⑤患者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 ①有脑出血病史或大面积脑梗死; ②心、 肝、 肾功能不全; ③凝血功能障碍。

1.3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流术。 术前行超声定位, 明确患者颞浅动脉走向并做好标记; 患者取侧卧位, 全身麻醉行气管插管, 头部矢状面保持水平, 沿术前标记切开皮肤, 作Y 型切口, 使用头皮大拉钩将患者头皮牵开, 锐性分离颞浅动脉, 游离出颞浅动脉的额、 顶支, 选择直径较粗的作为供血血管, 随后行颞肌分离, 气钻钻孔后铣下直径5~6 cm 骨瓣, 电凝止血, 切开硬膜, 暴露脑组织, 留置引流管;根据术前检查选择受体动脉, 明确所需颞浅动脉长度, 将其供血端分离后行临时阻断, 其远端采用4 号线缝扎, 切断后用肝素盐水冲洗备用; 使用临时阻断夹将大脑中动脉临时阻断, 并纵行切开形成吻合口, 肝素盐水冲洗备用; 使用吻合线对颞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行端侧吻合, 吻合口行肝素盐水间断冲洗,按顺序去除临时阻断夹, 观察吻合口缝合是否严密, 有无活动性出血, 随后逐层缝合硬膜, 还纳骨瓣, 注意避免卡压, 确保颞浅动脉通畅, 复位固定颅骨, 缝合颞肌、 皮肤, 完成手术。术后行CT 血管造影观察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及吻合口通畅情况, 注意观察患者血压变化, 应用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

1.4 观察指标①比较术前、 术后2 周患者脑血流灌注指标,包括脑血流量、 平均通过时间、 患侧达峰时间。 ②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3]评估患者术前、 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分值为0~42 分, 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③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行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血流灌注指标术后2 周, 患者脑血流量高于术前, 平均通过时间、 患侧达峰时间短于术前 (P<0.05)。 见表1。

表1 患者手术前后的脑血流灌注指标比较 (±s)

表1 患者手术前后的脑血流灌注指标比较 (±s)

时间 n 脑血流量(mL·100g-1·min-1)平均通过时间(s)患侧达峰时间(s)术后2 周 30 40.25±7.82 8.12±1.23 2.83±0.62术前 30 28.53±5.62 9.47±1.65 3.86±0.74 t 6.666 3.593 5.844 P 0.000 0.001 0.000

2.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术后3 个月, 患者的NIHSS 评分低于术前 (P<0.05)。 见表2。

表2 患者手术前后的NIHSS 评分比较 (±s, 分)

表2 患者手术前后的NIHSS 评分比较 (±s, 分)

时间 n NIHSS 评分 t P术后3 个月 30 2.14±0.43 10.933 0.000术前 30 5.37±1.56

2.3 并发症术后, 3 例患者出现头痛, 经颅脑CT 复查发现其中1 例手术部位出现血肿, 2 例脑水肿严重, 予以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内压治疗后逐渐好转, 其余27 例患者未出现新发脑梗死、 颅内出血、 血栓等并发症。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临床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 致残率高、 死亡率高的特点, 该病的治疗目的是利用缺血半暗带神经元耐受缺血的时间差, 采取有效方式恢复脑血流量, 以挽救濒临死亡的神经元细胞[4]。 因此, 选择高效的手术方式对改善患者脑血流灌注、 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大脑是由两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供血, 分别占脑总供血量80%、 20%, 若其中一条动脉出现狭窄或闭塞时即影响血流量,若侧支循环良好, 可无临床缺血症状发生, 若侧支循环不良或多条动脉狭窄时, 则造成局部或全脑的脑血流量减少, 当其下降至脑缺血的临界水平以下时, 即产生脑缺血症状[5-6]。 根据脑缺血后的脑损害程度, 其临床表现分为两类: ①由于短暂或轻度供血不足而引起暂时性神经功能缺血, 但无明显脑梗死,临床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②缺血程度较严重, 且持续时间较长, 进而造成脑梗死, 临床表现为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 进行性卒中及完全性卒中。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流术是一种将颈外动脉系统血流供应到颈内动脉系统的血管吻合技术, 目的是解决各种颅内供血不足情况, 当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而导致脑血流量减少时, 行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 可使较少发生狭窄或闭塞的颈外动脉系统直接向脑内供血, 使处于脑梗死灶周围的缺血半暗区及灌注艰难区的脑组织得到额外供血, 进而改善神经功能, 增强患者脑血管的储备能力[7-8]。 本研究中的颅内动脉狭窄性脑卒中患者均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流术, 结果显示, 患者术后2 周脑血流量高于术前, 平均通过时间、 患侧达峰时间短于术前, 术后3 个月NIHSS 评分低于术前, 提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流术能够恢复狭窄或闭塞血管血流量, 进行无张力的端侧缝合,使处于缺血状态的脑组织得到供血, 进而恢复脑部正常血流灌注, 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另外, 本研究结果亦显示, 3 例患者术后出现头痛, 予以控制血压、 脱水降颅内压治疗后逐渐好转, 其余27 例患者未出现新发脑梗死、 颅内出血、 血栓等并发症, 表明该术式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 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 对颅内动脉狭窄性脑卒中患者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流术, 可有效改善其脑血流灌注, 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 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颞浅血流量供血
保留颞浅动脉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效果分析
2例外伤性假性颞浅动脉瘤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辣语
抖腿是健康行为
基层医院颅脑外伤扩大翼点入路颞浅动脉保护的体会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面部除皱术中颞浅筋膜瓣转移覆盖眼轮匝肌治疗鱼尾纹的临床研究
三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型)45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