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戒也是养生道

2020-09-15 15:52
家庭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修仙斋戒真主

(图/张宽武)

中国传统养生格言

故食有斋戒者,斋乃洁净之务,戒乃节约之称。有饥即食,食勿令饱,此所谓调中也。百味未成熟,勿食;五味太多,勿食;腐败闭气之物,勿食。……手常磨擦皮肤温热,去冷气,此所谓畅外也。久坐、久立、久劳役,皆宜戒也。

隋唐·司马承祯《天隐子·斋戒第四》

(图/张宽武)

说起斋戒,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穆斯林的斋月。斋月是伊斯兰历每年的第九个月,相传是真主安拉下降古兰经给穆罕默德圣人的月份。斋月里,人们白天不吃不喝、不吸烟、不行房事等,以示对真主和圣人的尊敬。直到太阳西沉,人们才进餐。

佛教人士说,斋月一词本是佛教词汇,穆斯林的斋月只是借用。佛教认为,每年的阴历正月、五月、九月,帝释及四天王要察人善恶,因而人们应当持斋以修善福。此即为斋戒。

然而大多数人不知道,最早提出斋戒的乃是中国传统道教。斋戒不是因为感谢真主或讨好帝释,而是为了修仙。

司马承祯,隋唐时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相传是晋宣帝司马懿之弟司马馗之后,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自少笃学好道,师事嵩山道士潘师正,得受上清经法及符篆、导引、服饵诸术。后隐居在天台山玉霄峰,自号“天台白云子”。他的文学修养很深,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共为“仙宗十友”。善书篆、隶,自为一体,号“金剪刀书”。著有《坐忘论》《天隐子》《服气精义论》等。他将修仙的过程分为“五渐门”,即斋戒、安处、存想、坐忘、神解,称“神仙之道,五归一门”。《天隐子》分为八章,斋戒为第四章。但司马承祯认为斋戒是“调理形骸之法”,所谓“形坚则气全,是以斋戒为渐门之首矣”。也就是说,斋戒是修仙的第一步。

很多人认为斋戒就是禁食,修仙就是绝谷,餐风饮露。其实谬也。司马承祯说:“夫人禀五行之气,而食五行之物,而实自胞胎有形也。呼吸精血,岂可去食而求其长生!”在司马承祯看来,斋戒的本质是调中畅外。饿了就要吃饭,但不可吃得过饱,不可吃生冷刺激之物,这是调中;经常用手摩擦皮肤,使之温热,是畅外。所谓调中,其实是调脾胃。脾胃乃人体气血生化之源,饥饿、饱食和生冷刺激都会伤及脾胃,使气血生化乏源,进而影响脏腑功能。所谓畅外,其实就是散发。大家都知道摩擦生热的物理定律,人体气血运化、脏腑功能运作都会生热,若不散发便会使内热积聚,致生疾病。以手摩肤,可使肌肤腠理开放,有利于内热散发。这样内调脾胃脏腑,外散内热,加上避免久坐、久站和久劳役,就能“調理形骸”,身体健壮。你能做到这些,就是在修仙了。

在古代人的眼中,修仙是非常人之事,所以称之为“方外之术”。司马承祯的最大贡献,是把修仙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连接起来,让人人都可以修仙,至少可保身体健康。现代则有很多人把养生之道看得非常高大上,孜孜以求养生秘诀,岂知养生之道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做好斋戒,就是在养生了。

猜你喜欢
修仙斋戒真主
修仙题材火了 谁将是最后的赢家?
趣数字
《古兰经》中的人生观
枕枪而眠
印度一女孩斋戒68天饥饿而死
“真主”观念与五代政局嬗变
波斯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