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倩
内容摘要: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的,也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古兰经》是广大穆斯林思想和行为的依据,了解《古兰经》中的人生观,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穆斯林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减少跨文化交流造成的误解。
关键词:古兰经 人生观 真主 来世 正路
一.追求两世幸福的人生目的
但凡教義体系完善的宗教,都具备三点,一是创世学说,二是今世学说,三是末日学说。今世学说给信仰者阐释如何出世入世的问题,末日学说则解答宇宙和人类社会的终极归宿问题。i与佛教认为今世“苦海无边”、基督教认为人本有原罪,今世是“人赎罪的日子不同”,《古兰经》所引导的今世和末日学说构建了伊斯兰教宗教学理论既看重今世也看重来世的“两世幸福”学说。
《古兰经》说“我们的主啊!求你在今世赏赐我们美好的生活,在后世也赏赐我们美好的生活,求你保护我们,免受火狱的刑罚。”(2:202)ii真主造化人类就是要让人类来追求两世幸福的,《古兰经》的两世幸福说给阿拉伯半岛上人民的精神注入了新鲜血液,使穆罕默德引导广大的阿拉比亚人投入统一阿拉伯半岛的政治行动具有了宗教和道德上的合理性。
借由“末日审判”,今世和来世连接在了一起,而人来世的归属取决于你今世的行为,毫无意思的消极人生,自然不能引领人们走进后世的永恒乐园,在此意义上,追求今世的幸福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古兰经》多次强调 “你们可以吃大地上所有合法而且纯美的食物”(2:163),“谁为主道迁移……在大地上发现出路和财物……真主必报酬谁”(4:10),“你们应当吃、应当喝”(7:31)。
虽然《古兰经》说:“谁想获得今世的报酬,我给谁今世的报酬,谁想获得后世的报酬,我给谁后世的报酬。”(3:145)但它对两世并非同等看待,有轻重主次之分,更加看重后世的幸福。今世幸福是装饰(18:46)和浮利(8:67),是虚幻的(3:14)、暂时的(13:26)、微不足道的(9:38),而后世的幸福才是优美的(6:23)、更好的、更长久的(87:17),是永久的“乐园”和“安宅”(7:169),是真正的幸福。“真主使他所意欲者享受宽裕的给养或窘迫的给养。他们因今世的生活而欢喜,然而今世的生活比起后世的生活来,只是一种[暂时]的享受。” (13:26)
《古兰经》追求两世幸福的人生目的,今世幸福和后世幸福浑然一体,追求来世乐园的幸福生活成为谋取今世幸福的动力,它促使穆斯林在主观上因期待后世的永恒幸福而恪守教义、信道行善、积极进取。
二.为进乐园而奋斗终生的人生态度
1.走正路、驱恶从善
《古兰经》开篇章就提到:“求你引导我们上正路,你所佑助者的路,不是受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误者的路。”(1:6-7)正路这一词在《古兰经》中反复出现,它是安拉的道路,是众先知的道路,是崇拜安拉的道路,是信托安拉之路。
走正路最重要的就是信奉安拉,信主独一。在伊斯兰教出现以前,阿拉伯半岛各部落偶像崇拜盛行,穆罕默德传播伊斯兰教之后下令捣毁克尔白的全部偶像,提出十六字箴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主之使者”,穆斯林每日必须念诵这两句经文,是穆斯林的“五功”之一。
走正路就要驱恶从善。“你们是为世人而被产生的最优秀的民族,你们劝善戒恶,确信安拉。”(3:110)不信奉安拉,或是佯称自己信奉安拉、借真主之名作恶之人是不义之人是偏离正路的,在来是要进入火狱的。“信士们啊!你们不要追随恶魔的步伐。谁追随恶魔的步代,恶魔必命令谁干丑事和犯罪行。”(24:21)而行善者是安拉所喜悦的,在来世可以进入永恒乐园。“你当坚忍,因为真主必不使行善者徒劳无酬。”(11:115)
2.积极进取
伊斯兰教有六大信仰中的“信前定”即“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真主预先安排好的,无法改变,不可抗拒,只能顺从。”iii但信前定并非宿命论,宿命论认为人的成败祸福、兴衰荣辱都是命中注定的,无论人选取什么道路都决不能改变。宿命论是形而上学的认识论,它使人陷入绝望无为,消极待人。而信前定表明真主制定的规则法度是不变的,真主对一切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未来都已经预定,但又给人选择人生道路的自由,人可以自己决定信不信仰真主、是行善还是作恶。 “他创造万物,并使各物匀称。他预定万物,而加以引导。”(87:2-3)真主是一切行为的创造者,人类是自己行为的营谋者。也正因为人能选择自己的道路,所以人必须对今世自己的行为负责,努力奋斗、积极进取。
《古兰经》十分重视奋斗与进取,鼓励人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与实践改变生活。“你们当尽力工作,我必定也要工作,你们将知道谁或后世善果。”(6:135)真主加赐奋斗的人一种重大报酬。(4:95)
贝都因人周围恶劣的地理环境、无法掌控的自然条件、充满变数的周遭事物,使得生存变得极为困难,劫掠盛行,如何在这种条件下保全生命并为之积极努力而非坐以待毙体现了贝都因人积极抗争的生存态度,他们这种吃苦耐劳、勇敢尚武的精神被保留了下来,吸收在《古兰经》中,并被秩序化,成为穆斯林奋斗的精神力量。
三.为真主奉献、追求公平与正义的人生价值
任何一种宗教,它都把“神”摆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上,伊斯兰教也不例外。真主是人类的创造者、供给者、保护者、末日审判者,是穆斯林的归宿。既然真主为人类创造了一切,人就应该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的奉献给真主,做真主意欲自己做的事。“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应当鞠躬,应当叩头,应当崇拜你们的主,应当力行善功,以便你们成功。你们应当为安拉而真实的奋斗。”(22:77-78)“你们当尽忠报主”。(5:8)
在《古兰经》中,除了第九章外,从第一章到114章,都以“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开篇。每章的思想规定和道德戒律正是以此得到了真主安拉的核准。如经文所述:“你们当为主道而施舍,你们不要自投于灭亡。”(2:195)“他以大地为你们的席,以天空为你们的幕,并且从云中降下雨水,而借雨水生生出许多果实,做你们的给养,所以你们不要明知故违的给真主树立匹敌。”(2:22)。据此,《古兰经》在启示穆斯林践行有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和谐思想时,其根本的思想内核在于取悦真主,为真主奉献,实现人与真主的和谐,以期在末日审判时,进入乐园。“信道的人们呀!你们不要背叛真主和使者,不要明知故犯地不忠于你们的信托。”(8:27)
《古兰经》提倡人们为真主奉献一切,捍卫信仰作为人生价值的体现,鼓励人们为捍卫自己民族的利益而奋斗,有利于维护穆斯林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伊斯兰教兴起前阿拉伯半岛,“尖锐的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贫富悬殊,人人們呼唤平等”iv,憧憬一个公平与正义的社会。追求公平与正义是《古兰经》中的至高美德,是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
公正是社会安定的基石,是人们获得幸福生活的根本,没有公正、社会就将充满黑暗,就将走向灭亡,弱者就将受到欺压和剥削。因此,《古兰经》给公正给予了特别重视,倡导人们要追求公正、主持公正。
“真主的确命人公平、行善……”(16:90)
“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尽忠报主,当秉公作证,你们绝不要因为怨恨一伙人而不公道,你们当公道,公道是最近于敬畏的。”(5:8)
“如果你们恐怕不能公平的待遇她们,那么,你们只可以各娶一妻……”(4:3)
“你们应当用足量的升斗,不要克扣。你们应当以公平秤称货物。你们不要克扣他人所应得的财物。”(26:181-183)
《古兰经》要求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主持公正,告诫人无论做任何事都要有一颗公道之心,有了公道,才有了健全的社会秩序;有了公道,才有趋向正义与和平的心态。才能真正推动人类及社会向前发展。
结语:伊斯兰教诞生前,阿拉伯半岛上陈腐的拜物教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精神上的要求,随着《古兰经》的诞生,伊斯兰教开始传播,作为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古兰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部分当时阿拉伯半岛的社会现状,并针对这些社会现状给出自己的解决之道,引导着广大的穆斯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它追求两世幸福的人生目的指引穆斯林走正道、积极进取,在为真主奉献、追求公平与正义的过程中体现在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一人生观在诞生初期为默罕默德建立政权合一的国家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从诞生至今一直指引着全世界的穆斯林乃至全人类,了解《古兰经》的人生观,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穆斯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不会随意被舆论所左右,减少跨文化交流造成的误解。
参考文献
1.艾哈迈德·艾敏,《阿位伯伊斯兰文化史》(第一卷),纳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2.陈广元等,《古兰经百问》,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4年。
3.马坚译,《古兰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4.希提,《阿拉伯通史》,马坚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
5.杨启辰主编,《<古兰经>哲学思想》,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
6.仲跻昆,《阿拉伯文学通史》,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年。
7.阿不都艾尼·依拉洪,试论伊斯兰人生价值观,《中国穆斯林》,2012年第6期
8.金贵,试论《古兰经》人性思想价值,《回族研究》,2006年第4期
9.金忠杰,《古兰经》两世幸福学说的文化内涵,《中国穆斯林》,2007年第4期
10.陈晓虎,试析《古兰经》的两世论——兼论我国穆斯林的两世吉庆观,《回族研究》,1994年第4期
注 释
i摘引自金忠杰,《古兰经》两世幸福学说的文化内涵,《中国穆斯林》,2007年第5期,第31页。
ii注:括弧内数字为《古兰经》第几章第几节,下同,不再一一注释。本文所引用的《古兰经》文本均来自马坚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
iii仲跻昆,《阿拉伯文学通史》上卷,译林出版社,南京,2010年12月第1版,第185页。
iv仲跻昆,《阿拉伯文学通史》上卷,译林出版社,南京,2010年12月第1版,第185页。
(作者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