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晶,彭秀春,唐艳林
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时期,肝脏对血红素的处理功能不足导致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异常升高的一种现象。血清胆红素过高,可能引起脑损伤[1-3]。目前,临床多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但部分患儿在接受蓝光照射后,血清TBIL水平并不能明显降低,说明仅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4]。有研究学者[5]指出,应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能够参与患儿体内多种生化反应的调控,促进患儿体内胆红素代谢。本研究应用腺苷蛋氨酸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观察疗效情况,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肝病科就诊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96例,男95例,女101例;年龄为3 d~1 m,平均年龄为(18.8±5.0)d;出生体质量为2550~5100 g,平均为(2980.0±275.0)g;发病时间为3~5 d。符合《实用新生儿学》[6]中关于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患儿血清TBIL>257 μmol或足月儿>205 μmol。排除标准:①由其它原因引起的黄疸,如肿瘤、先天发育异常或胆道闭锁所致的黄疸;②先天性心脏病病、先天性畸形患儿;③乙型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患儿;④伴有肾功能不全或凝血功能异常者;⑤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⑥颅内感染且伴有严重的代谢性疾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98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出生体质量、发病时间和病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治疗方法 在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将患儿置于XHZ-90黄疸治疗箱(宁波戴维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罩黑色眼罩,使用纸尿裤遮挡外阴部。采用单面光疗法,灯管距离患儿35 cm,持续照射12 h,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197)0.5 g,将药片研磨成粉,喂服,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 w,随访1 w。
1.3 检测指标 使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赛默飞世尔科有限公司)。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的比较 在随访1 w末,观察组血清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2.2 两组血清指标变化的比较 在治疗1 w后,观察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清转铁蛋白(TR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血清指标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n(%)]比较
新生儿黄疸属于生理性黄疸,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该症候发生后可以自行消退,但有的新生儿黄疸消退缓慢,严重时病情会不断发展,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7,8]。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多采用光照、药物治疗和支持治疗等,其中蓝光照射属于光照疗法,该疗法可使人体内未结合胆红素经光照后转变成水溶性异构体,从胆汁和尿液中排泄,从而达到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黄疸的作用,但其在降低胆红素水平方面,呈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使得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9-11]。相关文献[12]报道,应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具有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的作用,能够促进患儿胆汁排泄,从而改善患儿胆红素肠肝循环,达到退黄和治疗黄疸的作用。因此,本研究通过联合应用该药和蓝光照射治疗,探讨了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作用。
临床实践[13]证实,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发展与患儿体内血清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密切相关,认为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可达到治疗的目的。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快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蓝光照射治疗可将患儿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内的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从而加速其从胆汁和尿液中排泄,达到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作用。此外,给予患儿喂服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主要是由三磷酸腺苷和蛋氨酸在腺苷蛋氨酸酶催化合成的化合物,该药物具有稳定细胞膜结构的作用,并能够减轻胆红素对患儿细胞膜结构的破坏,促进患儿血清胆红素的代谢,降低其血清水平,因此给予新生儿黄疸患儿蓝光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联合治疗可显著加速患儿黄疸的消退。
多项研究[14,15]表明,心肌是新生儿黄疸病程中常见的受累靶器官。在新生儿黄疸发生时,可造成患儿肝细胞膜结构和心肌细胞发生损伤,引起细胞内CK、CK-MB和LDH等多种特异性分子的释放,严重干扰新生儿黄疸患儿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CK、CK-MB、LDH、ALT、AST和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因蓝光照射治疗可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体内胆红素水平,在此基础上口服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可进一步提高治疗疗效[16],其原因之一在于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作为巯基和甲基的供体,可参与氨基酸代谢过程中的转巯基和转甲基过程,通过生成辅酶A、谷胱甘肽等,参与心肌细胞内生物转化过程的催化,从而可达到营养心肌的作用,改善新生儿黄疸患儿心肌酶水平[17];其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具有调节新生儿黄疸患儿肝细胞膜上 Na+-K+-ATP酶的活性的作用,可缓解胆红素对患儿肝细胞膜结构的破坏,从而发挥稳定患儿肝细胞膜,保护肝脏的作用[18]。因此,蓝光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能够有效保护患儿肝功能,提高患儿心功能。
有研究学者[19-21]指出,血清TRF和CRP水平可作为鉴别新生儿黄疸的有效生理指标,其中TRF作为肝细胞合成的转铁蛋白,其水平受患儿肝脏代谢功能的调控;CRP则是新生儿黄疸患儿机体炎症状态时肝脏生成的反应蛋白。当患儿机体发生炎症反应或肝细胞受损时,血清CRP水平会异常升高。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儿血清TR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蓝光照射治疗不需要通过肝脏代谢,具有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体内胆红素水平的作用[22]。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可与血清结合胆红素结合,促进排泄[23]。因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具有调节患儿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减轻肠黏膜的损伤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细菌感染的程度,减轻患儿炎症损伤水平,故使得血清CRP水平降低[24]。进一步对患儿治疗安全性分析发现,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加,分析原因在于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具有调节肝脏细胞膜流动性的作用,并能通过转硫基反应加速解毒过程中所合成的硫化产物的排泄,有效避免新生儿黄疸的加重。该药用药安全,无明显的不良反应[25]。
综上所述,应用腺苷蛋氨酸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可显著加速黄疸消退,改善患儿心肌酶谱相关指标水平,提高患儿心功能,并且降低了患儿血清CRP水平,保护患儿肝功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虽然新生儿黄疸可自行消退,但临床干预可能加速了黄疸的消退。新生儿免疫功能发育不全,早期消退黄疸有助于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