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梅
摘 要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要求教师在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过程中都要重视朗读,以便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当前,“互联网+”教育思维和教学手段逐步被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颠覆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对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合理运用“互联网+”教育思维和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点拨朗读技巧、丰富教学资源、开展朗读示范、检验朗读成果,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5-0034-02
朗读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要求教师在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过程中都要重视朗读、默读和诵读,以便促进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但是,在传统朗读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问题,进而影响着朗读课程效率的提升。鉴于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具有的直观性、交互性和快捷性等优点创新朗读教学方式,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最终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质量。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尝试运用“互联网+”技术采取以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一、运用“互联网+”技术创设教学情景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好动活泼、好奇心强的学生对于枯燥乏味的传统朗读教学普遍缺乏兴趣。传统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现代教学需要,“互联网+”教育思维和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深度融合,颠覆了传统朗读教学模式。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个体差异,充分利用形式多样的互联网资源,巧妙创设朗读教学所需情景,进而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以顺利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例如,学生在朗读《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时,由于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亲身经历过山洪爆发的灾难,难以想象山洪爆发的凶猛场面。这时,教师可以从互联网收集山洪爆发的音、视频,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播放,进而使学生得以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成为直观真实的画面,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官刺激下顺利进入情境,充分感受山洪的凶猛、恐怖。当学生在朗读文本时,自然而然会在头脑中浮现出洪水咆哮而来的画面,增强感染力,呈现出声情并茂的朗读效果。
二、运用“互联网+”技术点拨朗读技巧
许多学生之所以难以有效提升朗读质量根源并非在于其不喜欢朗读,主要在于学生缺乏朗读技巧。为此,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借助“互联网+”的录音、点播等功能,将学生朗读片断进行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及时发现自己朗读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学生朗读进行点评,借点评契机将朗读技巧传授给学生,从而帮助学习和掌握朗读方法,进而提升朗读质量。例如,在《慈母情深》(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7课)一文的朗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朗读文本,要求学生在朗读文本过程中应注意寻找主题和问题,并且带着问题和情感去朗读。该文本中主要描写母爱,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学习写作方式、体验母爱情感。教师在讲解、点评时,应注意解读语言形态等细节描写,使学生学会把握节奏、掌握语速、体验情感等朗读技巧。然后,可以借助互联网工具在线播放教师、名家朗读录音,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同时,学生在课后时间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上的教师、名家朗读录音模仿朗读、自主练习。学生通过教师点拨、模仿朗读、自主训练之后,得以熟悉这一文本类型的朗读技巧之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朗读技巧。
三、运用“互联网+”技术丰富教学资源
在“互联网+”时代,课内外通道已被开启,学生朗读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内,朗读学习资源日益广泛。“互联网+”不但有助于解决“怎样读”的问题,还可以有效解决学生“读什么”的问题。一方面,并非所有的文章都适合学生朗读,如何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文章进行朗读训练,也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朗读技巧的提升需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根据学生的朗读基础和年龄特点针对性地朗读材料。“互联网+”平台具有十分丰富的朗读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朗读资源,以此训练语感,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教学完《景阳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6课)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田连元评书的网页链接,要求他们在课余时间听一听有关“武松打虎”的精彩评书。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再来听田连元抑扬顿挫的评书,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同時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感,不断提升学生朗读能力。
四、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朗读示范
小学生虽然难以进行创造性朗读,但他们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目前,学生朗读主要都是通过模仿教师语气,品味文本情节,进而深刻领会文本蕴含的情感。因此,教师应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将自己的朗读经验分享给学生,指导学生开展朗读示范。例如,在《父爱之舟》(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一文的朗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朗读示范。首先,教师借助“互联网+”资源向学生播放课文朗读音频,使学生得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然后,由教师向学生做朗读示范,分节朗读文本,帮助学生体味父亲平淡却真挚的爱。同时,除了教师的朗读示范之外,还应充分发挥网络电台范读作用。目前,以蜻蜓、荔枝、喜马拉雅为代表的网络电台上有着十分丰富且优质的朗读作品,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主播朗读在线反复聆听、模仿,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五、运用“互联网+”技术解读知识重点
学生在进行朗读过程中,有时经常会碰到一些生字词或者难以理解的语句。对此,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应合理运用“互联网+”技术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解读,帮助学生学会赏析、剖析重点语句,从而深刻感受语句蕴含的内涵。例如,教师在开展《桂花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课)一文的朗读教学时,重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教师可以在课前结合文本内容制作微课程,对描写桂花香的重难点句子进行提前讲解,同时配以喜马拉雅上《桂花雨》朗读声频,从而使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初步感悟作家所表达的思乡之情,进而在朗读教学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运用“互联网+”技术检验朗读成果
许多学生在教师面前总是放不开,但在和同学的交流互动中却较为轻松。因此,教师应该在朗读教学结束之后,运用“互联网+”平台检验朗读成果。首先,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朗读练习,然后要求学生将自己朗读以在线录制的方式录制,并上传到蜻蜓、荔枝、喜馬拉雅等平台的个人电台,班级同学之间互相关注、倾听,给自己喜欢的作品点赞、献花。同时,还可以开展周、月“我最喜爱的班级主播”评选活动,根据学生录制节目质量和粉丝拥有情况进行评定,给予相应的奖励,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朗读录制兴趣。其次,教师应积极借助微信平台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要求学生每日进行朗读训练,并且将其上传至微信朋友圈或小程序,进而实现朗读训练常态化。最后,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美篇”展示学生朗读成果。例如,在“古诗词背诵”专题活动中,可以“美篇”记录下孩子从选择、朗读、录制的全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综上所述,“互联网+”教育思维和教学手段逐步被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颠覆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对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合理运用“互联网+”教育思维和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点拨朗读技巧、丰富教学资源、开展朗读示范、检验朗读成果,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亚丽.“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研究[J]名师在线,2019(25):84-86.
[2]李云云.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朗读教学的一点看法[J].学周刊,2016(34):181-182.
[3]陈凡.APP助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07):93-94.
[4]于旭兰.借助信息平台加强语文朗读教学刍论[J].成才之路,2019(25):78-79.
[5]赵春松.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生语感培养的策略[J].语文世界,2019(05):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