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阅读速度的大学生阅读英语的知觉广度研究*

2020-09-14 02:34巫金根
海峡科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被试注视点广度

巫金根

(阳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5)

1 概述

受限于工作记忆容量和有效视野范围,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眼球运动表现为一系列的注视和眼跳。人们在眼跳期间无法获取有效视觉信息,只有在注视过程中才能稳定获得有效的视觉信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每次注视所能获取的有用信息范围就是阅读知觉广度[1]。与母语为英语的学生相比,中国学生的英语阅读知觉广度范围较小。李韵静等人研究发现,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右侧 5~8 个字符空间[2],小于初学母语者(二、 四、六年级儿童)的英语阅读知觉广度(注视点右侧约 11 个字符空间)[3]。高中生[4]和大学生[5-6]的英语阅读知觉广度均为注视点右侧 8~11个字符空间,小于成年母语者的阅读知觉广度(注视点右侧约14~15个字符空间)[3]。阅读知觉广度反映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实时、有效的提取信息能力,较小的阅读知觉广度反映了中国学生较差的英语阅读效率。

先前研究发现,大学生阅读较为简单的英语句子时,其阅读速度约为150词/分[5-6],而阅读较难的句子时,阅读速度约为64词/分[6],低于母语者的阅读速度(大于200词/分)[1]。这些结果直观反映出中国学生的英语阅读效率低于母语者。根据自动化理论(Automaticity Theory)[7],读者必须对低水平加工过程(如编码、词汇识别)达到自动化,才能把足够的注意资源用于高水平的加工过程(如阅读理解),这样才能顺利、有效地理解所阅读的文本和提高阅读速度。反之,当低水平加工未达到自动化时,读者必须把主要的注意资源用于词汇识别,没有足够的注意资源用于理解文本,于是阅读速度更慢。依据该理论的预测,阅读速度快的读者每次注视时有更多的注意资源用于注视词周围信息的加工,因此其阅读知觉广度更大。来自母语者的英语阅读知觉广度研究结果支持该假设:阅读速度快的读者(每分钟258个词)的阅读知觉广度大于阅读速度慢的读者(每分钟207个词)[1]。但是来自二语读者的结果并不支持上述预测。在Leung等人的研究中,根据日本大学生阅读英语的阅读知觉广度研究结果表明,阅读速度快的大学生(每分钟176个词)的阅读知觉广度与阅读速度慢的大学生(每分钟137个词)是一致的,不存在差异[8]。

综上所述,对于不同阅读速度的读者,其英语阅读知觉广度是否存在差异,来自母语和二语读者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通过区分不同英语阅读速度的大学生,分析其眼动模式和阅读知觉广度,以此更好地探究该现象背后的实质。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从某高校在读大学生中选取38名被试。所有被试母语为汉语,二语为英语,其优势语言为汉语。所有被试具有正常或校正后视力正常,此前均未参加类似的实验。

2.2 实验材料

为保证英语句子的易读性,本研究从小学英语教材中选择90句英语句子。请未参加正式实验的30名在校大学生对所选句子难度值进行五点量表评定(评定标准:1代表非常容易,5代表非常难),并标出不认识的单词。最终选择平均难度值低于1.3的英语句子60句,其平均难度值为1.2(0.8)。所有正式实验句子的单词数在9~15个。

2.3 实验设备

实验仪器采用加拿大SR公司的Eyelink1000型桌面式眼动记录仪。该仪器的采样频率为1000次/秒,其显示器的大小为19英寸,分辨率为1024×768,刷新频率为75Hz。被试距离显示器屏幕为60cm。

2.4 实验程序

本研究以单词为单位来确定移动窗口范围,并设定6种窗口范围条件,详见图1。

图1 移动窗口范式和窗口范围设定示意图

在该范式中,符号“※”代表被试当前眼睛注视点的位置,移动窗口内呈现单词,移动窗口外是掩蔽符号“×”。被试每移动一次注视点,在该注视点周围就形成一个可视移动窗口。其中,无窗口条件表示句子整行正常呈现;左0表示注视点左侧呈现0个单词,右3表示注视点右侧呈现3个单词。其余窗口条件依此类推。

所有被试均为个别施测,并要求被试在实验过程中,头部尽量保持不动。实验首先在眼动仪器上对被试进行校准,校准结束后要求被试按照平时的阅读习惯开始阅读12个练习句。每个窗口条件下各有2个练习句子。被试熟悉实验程序后开始正式实验。整个实验设有18个判断句,以此检验被试是否认真阅读。正式实验中,每个窗口条件下有10句。采用拉丁方设计对6种窗口条件的呈现顺序进行平衡。完成实验大约需要25分钟。

2.5 数据整理

一名被试回答判断句的正确率(67%)较低,另一名被试因校准精度较差致使部分句子的眼动轨迹没有被眼动仪记录到,因此删除这两名被试的数据。所以被试回答判断句的正确率超过90%,表明其有认真阅读。

本研究选择能反映被试阅读句子的眼动模式和阅读效率的指标,分别为:①平均注视时间(ms),表示被试阅读某个句子的所有注视点持续时间的平均值;②平均眼跳距离(度),表示所有两个注视点之间的平均距离;③注视次数(个),表示被试阅读某个句子的所有注视点的个数;④阅读速度(词/分),表示被试在单位时间内阅读的英语单词个数,即为句子的总单词数除以总阅读时间。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删除由于被试的头动、咳嗽等引起眼动仪器无法有效追踪的句子、平均眼跳距离为0的句子和注视点少于3次的句子。在此基础上,删除在平均值±3个标准差范围之外的数值。删除无效句子的数量占总数的6.3%。数据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3 研究结果

参考以往研究[8],根据无窗口条件下的阅读速度,本研究把阅读速度低于132词/分的18名被试归类为阅读速度慢的被试,其平均阅读速度为116词/分;同时把阅读速度高于150词/分的18名被试归类为阅读速度快的被试,其平均阅读速度为176词/分。两类被试在各移动窗口条件下阅读英语句子的各项指标见表1。

表1 阅读速度快、慢的大学生在各移动窗口条件下阅读英语句子的各项指标

采用2(被试类型:阅读速度快和慢)×6(窗口条件)的两因素混合设计的方差分析对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平均注视时间:被试类型主效应不显著,F(1,34)=3.698,p>0.05;窗口条件主效应显著,F(5,170)=39.524,p<0.01,进一步事后检验分析发现,各窗口条件下的平均注视时间都显著高于无窗口条件;交互作用不显著,F(5,170)=0.8,p>0.05。

(2)平均眼跳距离:被试类型主效应不显著,F(1,34)=0.682,p>0.05;窗口条件主效应显著,F(5,170)=4.542,p<0.01,进一步事后检验分析发现,各窗口条件下的平均眼跳距离都小于无窗口条件;交互作用不显著,F(5,170)=0.888,p>0.05。

(3)注视次数:被试类型主效应显著,F(1,34)=28.494,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阅读速度慢的被试其平均注视次数显著多于阅读速度快的被试;窗口条件主效应显著,F(5,170)=5.283,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左0右3窗口条件下的注视次数显著多于无窗口条件,而其他窗口条件下的注视次数与无窗口条件不存在显著差异;交互作用不显著,F(5,170)=1.263,p>0.05。

(4)阅读速度:被试类型主效应显著,F(1,34)=53.692,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阅读速度慢的被试其阅读速度显著慢于阅读速度快的被试;窗口条件主效应显著,F(5,170)=8.225,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左0右3窗口条件下的阅读速度显著慢于无窗口条件,而其他窗口条件下的阅读速度与无窗口条件不存在显著差异;交互作用不显著,F(5,170)=1.32,p>0.05。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移动窗口范式对被试阅读时的具体眼动过程产生了一定影响。阅读速度(词/分)是通过句子的总单词数除以总阅读时间,而总阅读时间包含了被试在阅读句子过程中每个注视点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和平均眼跳距离等综合信息,因而阅读速度指标能有效反映被试阅读英文句子的阅读效率。参考以往的研究[1,3],本研究以阅读速度指标来确定被试的阅读知觉广度。无窗口条件下的阅读速度与各窗口条件进行事后比较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阅读速度快和慢的被试在无窗口条件下的阅读速度显著快于左0右3窗口条件下的阅读速度,而与其他窗口条件的阅读速度则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这说明,在左0右3窗口条件下阅读时,由于无法获得注视词左侧的信息,干扰了被试的正常阅读效率,而在左1右3窗口条件下阅读时,由于提供了注视词左侧一个词的信息,阅读效率与无窗口条件一致,没有对被试的正常阅读造成影响。同时,被试在左2右3窗口条件下阅读时,虽然左侧获得信息范围进一步扩大,但是其阅读速度没有进一步提高,说明其阅读英语的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词左侧1个词。同理,被试在左2右1窗口条件下阅读时,其阅读速度与无窗口条件不存在显著差异,并且随着注视词右侧范围的增加,但是其阅读速度并没有进一步提高,表现为在左2右2窗口条件和左2右3窗口条件下的阅读速度与无窗口条件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其阅读英语的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词右侧1个词。

表2 无窗口条件下的阅读速度与各窗口条件比较结果

4 讨论

研究结果发现:(1)阅读速度慢的被试在平均注视时间和平均眼跳距离指标上与阅读速度快的被试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由于其注视次数显著多于阅读速度快的被试,因而增加了总阅读时间,形成更慢的阅读速度。(2)虽然阅读速度快和慢的被试其阅读速度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两类被试的阅读知觉广度范围是一致的,均为注视词左侧一个词至右侧一个词的范围。该研究结果和Leung等人[8]的研究结果一致,与自动化理论的预测相矛盾。来自母语者英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研究结果支持该理论的预测,但是来自二语者阅读英语的阅读知觉广度并不支持该理论。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二语读者阅读二语的阅读效率不高,与母语读者的阅读效率相去甚远。以阅读速度指标为例,即使是在本研究中阅读速度快的读者其平均阅读速度(176词/分)也远远低于Rayner等人[1]研究发现的阅读速度慢的读者的平均阅读速度(207个词/分)。本研究中,大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与Leung等人[8]的研究结果相似。Leung等认为,与母语读者相比,尽管这两类读者的阅读速度在统计学上差异显著,但是由于整体阅读效率不高,因此不存在本质区别,所以在阅读知觉广度上不存在明显差异[8]。

其次,成年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相对稳定。研究表明,成年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大于年龄较小的读者(小学生)[3],但是对于阅读技能和眼动注视模式已经成熟的成年读者来说,个体间的差异对阅读知觉广度具体范围的影响较为微弱。Rayner等研究发现,年轻读者(大学生)和老年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也是相同的[1]。成年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因而个体差异对阅读知觉广度的变化影响显得微弱。

最后,本研究发现,与母语读者相比,大学生阅读英语阅读知觉广度是以注视点为中心左右对称的。而母语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则以读者注视点为中心,阅读知觉广度右侧范围大于左侧范围,呈现不对称性特点。这说明大学生不能像母语读者那样,在提取当前注视词信息的同时,还有其他注意资源来提取注视点右侧的更多信息。阅读速度快和慢的二语读者其英语知觉广度相同,反映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采取了一个较为谨慎的阅读策略:把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当前所注视的词上,确保能顺利提取注视词汇信息用于阅读理解,因而较少关注来自注视词右侧的信息,所以形成一个较小的阅读知觉广度。

依据自动化理论,二语读者采用谨慎的阅读策略来阅读英语,是因为其低水平加工过程未达到自动化,必须把主要的注意资源用于词汇识别和文本理解,形成一个缓慢的阅读速度。与阅读速度慢的被试相比,阅读速度快的被试并不是通过扩大阅读知觉广度范围来提高阅读速度,而是在相同的阅读知觉广度范围内加快词汇提取的速度来提高阅读速度。这对大学生英语阅读教学具有重要启示:通过提高自身的英语词汇质量,实现对低水平加工过程的自动化,使得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迅速、可靠地提取词汇的意义,避免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来提取词汇,这才有更多认知资源分配给其他理解过程,最终提高英语阅读效率。

5 结论

本实验通过眼动仪精准记录了不同阅读速度的大学生英语阅读的眼动模式和存在的差异,结果发现,阅读速度快和慢的大学生阅读英语句子的阅读知觉广度都为注视词左侧1个词至右侧1个词的范围,与自动化理论的预测相矛盾。该结果提示我们,只有通过提高词汇质量,实现对低水平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才有更多注意资源用于高水平的加工过程,最终提高英语阅读的速度和扩大阅读知觉广度的范围。

猜你喜欢
被试注视点广度
眼动仪技术在里院建筑特色分析中的应用
多级计分测验中基于残差统计量的被试拟合研究*
基于超复数小波和图像空域的卷积网络融合注视点预测算法
“00 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状况初探
——以河南省信阳市部分高校为例
河南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调查研究
“斜杠青年”的斜与不斜——“斜杠”实际是对青春宽度与广度的追求
追求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射击运动员的反向眼跳研究
基于中央凹图像显著性和扫视倾向的注视点转移预测模型
政治课堂提问技巧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