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诗歌鉴赏课中营造多姿多彩的教学环境

2020-09-13 10:59黄士鹏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炼字诗词诗歌

黄士鹏

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本着“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中诗歌鉴赏单元的诗歌极具代表性,可谓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但因为数量不多,让人有尚未品够便戛然而止之憾。而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更使诗词意境的感知与体悟成为古典诗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诗歌意境的感知与体悟,学生可以体味诗词情感,领会诗词思想,化彼情彼景为我情我景,从而受到文学熏陶和心灵陶冶,而这正好切合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

我国古代诗歌灿若繁星,它们以其凝练的语言、含蓄而丰富的内蕴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圣的艺术殿堂,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尤其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的标志——唐诗宋词元曲更令我们目不暇接。如何才能领悟到它们的美呢?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在诗歌教学中借助于营造多姿多彩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服务。

一、凭巧妙导入激发学生情感

精彩的导入能让学生瞬间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诗歌的赏析服务。例如在学习杜甫的《登高》时, 我为这节课设计的导入语:

一千两百多年前,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的长江边,秋风瑟瑟,吹得木叶纷飞,在天空中飘洒归根。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几只孤鸟久久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凄惨的猿鸣。这时,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混浊,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满身重病,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困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中,满目疮痍,百业颓废。他远离家乡,孤独一人在外漂泊,却忧国忧民。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他百感交集,国恨家仇齐齐地涌上心头……(放音乐《二泉映月》)然后,师生在凄惨的乐曲声中满怀深情地朗读全诗,课堂气氛凝重肃穆,有些同学甚至留下了热泪。

这满含深情的精彩导入一下子就抓住了同学们的心,他们的情绪与诗人杜甫的情感急速地贴近,毫无疑问,学生一定能更好地理解杜甫那时的心境了。饱含深情的导入对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为古诗“变奏”领悟诗歌深涵

诗歌“变奏”也是赏析诗歌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所谓“变奏”,就是在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诗人的情感,体味诗歌的内容,也可以理解为把诗歌或其中一些诗句改写成现代诗歌或散文形式,在变奏中探究奥妙。例如,在学习李白的代表作《将进酒》时, 我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变奏”。同学们选取的诗句各不相同,改写的内容也不相同,但都很好地完成了改写任务,而且绝大部分相当有文采,例如: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变奏为现代散文)

朋友们,跟我一起看那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黄河水吧!它来自高山雪原,经历了九曲十八弯的崎岖坎坷,起起伏伏,最后一头扎进大海的怀抱。赞美你啊,我们的母亲河!我深深震撼于她那澎湃的气势,更重要的是,她给我们多少内心的滋养,她启示我们要将热爱贯穿于生命始终,才能创造出生命的大气与不朽!我站在黄河岸边,她近在咫尺,却渐行渐远,留给我一个雄阔的背影!我仰望苍穹,振臂高呼,高山无语,大地无语,寥廓的天地间任我肆意的呼喊盘旋萦绕,山鸣谷应,久久回荡。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变奏为现代诗歌)

如果说瀑布是一条竖立的河/那么,黄河一定就是一条平卧的瀑布/不然,她如何背负黄沙,历尽磨难还能一泻千里/静默地伫立岸边,凝望你/在我眼里/那滚滚东去的/不是沙,不是水/是我曾经冷却,现却似火燃烧的——生命!

我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经常运用类似这样的变奏。這种教法不仅能使同学们更好地品味诗歌内容,领悟思想情感,还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尤其有助于学生驾驭文学色彩较弄的诗歌和散文体裁的写作要领。在古典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中,同学们任意驰骋于文学曼妙的天空,流连忘返。

三、炼字重推敲感受文字魅力

归根结底,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典诗词的语言含蓄而凝练,思想内容及其感情跳跃性都很大。由于唐诗、宋词、元曲创作的年代距离当代高中生过于久远,教师一定要用恰切的语言搭建穿越时空的桥梁,与古圣先贤们进行平等的情感交流。同时,同一位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不同诗人的类似风格作品都需要教者熟悉洞察,了然于胸。例如在讲授宋朝著名词人柳永的《雨霖铃》时,我便用温婉的语言描绘出了“多情只顾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细腻情感,在我的循循善诱中,学生开始积极思考并大胆想象,他们想起了人生中的那些离别时刻,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顿开茅塞,畅所欲言,说着他们那个年龄段所理解的亲情、友情,与诗人柳永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炼字,就是找出某一句或者某一联的闪光点,进而挖掘诗词的感染力。诗词教学中,我经常引领学生分析某些字词的丰富表现力,不断琢磨锤炼字、词、句,进而把握诗歌的语言风格、诗歌手法以及思想感情。例如在学习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时,我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此诗颔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更好?这种问题的设置,就是让学生在炼字中完成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而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以上这些活动和做法,是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有些做法未必适合大家,但在课堂上却很好地为我所用。由于学识水平有限,一些想法一定存有不足之处,望指正。有道是“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多一份思考,多一些探索,就定会多一份收获,多一种体味。希望我们的同仁们在诗歌教学中不断地体会,领悟,融丰富多彩的鉴赏活动于诗歌教学中,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炼字诗词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七月诗歌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忧国忧民沉雄博大
真实、大众化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