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雯
摘要:由于古今文学的社会背景与语用习惯相距甚远,小学生学习古诗词及教师教学通常感到困难。随我国素质教育的引进,《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学习提出了“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新要求,旧式的“满堂灌”难以完成能力层面的教学目标。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为此本文以吟诵作为教学创新点,大胆创新学生实践型课堂,以探究有效、科学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获取古诗词的情感体驗与感悟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 经典吟诵 教学实践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经典吟诵的融合和发展意义。
1980年,叶圣陶先生指出:“经典训练不限于学校教育的范围而推广到整个社会,是很有必要的。历史不能割断,文化遗产跟当今各条战线上的工作有直接或间接的牵连,所以谁都一样,能够跟经典有所接触总比完全不接触好。”
在低年级的古诗词教学中,很多老师认为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识字不多,理解能力还比较低,所以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只注重僵硬机械的读读背背,抄抄写写。至于诗句的理解,更是照诗直译,并没有互动投入,让学生感动枯燥无味,毫无学习兴趣。这种古诗文教学模式既不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更不能提高他们的应用表达能力。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的年龄特点,以诵读为主,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读背、识字、写字上。
2.小学吟诵教学的基本方法
2.1诗词吟诵的基本要求:押韵、节奏、平仄[3]。
小学新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古诗讲授篇目125首。近体诗有严格的格律,吟诵的方式要求比较规范统一,讲究偶句的最后音节之间同韵相押,讲究语气停顿,讲究平仄抑扬。因此,在教学古诗的时候,必须掌握并处理好,否则,不但取不到良好的效果还会贻笑大方。
①押韵。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中国古诗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不仅便于吟诵和记忆,更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谐和之美。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用韵处是平声就是平声韵,是仄声就是仄声韵。在吟诵时,到押韵一句时,要适当增强吟诵语气。押平声韵处,声音高扬并持续拉长。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节奏。节奏,是指语言、歌咏和器乐演奏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诗词的节奏和语句的结构是有密切关系的。诗词的一般节奏,也就是指律句的节奏,以每两个音节(即两个字)作为一个节奏单位。具体说来,五字句是“二二一式”,如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③平仄。由字音读来的高低长短、缓急升降,古人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仄声包括上、去、入三调。古之入声字读音在普通话中已基本消失,现在,平声又分阴平和阳平,与上声、去声构成现在的“四声”,即“妈麻马骂”,前两为平,后两为仄。入声字的发音都较短促。如“竹、木、绿、月、药、一、叶、七、学、雪、绝”等字,都是入声。所谓“平”,就是声调延长而高扬;所谓“仄”就是声调倾侧短促。即所谓平声扬,仄声抑,律诗的平仄是交替的,而且有一定规律性,因而吟诵起来抑扬顿挫,有很好的音乐效果。
3.在一年级语文课堂实施经典吟诵的实践过程
3.1学习内容的筛选研究
选准思想内容健康、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价值观,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所帮助和益处的文学作品进行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编排,以适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需要。
3.2吟诵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
通过古诗词文的教学,教会学生基本吟诵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吟诵,用吟诵的方法去理解古诗词文,进而形成操作性强的便于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3.3推广活动方式研究
3.31编辑了诵读读本《中华经典古诗文选读》。研究过程中,我们以校本课程《古诗文诵读》为蓝本,根据不同年级,摘录了适合当代小学生诵读的经典古诗文。
3.32确定了合理的诵读时间。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在上课铃和预备铃之间的三分钟时间里,学生在做好上课准备后,尚留有至少一至二分钟的空闲时间。我们合理地利用了这些时间,开展经典诵读。
3.33营造了诗意校园氛围。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为孩子们营造积极的诵读古诗文的氛围:
(1)营造读书氛围,设立班级“悦读园”:
各班要充分利用黑板设置专门的“悦读园”。推荐好书、推荐阅读方法、班级优秀读书笔记、习作的展出。
(2)制定“悦读计划”,设立完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开学初根据本班实际和阅读量的要求制定班级读书计划,指导学生制定个人读书计划,要求有读书篇目和读书时间,确保每天半小时的阅读时间,一个月至少阅读一本课外书。
(3)“朗读者”课间大舞台
创造爱吟诵、敢朗吟诵的氛围,与班级课间舞台相结合,选出班级朗诵优秀代表上台展示。
4.学校家庭互动研究
通过由老师教学生、学生教家长,让吟诵走进家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而进入社区,产生一定影响,乃至广为传诵。
总之,几年来,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亲近古诗文、触摸古诗文,进而喜爱古诗文,在积累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古文素养的同时,也在学生的心灵中播撒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
参考文献:
[1]王晨.古诗教学中诵读、吟咏的重要性.文教资料.2006年10月下旬刊.
[2]任正霞.《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