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静
(湖北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脑病科,湖北 武汉 430000)
中风(又称脑卒中)作为临床常见急性脑血管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及时流入大脑,进而造成脑组织缺氧坏死形成不可逆损伤,严重可导致死亡[1]。由于脑组织会发生不可逆损伤,所以中风的致残率极高,病人往往会出现一侧肢体偏瘫的情况,生活无法自理,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研究发现,急性期不仅是中风病人重要的治疗时机,同时也是最佳的恢复时期,这一阶段及时给予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其功能状态,尽可能降低后遗症的严重程度[2]。我院对此进行研究,阐述如下。
纳入44 例中风病急性期作为观察对象患者于2 0 1 9 年10月~2020年3月在我院开展研究。根据病历单双号随机分为护理1、2组(n=22),两组男女比例分别为12:10、13:9,年龄分别为66~78岁、65~79岁,平均(71.23±6.51)岁、(7 0.9±6.2)岁,以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全面评估
评估病人的状态(包括全身、功能及心理)、身体素质及家庭条件;估测已丧失功能主动恢复的可能性,与临床医师交流并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康复护理计划。
1.2.2 体位摆放
(1)患侧卧位:将枕头置于病人头部及背部进行稳固支持,身体微微往后方旋转;患侧上肢保持前伸状态(与躯体形成角度应超过90°),护理人员处于病人前方,一只手置于病人肩胛后方,使其肩胛骨前伸,重心始终处于前倾状态,可以减轻上肢痉挛屈曲症状;下肢处于迈步状,将枕头置于健腿下方,健腿髋、膝均屈曲,使患侧下肢呈伸髋、微屈膝状态。
(2)健侧卧位:将枕头置于病人头部,病人将身体与床面形成直角,呈半俯卧位,患侧上肢向举高100°左右,健侧上肢可随意摆放,患侧下肢通过枕头往前方屈髋、膝,注意脚不能内翻悬空,健侧呈伸髋、微屈膝状态。
(3)仰卧位,将枕头置于病人头部,抬起患侧上肢直放于枕头上,保持胸椎挺直;患侧臀部及大腿下方分别置一枕头,避免患侧下肢外旋,注意防止枕头滑至膝下或小腿下方,以免引起膝关节过度屈曲或压迫下肢静脉。
(4)注意事项:中风病人应平卧,不宜抬高床头;每2 h进行1次更换体位;病人手中尽量不要抓握任何物品,需要一直处于伸指、张开的状态;给予病人“T”字鞋或沙袋支撑,且足底不要放置任何物品,避免足内翻导致畸形;
1.2.3 按摩
护理人员沿经络对病人头、背部,上下肢进行由远端至近端的手法按摩,按至患侧肢体时,结合循经取穴理论进行穴位按摩。
运用Barthel指数(日常活动能力量表),满分100分;FMA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 ),总分50分,分数越高说明恢复越好[3]。
计量资料用(±s)表示,运用统计软件SPSS 19.0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意义。
两组干预前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护理2组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均优于护理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干预前后两组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s)
表1 干预前后两组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s)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Barthel指数 FMA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上肢(前) 上肢(后) 下肢(前) 下肢(后)护理1组 22 41.21±13.45 53.67±15.37* 17.95±15.22 22.61±16.53* 13.86±7.09 17.58±5.62*护理2组 22 40.96±13.28 77.34±19.42* 18.04±15.21 39.78±17.82* 14.03±7.15 23.95±5.34*t-0.062 4.483 0.020 3.313 0.079 3.854 P-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目前大多数脑卒中病人被紧急送往医院后,临床医护人员主要注重采取治疗措施及基础护理,往往忽略急性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导致病人错失最佳恢复时机。由于未及时采取康复护理,病人可能出现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痉挛或脱位等并发症,不利于其后期功能恢复,故早期采取康复护理尤为必要。根据肖斐等人[4]报告显示,康复护理运用于中风病急性期具有显著效果,本研究中,两组干预前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护理2组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均优于护理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早期采取体位摆放、手法按摩等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病人的运动功能状态,显著提高其日常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针对中风病人应当在急性期尽早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保护病人患侧肌肉及关节,有利于减少继发性损害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