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华翼
摘要:在初中音乐民歌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于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感知、体验,增进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本文主要从生活情境、直观情境、学科氛围情境等方面阐述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音乐;民歌教学;教学情境
我国民歌特点鲜明,具有认知、审美、教育的功能,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欣赏民族歌曲,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对其产生认同感,激发学习民歌的兴趣,促进他们对人生价值的感悟。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构建形象生动、能引发学生情绪色彩的场景,促进学生对音乐内容的理解,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让他们的智力水平获得提升。情境教学具有情感性,能使学生负面的情感得到抑制,积极的情绪得到促进,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情境的支配下主动地学习。情境教学具有形象性,能营造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意境,能帮助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深刻的体验。情境教学具有启迪性,能在思维的作用下产生顿悟,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教师要借助于形象的语言、有趣的导入、生动的游戏等,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寻知识。
一、创设生活情境,依据学情施教
音乐教学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制定出学生可能发展水平的方案,以生活化的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促进他们对难度内容的理解,从而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在学习民歌前,教者要通过访谈把握学情,可以向学生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民歌?你知道哪些我国民歌的名字?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的?在生活中听过哪些民歌?小学学过哪些民歌?会唱哪些民歌?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让音乐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联系,带着学生去了解身边的民歌,了解中华文化的优秀资源,增进他们对民歌的理解。如在《江南好》一课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到过江南吗?对其有什么了解?(呈现地图)习惯上将长江以南称为江南,其江河纵横、水网密布,是鱼米之乡,以江浙一带最为典型。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江南好》,感受一下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体会江南人民的淳朴、豪放,体会他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创设直观情境,促进目标融合
音乐虽然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但它与文化、生活、历史、科学等存在着诸多的关系,因而教师对学生的训练不能局限于形象思维,要深入其本质,借助于直观情境的创设,引领学生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促进教学目标的融合。如在学习《茉莉花》第一课时内容时,教者播放短片,创设情境如下:江南水乡,一少女以修长竹笛吹奏《茉莉花》,旋律如清泉流淌,响彻行云,从江南到中国各地,到埃及、罗马,路人无不侧耳倾听,令人心驰神往……教师要以情感为铺垫,引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之美好,体会民歌之美妙,从而能引发学生创作的热情,让他们产生对民歌的向往。教师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如在学习《川江船夫号子》内容时,知识与技能目标为通过欣赏《川江船夫号子》,认识劳动号子的特点;过程与方法为通过欣赏,感受川江船夫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情感目标为通过对号子的学习,体会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对民歌产生喜爱之情。教者呈现纤夫拉纤的视频,让学生交流看到的集体劳动的场景,感受到号子在集体劳动中所起的作用。教者让学生欣赏“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片段,想象它们表现的劳动場面有何不同?通过哼唱主题旋律,感受旋律、节奏特点,创编出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
三、创设氛围情境,提升教学效能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借助音乐营造艺术氛围,给人以听觉的享受,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民歌是人们对生产、生活感悟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短小生动,易于唱记,富有生活哲理,体会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教师要创设音乐学科氛围,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让学生体会到旋律、节奏、速度、节拍等要素对民歌的塑造作用,让学生在欣赏中体会民歌所表达的情感,用律动、拍打去感受音乐。教师要创设音乐学科氛围,引领学生调动自己的听觉、视觉、动觉去感受音乐,从而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引领学生去感知、表现、鉴赏、创造音乐,感受民歌的特点。如在学习《茉莉花》第二课时内容时,教者以“茉莉花”为背景音乐,营造学习音乐的氛围,让学生通过听、拍、唱、念、想等方法去体会音乐,感受小调的音乐要素。教师引领学生将江苏、河北的“茉莉花”加以对比,让他们感受其风格上的不同,并思考:它们的风格为何截然不同?引导学生朗读歌词、学唱歌曲,体会运用方言声调、体会民族旋律的不同。学生在学唱中运用肢体语言去感受“摘”、“掐”的意境,体会不同地区人物性格对民族旋律、节奏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教者呈现多媒体图片,让学生对比这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体会自然环境对民歌风格产生的影响。教师丰富教学手段,以范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以律动、模仿,体会不同地区的性格对民歌风格产生的影响。教者让学生背唱《茉莉花》,让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
总之,在初中音乐民歌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生活情境、形象情境、氛围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体验,增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官思渡,有效教学:中国音乐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吉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冯卫东,王亦晴,情境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
[4]郑莉.初中音乐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