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言训练,发展学生思维

2020-09-12 14:27丁伟
教育界·下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语言训练生活经验兴趣

丁伟

【摘要】语言文字是反映客观事物的。小学语文教学是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的有机结合。学习语言文字就得发展语言,认识事物,发展思维。处理好语言训练与发展思维的关系,通过语言的强化训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发展思维的同时发展语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问题。

【关键词】语言训练;思维;兴趣;生活经验

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思维的形式,二者密不可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获得社会、自然、人文地理等知识,而且要在训练语文能力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发掘教材中有利思维的因素,恰当地选择思维训练方法,为学生创造积极思维的条件。

一、巧用课题,引导思考,激发学生思维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个认识过程,是学生认识物质世界及其发展的过程。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到会,实现认识的两次飞跃,其中的关键在于思考。没有思考的学习,算不得真正的学习。因此,教会学生思考,对于促进学生认识事物,发展思维,至关重要。

有些课文,一看题目就能使人产生兴趣和联想,吸引学生去探究,如《我是什么》《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我不能失信》等,这些课文的题目与课文内容中心紧密联系。教师在教学之初,要善于利用课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励他们就题目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二、抓关键词句,巧设疑点,发展学生思维

关键词句能够推进学生思维发展,引发学生思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关键词句,巧设疑点,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启迪学生的思维。如《乌鸦喝水》这一课,教师抓住“瓶子很高,口很小,乌鸦喝不到水”发问:“你能给它想个办法喝到水吗?”这个问题从乌鸦想办法的角度直接提出,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再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当学生读到文章结尾“因为,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时,教师可让学生想一想:“急性子顾客这时会怎么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学生就会积极发挥想象,争着说出故事的结局。教师恰当加以点拨,学生就会领悟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进而懂得不切实际的急于求成和做事拖拖拉拉不讲效率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在领悟故事内涵的同时达到了训练思维的目的。

在进行这种突破性思维训练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思维的实际水平和思维发展的特点,由词到句,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逐步进行。如《桥》这一课中:“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在对这句话进行教学时,教师如果直接说出这句话表达了老汉的不徇私情,会使学生不知其所以然。如果变一变,先请同学们观看图中老汉的表情,再问学生:“感受到什么?(愤怒、毫不犹豫)读读文字,你从哪些字词中可以体会到老汉的愤怒、毫不猶豫?”(冲、揪、吼道、像只豹子)“排到后面去!越靠后越靠近什么?(死亡)可这个小伙子是他的亲生儿子呀!这时你心里油然而生的是什么感情?”这样学生的思维就由具体形象的语言文字一步一步概括出不徇私情的精神,不仅能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而且能够掌握思维的方法。

三、兴趣先导,先听后说,训练学生思维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小学生特别爱听故事,特别是那些妙趣横生、富有儿童情趣的故事。教师可选择一些文明礼貌、诚实勇敢、勤奋好学等内容的故事,让学生听,如《不会就要问》《方帽子店》《漏》等。如《漏》这一课,抓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漏真厉害”“漏啊”这三句话,让学生复述故事,学生的语气一次比一次滑稽,故事也越来越搞笑,在笑声中学生们领会了做贼心虚的道理。学生一边讲一边想,在听听说说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训练了思维能力。

又如《小马过河》一课,要求学生自己说出课文的寓意。教师在出示老马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后,让学生用“要……要……”的句式来说这句话。学生经过思考,就会说出:“做事情要动脑筋,更要去试试才行。”通过这样的点拨,学生就会明白“实践是很重要的”这个道理。借助句式的变换,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联系生活经验,灵活运用教材,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文,而且要教学生做人,教他们从本质上认识事物的方法,这就必须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都互相制约,互相作用,教师要教会学生善于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学会正确认识事物。

如《蜜蜂引路》这一课,可以让学生借助课文中的语言描绘,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环境示意图,标明列宁寻找的路标,抓住人、环境、蜜蜂之间的联系。再反复读课文第三段,思考列宁当时是怎样想的,理清列宁善于发现、善于分析各种事物间的联系,从而做出正确判断的过程。学生在阅读、思考中,辩证思维就得到了发展。

再如《鹿角和鹿腿》这一课,可以让学生借助文中的语言描绘,画出鹿对待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态度,再找到鹿遇到危险时鹿角和鹿腿的不同作用,在美和丑、有用和有害之间进行联系比较,在反复阅读思考的过程中,体会美丽和有用的价值所在。教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美丽而无大用的,哪些人或者事物是外表难看却很有用的,思考今后应该如何对待他们,从而学习正确对待事物,并在学习中逐步发展辩证思维能力。

小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将语言文字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而且会更好地将思维训练与学习语言相结合。

如《画杨桃》这一课,“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时,同学们都大笑起来。老师却通过这事教育大家:“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这句话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同一所房屋从不同角度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或者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再结合课文中所讲到的事情,学生就能比较顺利地得出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结果的道理。学生可以联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同学们为什么会犯错误,进而就会明白看问题或做事情不能凭空想象,要从客观实际出发的道理。在学习中,学生边读书思考边联想分析,最后用自己的话将思考结果表达出来,很好地达成了思维训练的目标。

五、创设良好教学氛围,引导探究教材,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把阅读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教师从中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问题所在,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同时,每个学生的质疑问难都会引发其他学生的思考与联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积极进取精神。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态度和蔼可亲,说话热情而富有童趣,缩短和学生的心理距离,鼓励其大胆说话,使他们消除胆怯心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学生产生与教师交谈的欲望。当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环境中,心情愉快,就能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考,敢于表达。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思考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上,它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回忆、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活动,掌握新的知识。这一过程对学生而言,是自己去发现新知识的过程,他们因而会感到十分新奇,非常兴奋,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思维能力得到训练。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要进行紧张的思考,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对原有知识的分析概括,得出正確的结论,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要对结论重新排列组织,用自己的语言将其条理明晰地表达出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六、多层面、多视角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强化学生思维训练

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层面、多视角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并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之目的。教师可通过字斟词酌,在比较中发展思维能力;填补空白,在联想中发展思维能力;创设情境,在朗读中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联想、想象、创新,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挖掘课文,在求索中发展思维能力;在说话中训练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进而使语言文字训练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相辅相成,和谐发展。

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词句精妙的选文,但学生往往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教师需要巧妙讲述,引导学生体味语言的韵味,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进行思维训练。在遣词造句的运用上,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式的影响,模仿多,创新少。教师要多向引导,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广阔的思维品质。

总之,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贯穿于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会使教学中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引导学生向知识的高峰不断攀登,进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敏.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的策略微探[J].学周刊,2020(18):119-120.

[2]王敏博.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的策略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0(11):52.

猜你喜欢
语言训练生活经验兴趣
谈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问题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善用阅读策略构建,回归语用能力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