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婵
【摘 要】本文对中职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将钦州市卫生学校 2016 级护理 3 个班作为对照组,2017 级护理 3 个班作为试验组,对比两组学生的理论、实训操作成绩,并采用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试验组学生理论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对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均<0.05),提出合理安排课程、做好课前准备、组建专业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等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 护理专业 护理学基础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B-0016-03
护理学基础是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连接岗位通用能力和专科护理能力的桥梁。护理学基础传统教学方法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实训室示教—学生练习—教师指导”模式,老师怎样教,学生则怎样做,后者往往处于机械模仿、被动学习状态,这种模式已不适用于现代护士的培养。基于护士临床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是以“工作過程”为出发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因此,推进护理学基础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以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就是要科学地配置教学内容,使临床护理工作与教学相融合,设置护理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或模拟工作过程情境组织教学,同时将知识、技能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为此,钦州市卫生学校试行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现就试行的结果进行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钦州市卫生学校 2017 级护理 3 个班为本次试验组,学生总数 187 名,其中男生 15 名、女生 172 名,年龄 16~18(17.31±0.66)岁;2016 级护理 3 个班作为对照组,学生总数 184,其中男生 14 名、女生 170 名,年龄 16~18(17.25±0.86)岁,学生均是应届初中毕业学生,学生基础知识相差不大。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二)方法
在 2016 级护理 3 个班的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沿用常规的“课堂讲授—实训室示教—学生练习—教师总结”教学模式;在 2017 级护理 3 个班采用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铺开护理工作情景式模块化教学,每个模块学习后进行阶段式临床见习,见习后再回到学校进行小组训练,最后教师针对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总结。两个学期教学全程严密进行质量监控,试验前后进行统一的理论考试、操作考核、问卷调查及教学评价,教学结束后将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三)教学实施过程
临床医疗护理技术快速发展,而教材更新滞后,出现教材和临床脱节,学生需要较长时间去适应,加上有些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又缺乏与临床教学环节的衔接,对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不利。为提高护理学基础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钦州市卫生学校在进行多方科学论证后,从以下几方面对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
1.整编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改革了教学模式,需要对原本的教材进行整编。钦州市卫生学校组织校内外护理专家根据护士岗位工作内容并结合中职护生的心智特点,按照工作过程将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组合,构建教材框架并组织教师进行编写。编写的路线主要是以临床护理真实的工作内容引出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师运用任务驱动法组织进入教学,教学内容按照护士临床护理工作流程进行组织编排,既符合临床护理工作程序,又让学生容易形成临床思维,体现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特色。该教材是依据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 4 版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整编和设计,整本教材设置了 18 个模块、25 个典型任务。该教材将作为项目课题研究试验组的校本教材。
设计典型工作任务:将工作过程的内容融入教学,对课程内容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及患者需求进行设计。总的设计以“患者入院→住院治疗→出院”为轴线,围绕此轴线设计教学工作任务,即入院护理(医院感染的预防、床单位准备、运送患者、常用卧位、保护具使用)→病情观察(生命体征评估、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护理文件的记录)→协助抢救治疗的护理工作(心肺复苏、氧气吸入、吸痰、洗胃、简易呼吸器使用)→用药护理(口服给药,各种注射,过敏试验,静脉输液与输血)→生活护理(患者的晨晚间护理、清洁护理、排泄护理,)→饮食护理(医院饮食、一般饮食、特殊饮食的护理)→出院护理及临终关怀。
2.调整理实学时比例。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它是以“三个一致”为特征的课程组织模式,即护理学习任务与护理工作任务一致、护理学习过程与护理工作过程一致、学生学习领域与临床护理工作领域一致。按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职护理学基础》,总时数为 180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 80 学时、实验教学为 100 学时,改革后理论教学为 60 学时、理实一体化为 38 学时、临床见习为 22 学时,实训为 60 学时。同时,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大大节省了理论学时,增加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学时和增加见习,学生在课堂学习后就可以到附属医院见习,更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消化知识,提升理解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效果。
3.设计和布置教学场地。依托学校护理示范专业项目资金,建立多个理实一体化教室。每个护理实训室都安装录播系统、教学一体机、床头触摸屏式电脑、组合式桌椅子等设备,将教室分为示范讲解区、讨论区、操作区,教师将需要讲解的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录播系统以及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根据操作技能项目需要随时变换教学区域,有利于学生观看和训练,共享理论和实践场所。
4.改革教学方法。把课程按项目分类进行理事一体化教学,通过病案先提出需要解决的任务内容,学生经过授课后分组讨论实施任务,完成任务后实行组内、组间相互评价,最后教师验收成果,通过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法把相关知识点与技能融合在一起。教学过程中的情境依据临床实践情况设计,把理论课堂搬到模拟病房,让学生置于模拟的实际工作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利用角色扮演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技能操作和与“病人”沟通交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与临床的无缝对接。
(四)教学效果评价
1.护理技能操作考核。每学期进行两次理论考试即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统一由教务科安排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组成试卷,考试结束后安排非任课老师改卷,按学校要求取平时作业及平时表现占期评总成绩的 20%,期中考试成绩占期评总成绩的 30%,期末考试成绩占期评总成绩的 50%,最后将 3 个成绩相加即为期评成绩。操作考核每学期 3 次,按上课的项目学生随机抽取,两组均采用统一的广西护理技能 55 项操作标准进行评分,满分 100 分,取 3 次考核的平均分作为最终实训考核成绩,任课老师均不参与考核和监考。
2.调查问卷。教学满意度调查表由课题组自行设计,采用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在学期结束后分别进行一次评价。共发放问卷 371 份,回收 371 份,回收率 100%。
3.教学评价。在学期结束后,对两个年级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活动,考评的主体包括学生、班主任、任课老师、实训教师、临床带教老师。
(五)统计学方法
1.建立 SPSS 数据库,采用 SPSS 10.0 統计软件进行数据检验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数据以两组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则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表 1 结果显示,试验班的理论成绩与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班,两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能提高护理学基础教学效果。表 2 结果显示,试验班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班,两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能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在这些评价活动中发现,试验组学生认为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自我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他们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他们认为此种授课模式接近临床工作的氛围,能够培养护士的临床思维和职业素养。同时,学生自我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培养的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试验组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围绕临床护理实践的工作任务分析、讨论、讲授、操作,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说明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学生反馈良好,学习效果提高,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其一,耗费人力、物力。为使教学顺利展开,教师必须提前做大量准备,如布置场景、设计教学过程、联系见习单位等。其二,对教师要求高。教学过程比常规教学在教学设计上更需要花心思,因而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否则实施过程会出现较多问题。其三,考核方面。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体现在工作任务及团队合作方面,进行技能操作考核时受到学时限制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须不断探索和改革,以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
三、建议
(一)合理安排课程,做好课前准备
每学期在教学开展前,任课教师必须做好授课计划、实训计划和临床见习计划,并把计划交至相应部门,学校也制订相应的教学流程。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各部门要提前沟通协调,任课教师要把需要的实训物品、实训室要求、见习案例、见习要求等提前与实训带教老师以及临床带教老师进行沟通和对接,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任课老师应对实训以及见习进行预试验,另外护理专业部派专人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对做得不到位的地方随时提出建议,督促、管理好教学,使教学秩序稳定、无教学事故发生。
(二)组建专业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以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要求老师应具备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中职学校应加大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把教师培训纳入全校发展总规划。第一,可根据教师发展和实践教学的需要,制定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计划,定期派遣专业教师出去学习培训,多参加与护理有关的学术会议,以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但由于“走出去”培训的教师数量有限,学校可实施“引进来”的政策。钦州市卫生学校自 2015 年与广西医科大学进行对口专业联合办学,每年广西医科大学派遣多名专家教授来校进行教学帮扶。另外,学校也聘请一些国内知名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第二,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钦州市卫生学校鼓励全体教师参与指导每年的全市和全区的中职学校技能竞赛,并把教师参加各类技能竞赛的成绩列入年底评优、绩效考核以及教师岗位聘任的条件,使教师明确实践发展方向,提高学技能、比技能的热情。第三,建立教师到企业、行业实践的制度。专业教师到企业或临床实践也是教师晋升职称的条件之一。钦州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利用带学生见习和临床顶岗实习的机会,每学期根据教学需要选派一批专业教师前往各医院实地调查、进修学习和管理学生,教师在实践过程获得临床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同时了解企业行业需求及护理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教师通过学习积累,给教学增添了许多新的案例,教育内容得到更新,教学更贴近临床实际。此外,老教师和新教师之间应该互帮互助、以老带新,实现共同成长。
(三)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标准。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体现在工作任务及团队合作方面,实训考核时不能再以单个项目进行考核。结合课题要求和学生专业特性,钦州市卫生学校建立了“三位一体”的实训综合考核模式,即日常考勤、每学期 3 次的项目考评以及综合考评。日常考勤就是对学生的上课有无缺考、迟到、早退等以及上课表现进行评分;每学期的 3 次项目考评,是教师对上课的内容就临床案例设计临床情景和工作任务,由小组成员(一般每组 6~8 人)通过随机抽签得到任务,然后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对整个团队进行打分,每个成员的操作都会影响评分,操作结束后取所有教师评分的平均分即为每个成员的成绩;综合考评是对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这个评价体系实现了科学综合地评价学生,使学生得到一个多层级、多方面的评价,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教学动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主要是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模式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将学生引入定岗前综合护理实践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使得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2012.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J].求是,2013(22).
[3]鲁俊华,关红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职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课程实践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2).
[4]熊淑平.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7).
[5]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夏立平,常唐喜,何曙芝.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护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5).
[7]孙 英,冯敬华.探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16(18).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护理学基础》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与研究”(GXZZJG2017A057)。
【作者简介】苏 婵(1986— ),女,汉族,籍贯广西浦北,研究生,讲师,现就职于钦州市卫生学校,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教学管理。
(责编 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