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00后”中职生成长障碍探析

2020-09-12 14:08劳莉萍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民族心理健康心理

【摘 要】本文分析民族地区“00 后”中职生的成长障碍,提出通过学习帮扶、亲情培育、安全培训、品行重塑、心理关爱等对策解决民族地区“00 后”中职生存在的学习动力不足、亲情关系疏离、安全隐患较多、道德品行堪忧、心理问题突出等成长障碍,以期提升民族地区“00 后”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当地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关键词】民族地区 “00 后”中职生 成长障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B-0008-03

2015 年始,“00 后”开始进入中职校园,“00 后”时代随之而来并将成为未来 10 年中职教育的焦点。作为触屏数字“原住民”的 21 世纪新一代,“00 后”中职生具有青少年学生共有的普遍特征,又有其自身的时代和地域特点。唯有全面了解“00 后”中职生在成长中普遍存在的成长障碍,才能实施针对性的有效教育引导,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基于此,笔者深入研究民族地区“00 后”中职生个性特征,了解他们成长中遇到的主客观障碍,探求有效对策,全面提升民族地区“00 后”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为当地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民族地区“00 后”中职生的成长障碍

民族地区“00 后”中职生,具有鲜明的特点。他们思想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不从众、好奇心强;渴望学得一技之长以改变命运;渴望得到肯定、尊重和信任;强调平等包容、自主自由;对金钱的获得和支配有自己的想法;用影音娱乐、动漫游戏等方式构筑自己独特的小世界;等等。但同时由于来自经济和教育欠发达地区且大多原为“留守儿童”而形成的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经历了挫折和失败后,再度面临各种问题时会产生的一种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并把这种无助感扩散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引发的低成就和效能动机、低自我概念、消极定势等又导致他们出现不少的成长障碍。

(一)学习动力不足

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贫困人口较多,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大部分民族地区“00 后”中职生多为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监护。因为监护人对他们的学习关心不够,甚至放任自流,致使“00 后”中职生对自己的学业满不在乎,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较差。具体表现为学习习惯缺失、目标不明、方法欠佳、课上不听讲课下不复习、沉迷手机游戏、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从而造成了不会学而学不好、学不好就不想学的厌学心理与行为的恶性循环。

(二)亲子关系疏离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一年难得探家一次,导致民族地区“00 后”中職生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故与父母的关系冷淡,导致亲情缺失、情商指数低下、个性自由散漫、人际关系不良、逆反心理严重。

(三)安全隐患较多

由于这些“00 后”学生缺乏家庭教育和监管,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地带”。这些“00 后”中职生,有的在外面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成了“自由人”。可是由于他们心理上缺乏防范意识,生理上也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极易成为不法分子的攻击目标。因此,存在被拐骗、受性侵犯、误入传销、落入网贷、陷入电信诈骗等诸多安全问题。

(四)道德品行堪忧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00 后”中职生不思进取,存在拖拉懒散、任意逃学、拉帮结派、欺凌弱小、打架斗殴、抽烟喝酒、离家出走、夜不归宿、泡网吧、偷盗等现象。他们听不进劝阻,说服教育效果甚微。

(五)心理问题突出

首先,原多为留守儿童的民族地区“00 后”中职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交流和关爱。当下的监护人(祖辈)管不了或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又管不到。监管无力,无形中助长了他们自私任性、霸道蛮横、叛逆反抗、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其次,外出打工的父母,有的不幸因工伤亡;有的经受不住诱惑,涉黄、赌、毒,导致不少家庭关系紧张而离异……导致儿女(中职生)长期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性格变得内向孤僻、自卑悲观、敏感偏激,影响了其正常的人际交往;青春期迷茫导致这些中职生在异性交往时出现偏差,如早恋、多角恋、过早发生性行为,甚至导致女生堕胎等。由于现实的不如意,加之自己一时又无力改变,这些中职生往往选择逃避,在虚拟世界里寻求存在感、价值感、成就感,整天沉浸虚幻世界难以自拔,以致沉迷游戏、行为失范、价值观混乱,严重影响其学习和身心健康。中职生极端心理往往引发极端行为,由此导致的人身伤亡、违法犯罪等恶性案件时有发生。

二、清除民族地区“00 后”中职生成长障碍的对策

面对个性突出、习得性无助的民族地区“00 后”中职生,我们应全面了解其具体的成长障碍,相信学生的潜能并搭建和提供发挥他们潜能的平台,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赋予其成功的体验,开发其自我效能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帮助他们顺利度过中职时代,并为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学习帮扶

针对民族地区“00 后”中职生严重的厌学心理,一要与学生分析厌学的原因,引导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并探讨有效的学习方法,逐步减少习得性无助。二要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运用赏识教育,关注其闪光点,激励其融入集体,参加学习活动,唤起他们的存在感。三要以学生为中心创新学习方式,通过思考质疑、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分享交流等形式进行学习,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优点,重拾自信。同时,组建学习小组,采用“比学赶帮”的方式,培养中职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其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动机,使之在学习中享受获得感。四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促进其学以致用。

(二)亲情培育

2018 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显示,孩子怨恨的不是父母的离家,而是内心的忽视。即使是年终的相聚,也常常显得短暂而粗糙,补偿性质的礼物已无法弥合心灵的距离。这种监护的缺位和心灵的空白,有可能促使儿童的逆反期提前来临,也有可能让部分孩子将情绪隐藏起来,压抑自我,留下隐患。

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建立实体工作室及专门的视频聊天室等,供父母与其子女定期进行面对面交流与视频聊天。同时,我们要培训家长,让家长学会与孩子有效沟通,促进亲情关系的改善。此外,定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在每年新生入学后的军训与素质拓展完成时,如期召开家长会,强化家校合力育人功效;利用班会、全校感恩专题会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子女在校优秀表现、学校管理理念和发展规划、毕业生就业情况,增强家长对学校和孩子成长的信心。通过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家长与老师的真诚对话,融洽彼此情感,重建温暖成长氛围,以促使学生变得更加乐观自信、积极上进。

(三)安全培训

以案例警示教育为途径,通过主题班会、课堂讲授、广播宣讲、展板宣传、专题讲座等方式,全方位针对安全隐患做好防范知识培训,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四)品行重塑

1.开展集体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引导学生融入团队。在团队互助中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正確的价值观,促进他们良好品行的养成。

2.开展素质拓展活动。通过素质拓展训练活动的体验、分享、总结、应用等,让学生在参与互动、对照对比中,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去检视自己的心态,提升自我洞察的能力,发现自身的盲点与不足,并及时做出调整。在集体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信任、团结协作、责任担当的奋进精神,引领学生重塑积极向上的青春形象,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塑造健康人格。

3.举办行为训练营。训练营以军营活动的形式开展行为纠正教育、法纪教育、劳动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严格要求学生做到“四结合、四统一”,即“‘军、教、学、行结合”,“统一服装、统一住宿、统一早训、统一用餐”。安排专职教师全程指导训练,聘请相关兼职教师辅助授课。通过身心互动训练,以期学生改变认知、改变行为,重塑自信、自律形象,重拾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

(五)心理关爱

2018 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调研数据提炼的看点:常回家“看看”,不如多打电话;被孩子怨恨的不是“外出”,而是父母内心的忽视;父母都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更善于将真我一面掩藏;对留守儿童心灵帮扶有效路径是提升核心自我评价与改善亲子关系。因此,对原多为留守儿童的民族地区“00 后”中职生的心灵帮扶,应该从引导其自我评价提升和帮助其亲子关系改善入手,内外合力解决问题。

1.对内,引导学生提升自我评价。可从三个方面具体引导:

首先,激励学生建立积极自我。教师可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通过“自我探索”活动,对学生进行自尊心、自信心、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生涯规划等教育培训。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引导学生积极悦纳自我。按照心理学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邀请已成为技术骨干、职场精英、自主创业成功的师兄和师姐到校宣讲,利用榜样引领,使学生懂得进职业学校也可成就精彩人生,从而恢复、建立积极的自我。

其次,赋予学生成功的期望。教师积极悦纳学生,欣赏、关爱、善待学生的一切;教师相信学生的潜能,关注学生人格尊严、心理安全;坚信学生有改进的空间、美好的未来、成功的希望;和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与学生商讨如何改进和发展;让学生感受被期待、被关注的温暖,重新找回向前奋进的力量。

最后,提供学生尝试成功的机会。教师要了解学生主体生命的内心需求,为每个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激励学生自选学法、自我定标、挑战自我、实现自我。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重拾坚定的自信心。

2.对外,帮助学生改善亲子关系 。家庭是孩子成长和社会化的首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老师。孩子的智力发展以及人格、个性的发展都离不开父母的关注与引导,因此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一方面,帮助学生改善亲子关系。通过“生命教育”等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体验生命来之不易,体会大爱无言,从而学会感恩父母;通过“人际交往训练”素质拓展活动,让学生了解如何与父母有效沟通,并引导和督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

另一方面,帮助家长改善亲子关系。首先,引导家长学会关注孩子的需求。在满足孩子正当合理的物质需要基础上,父母更应关注孩子的精神需要,学会关爱、安慰、鼓励、支持孩子,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真实有力的爱。其次,引导家长学会放手。教给孩子必要的安全知识,鼓励孩子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增长才干。再次,引导家长学会包容。每个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都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这就需要父母以包容的态度,尊重孩子的人格,耐心教导和正确示范,并及时纠正其不当言行。最后,引导家长加强亲子沟通。比如,定时或不定时打电话、发信息,与孩子或者与孩子身边亲近的人联系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所思所想所需,给予孩子及时的积极的鼓励,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此外,学校的心理工作者应充分利用 QQ 群、微信群、学校官网,开设心理论坛等,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提升问题应对技能,促进心理健康。利用网络的即时性、私密性、共享性、无时空限制性的特点,让由于某些原因无法面对教师诉说的学生在网上畅所欲言,以此排解其苦闷情绪,引导其心理健康发展。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对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地区“00后”中职生,除了要进行有序健全的综合教育外,还需社会、家庭、学校共同打造良好教育环境,培养每个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生命意识与法律意识,激励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解决成长障碍,步入健康成长的正常轨道。

【参考文献】

[1]郑月玲.每周一堂心理课[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陈冬娟.如何做好“00后”中职生班主任工作的思考和实践[J].新西部,2018(17).

[3]韦 婧.高职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及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团体辅导应用于民族地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百色市民族工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立项编号:GXZZJG2019A001,桂教职成〔2019〕41号)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劳莉萍(1971— ),女,硕士研究生,百色市民族工业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高级职业指导师一级,心理咨询师二级,中级“双师型”教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英语、职业指导等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民族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MINORITY REPORT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心理小测试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