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线上教学现状调研

2020-09-12 14:08罗惠中毛秀英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后复习课前预习作业

罗惠中 毛秀英

【摘 要】本文针对地理线上教学中学生少预习、课堂参与度不高、对问题搁置不理、复习频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优化策略:对课前预习内容进行情境化设计,并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开展;线上课堂教学中注重不断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设计趣味性与开放性的线下作业,增强生活情趣体验;提倡在课后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以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 地理 线上教学 问卷调查 现状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B-0013-03

为应对新冠疫情对正常教学的影响,很多学校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无论是线下教学还是线上教学都应符合教育教学的原理和规律。由于受疫情的影响,线下教学直接转换为线上教学,教与学的方法来不及转变,可能会导致教师和学生的不适应,在教学过程中会面临与常规线下教学不一样的问题,影响线上教学的整体效果。为此,笔者以南宁市第三中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高中地理线上教学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提高高中地理线上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取和素养的内化。

一、线上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线上教学是指依托一定的硬件设备(如电脑),并借助一些网络 APP 平台,实现在不同时空内的师生互动性教学。通过对线上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依赖学生的自学能力。线上教学不等于学生自学,而是教与学的组合,通过师生的互动来达成教学目标。但由于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师生所处的时空限制了师生的互动,隔着电脑屏幕,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多是要依靠自己的调节,自学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对知识及素养的实际获取量的多少。

二是凸显教师的支架作用。线上教学不等于将实体课堂中知识内容的线上化,并不是对知识点的串讲,而应按照学科育人价值方向展开。为此,线上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支架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教师通过适时适量地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为学生素养的发展搭建桥梁。学生借助桥梁,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进行思维构建,真实体验知识的生成過程。

三是强调学习的任务驱动。受时空限制,线上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督查作用效果减弱,为促使学生自律学习,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将教学内容科学融合在不同生活情境中,借助问题链和问题串,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不断陷入生活情境中的困区,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思维的突破,不仅能获得新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提高线上学习的兴趣。

二、地理线上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以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相结合编制而成,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学生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在课前预习、线上课堂、线下作业、课后复习等教学环节所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是了解学生总体上对线上学习的满意程度及对线上教学的优化建议。选取南宁市第三中学的文科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将链接发送给学生,最终回收有效问卷 336 份。通过对有效问卷进行处理分析,从高中地理线上教学现状中归纳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如下。

(一)普遍不够重视课前预习,预习人数较少

无论是线上课堂还是线下课堂,新课预习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的学习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其自身现有的水平,一种是经过别人的指点后所能达到的水平,两者之间的水平差值就是最近发展区。课前预习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自身所能达到的水平,然后通过对课堂教师提供的任务进行探究,能快速达到最近发展区的水平。由于线上课堂中教师难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并对教学进行调整,学生如果能主动参与课前预习,并将预习过程中的疑问反馈给教师,那么就有利于提高线上教学质量。但调查结果数据显示,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不够重视课前预习,只有 32.13% 的学生能课前预习,且与线下课堂教学相比,41.44% 的学生课前预习的次数下降。

(二)线上课堂整体效果较差,课堂参与度不高

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探究的主阵地,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多个,但就学生角度而言,课堂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高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主要表现为对新课内容的兴趣程度、上课时注意力集中程度、课堂问题探索的积极性、课堂主动发言的意愿度、课堂笔记内容的完善情况等。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地理教师直播(录播)的线上课堂视频都是选择全部看完,主要是因为觉得教学视频中的内容都是重难点知识,或完全按照教师的要求观看全部视频。学生虽然基本都能全程参与线上课堂,但另一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总体较低,参与度明显不及实体课堂,具体如表1所示。因此,即使学生全程参与地理线上课堂,但终因参与度不高,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变差。调查结果进一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于新课学习的知识点只能掌握一半,还有一些知识点不太懂,甚至有 11% 的学生掌握较差,对新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在 60% 以下。

(三)作业大体按时完成,但部分学生对问题搁置不理

课后作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设计科学合理的作业能高效地帮助学生回顾知识、巩固新知、重构知识等。对于教师精心设计的作业,学生按要求完成固然会有所收获,倘若还能对作业过程中生成或发现的新问题及时加以关注,借助网络、教师、同伴等的帮助及时解决,那么作业的价值就发挥得更充分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存在部分学生只是应付式地完成作业,对于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则不予理睬,这样不论设计多么科学的作业,其实际功效都会大打折扣。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基本都能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教师批阅作业的频率也相对较高。对于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的处理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倾向于通过自己查找网络资料来解决,对于通过网络解决不了的问题会进一步寻求教师的线上答疑,且对答疑效果也都比较认可。但调查结果显示,仍有 10.81% 的学生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是搁置不理的,对问题的探究欲望较低。

(四)课后复习容易被学生忽视,复习频率不高

课后复习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复习是学生自己与自己的思考对话,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整合与深化。高中地理学习内容虽以单纯记忆性为主的知识较少,但是对于一些必备的地理知识和学习方法或思维模式等的强化记忆仍是需要的。当然,课后复习不仅是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强化记忆,更重要的是对学习内容间的关联整合,通过学习内容的横向和纵向的深化增进知识的理解。学生在线上课堂的学习效率普遍变差,因此课后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线上教学的课后复习常常是一个无人检查的环节,学生很容易忽视。调查结果显示,与线下课堂相比,42.04% 的学生课后复习地理的频率减少,还有 10.31% 的学生基本不复习。

三、高中地理线上教学的优化策略

针对高中地理线上教学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为进一步优化高中地理线上教学,助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化,笔者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的特点,提出以下教学优化策略。

(一)对课前预习内容进行情境化设计,并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开展

预习内容情境化,是指改变学生以往阅读教材并用笔圈画出重难点内容等乏味的预习方式,教师把新课内容中的学习要点融于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巧设探究性预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预习问题的探究中收获知识和技能。在情境化的预习问题探究中,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来开展,學生不仅可以减小在预习过程中的压力,而且可以通过组内交流获得较完整和科学的探究答案,提高通过预习所能达到的水平。例如,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以亚马孙雨林为例》一课的课前预习可以设计如下:请观看 2019 年巴西亚马孙雨林大面积森林火灾的视频和资料,同时通过网络资料了解我国在不同地区开展的防护林工程建设情况,然后思考,亚马孙森林火灾为何会引起全球关注?我国为何要大力发展防护林工程?不同地区的防护林功效有何不同?在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分配中,由小组长组织统筹安排,发挥组员们的集体智慧。喜欢网络查询的学生负责查询事件的视频和资料,喜欢阅读教材的学生负责在课本中查找与问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喜欢整理记录的学生负责在组内交流中归纳问题的探究结果和产生的新问题,并将最终的结果反馈给教师。

(二)线上课堂教学中注重不断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线上课堂教学更依赖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上课注意力的保持、课堂探索欲望的引发等都比线下课堂难。为使线上课堂达到较高的效果,就必须不断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能激发学生个体产生某种指向具体目标任务的行为,且行为表现较为热情高涨。关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美国学者约翰·凯勒提出了 ARCS 动机模型,认为教学导入需引起学生的注意力(Attention),教学过程要与学习者的自身需求有关联(Relevance)且能不断发展学生对成功的自信(Confidence),最终能让学习者在学习中收获满足感(Satisfaction)。

借助 ARCS 动机模型,结合地理线上课堂的特点,首先,在新课导入环节选材要新颖独特,要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好奇,激发探索欲望。其次,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尽可能采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主题素材,设计一系列具有关联性的探究问题,不断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动机,步步内化学生的地理素养。再次,设计的探究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既有一定的难度又在学生能力可解决的范围内,使学生在成功探究后获得征服感,增强学习的自信。最后,教师应尽可能地抓住机会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正面点评,当学生完成一项新任务或有进步表现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获得自豪感和满足感。

(三)设计趣味性与开放性的线下作业,增强生活情趣体验

为充分发挥作业的巩固功效和育人价值,作业设计需将科学世界与现实世界巧妙地结合起来,选材和设问贴近生活,进而摆脱传统作业枯燥乏味、形式单一的特点。贴近生活的作业设计富有趣味性,可以增强学生对生活情趣的体验,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此外,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在现实世界中问题的答案往往也并非都是条条框框的。为此,要想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生活情趣的体验,还需考虑作业的开放性设计。作业的开放性可以表现为内容开放、形式开放、答案开放等。开放性的作业可以满足学生个体的需求,让学生在自主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真实感受与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养成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例如,高二区域地理“美国”一课的作业可作如下设计:NBA 球队是美国地理的一面棱镜,请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与 NBA 相关的素材,然后从中解读与美国地理相关的信息,作业的表现形式(PPT、小论文、报告、绘图、视频等)不限。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不一样、生活体验不同,作业呈现的结果也不同:有制作视频,通过对科比在洛杉矶坠机事件的新闻点评,分析美国地形特征及洛杉矶大雾形成的原因;有制作 PPT,借助芝加哥公牛队的队名,分析美国东北部乳畜业发达的原因;有绘图展示,绘制美国 NBA 球队的布局情况,详细介绍美国东西部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等。

(四)提倡在课后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以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

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的特点,运用思维导图,以区域为中心,以不同地理要素作为主干,可以厘清区域的特征及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地理学科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运用思维导图可呈现各要素间的关系,如包含关系、并列关系、相互制约关系等,而绘图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综合思维的可视化表达过程。高中地理的学习内容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要求学生不仅要深刻理解地理原理的分析过程,还要对分析过程的相关步骤、条件、结论进行强化记忆。为此,很多学生可能会觉得地理知识多且繁杂,看教材和课堂笔记的传统复习方式又耗时、枯燥且效果低,最终导致对地理复习无从下手。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复习地理知识,能精准快地达成复习效果,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后复习的重要方法。借助思维导图开展复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厘清各种复杂的地理过程,构建清晰明了的地理知识主干,突出复习重点,缩减复习时间,而且通过绘图来展示学生信息加工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迁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  勇.“停课不停学”——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思考与实施[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重庆: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

[2]王世阳.高中语文课前预习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7.

[3]陆万芝.ARCS动机设计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4]肖正德.“减负”背景下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探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4).

[5]傅声晔.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罗惠中,女,二级教师,本科,现就职于南宁市第三中学,研究方向为中学地理教学与研究;毛秀英,女,高级教师,硕士,现就职于南宁市第三中学,研究方向为中学地理教学与研究。

(责编 王悦之)

猜你喜欢
课后复习课前预习作业
关于小学数学课后复习工作的实践探究
快来写作业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作业
七步教学法教学效果研究
做好课前预习
“关注48个生活细节”活动之课后复习要及时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