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课堂教学初探

2020-09-12 14:05郭月华
语文教学之友 2020年9期
关键词:思辨表达核心素养

摘要:以部编版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第一课时)为例,通过巧妙有序的引导,提高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通过逐层深入的问题设计,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当新闻已成旧闻,当人物通讯的新闻性价值几乎已不存在,教师仍然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以表达促思考、以思辨优表达,进而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人物通讯;核心素养;表达;思辨

2019年教育部组织编写、温儒敏主编的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单元以“新闻”为主要体裁,第一篇即为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现以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为例,说明如何在人物通讯教学中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概括典型事件,凸显人物精神

师:(PPT展示: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名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卻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这样一个不平凡的人,在他几十年的峥嵘岁月中,值得记录的事迹应该是很多的。面对众多的材料,作者是如何选择的?

生1:选取典型事迹。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来说,必须是和杂交水稻有关的。

生2:不仅是有关,而且是密切相关的才行。也就是说,必须选取对培育出杂交水稻有重要意义的关键事例。

师:说得好。人物通讯需要先进人物的典型事例才能让人感动,给人启迪。那么文章具体写了袁隆平的哪些典型事例呢?这些典型事例分别突出了袁隆平的哪些品质或精神呢?请按时间顺序概括典型事例。

生3: 1961年7月,袁隆平在农校任教时意外找到“天然杂交稻”杂种第一代,准备培育出人工杂交稻,他下定决心要把这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战胜饥饿。这表现了他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从实践中发现真理的工作方法。

生4:1964年7月,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这表现了他不畏艰难困苦、脚踏实地、矢志不移地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

生5:1992年6月,袁隆平针对杂交稻是“三不稻”的贬斥文章,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这表现了他坚持真理、捍卫真理、不计个人风险得失的道德操守。

生6:在一次电视台举办的活动中,袁隆平说自己的梦想是水稻与高粱齐高。这表现了他心怀天下、情系世界、勇于追梦的理想志向。

生7: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即将赴京领取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袁隆平仍然坚持到水稻试验田检查杂交稻生长情况。这突出了他热爱并献身于杂交稻事业的专注精神。

二、引导更改标题,提升语言能力

师:大家都注意到在组织这些典型事例时,作者使用了小标题,如果稍加改动,用“创新”来概括第二节的内容的话,请你们也选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其他章节的主要内容。

生8:第一节,实践。

生9:第三节,求实。

生10:第四节,追梦。

师:如果把第二节的小标题改成“敢于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你们能用相同句式概括他的小标题吗?

生11:第一节,勇于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生12:第三节,捍卫事实是他坚持真理的准则。

生13:第四节,追求“水稻高产”是他的梦想。

师:内容大致准确,形式还需雕琢。你们看: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这是粤教版的课文中加的四个小标题。

三、比较不同标题,培养思辨方法

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部编版和粤教版教材这部分内容,你认为哪一个好?

生14:粤教版的好。因为它的小标题句式更一致,这就使全文复杂的内容更简单明了,结构更清晰,而且和全文的风格、通讯报道的人物气质更统一。

生15:部编版的好。第一节引用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的诗句,第四节引用外国专家的评价,文白相间,中外兼备,更显大气与诗意。另外,“他”改成“科学家”则扩大了所指范围,深化了文章主旨。

师:看来大家意见不一。我们来看看粤教版的课文开头:“ 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被授予200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6:原来不只是小标题修改了,作为人物通讯的导语部分也被去掉了。

师:导语部分概括了时间、先进人物、重要贡献及其重大意义,是新闻体裁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而且在结构上和全文的小标题构成总分关系。为什么部编版去掉了呢?

生17:我觉得是不得不去掉。因为人物通讯要注意新闻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原文是2001年为祝贺袁隆平获得国家科技奖而写的,粤教版课本是2004年编订的,当时尚可算是新闻;部编版课本是2019年编订的,18年过去了,新闻已成旧闻。现在袁隆平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它作为人物通讯的新闻性价值几乎已不存在,剩下的,应该主要是文学性了。这样修改,以袁隆平即将赴京领奖却仍坚守稻田开头,能有力地突出人物品质,吸引读者。时过境迁之后,粤教版的小标题的确不如部编版的更有文学性,更能突出袁隆平对事业的执着痴迷和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

四、品读细节描写,体悟人物精神

师:当袁隆平的名字和事例我们都已知晓之后,这篇通讯还有没有让你感动之处?为什么?

生18:有,我觉得主要原因是细节描写。刚才那个袁隆平领奖前仍坚持检查试验田的描写就是一例,“眯起”“打量”“蹲下翻看”等一系列动作突出了他对杂交稻事业的痴迷。

生19:意外发现天然杂交稻时的描写也非常感人:他“屏气凝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简直把他激动的心情写活了!试想,如果不是痴迷于此,怎会有“众里寻他千百度”之后忽然相对的惊喜若狂?

师:好。我们总结一下:这篇人物通讯,精彩之处有哪几点?

生20:内容上,围绕人物选取典型事件。

生21:结构上,小标题既提纲挈领,又深化主旨。

生22:手法上,细节描写使人物形神兼备。

师:古人有云,稻粱民性命,丰歉国安危。如今,这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泥腿子院士” 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但他没有止步,仍旧跋涉在让全人类不再饥饿的梦想之路上。2019年9月17日,袁隆平获得“共和国勋章”。当然,对于年近九旬的袁隆平来说,荣誉只是他人生的副产品,因为他的全部梦想都寄托在水稻上。这种情怀,这种精神,是文字难以全部表达的。

“素养虽然可以分解为四个方面,但是对于母语教育来说……都是综合推进的。”教师在教学中将语言训练、思维提升与审美鉴赏融为一炉,问题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能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宁. 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J].中学语文教学,2016(11).

作者简介:郭月华(1976— ),女,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大学附属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高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思辨表达核心素养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