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8日,在甘肃省社科联的指导和天水师范学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天水师范学院在省属高校中率先成立了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水师范学院社科联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天水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章程》,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社科联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作为,助推社科联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创办“伏羲大讲堂”,营造浓厚校园学术文化氛围。校社科联本着“启迪创新思维、开阔学术视野、提高人文素养、传承大学之道、传播先进文化”的宗旨,创办了“伏羲大讲堂”。已先后邀请30多位人文社科研究专家和文化名家来校作人文精神讲座,推动地方优秀文化进校园,引导师生追踪学术前沿,营造浓郁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
二是开展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工作坊,助力教师学术发展。天水师范学院社科联认真调研分析人文社科类教师科研能力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工作坊活动,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成长。工作坊每月组织1次活动,现已组织开展“C刊论文发表”“高级别项目申报”“智库报告撰写”等活动,教师们互相分享经验,答疑解惑,活动广受大家欢迎。
三是创建对分课堂示范基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有关精神,加强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天水师范学院社科联积极协调,于2020年1月成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分教研示范基地,并在全校范围推广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全校教师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四是广泛调研社科评价体系,探索构建适合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激励评价机制。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的讲话和指示精神,坚决破除“四唯”,为广大社科工作者搭建更加广阔和适宜的学术平台,天水师范学院社科联经过4个多月不同层面的调研论证,为学校提交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校内科研评价建议案,坚持将论文写在陇原大地的价值目标,积极引导教师聚焦“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开展研究,努力形成服务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具有“陇上风格”的学术研究导向。
五是大力开展精神扶贫,助推脱贫攻坚见实效。天水师范学院社科联积极发挥委员及全校社科工作者的积极性,探索精神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新路子:通过开展支部结对共建,加强帮扶点的党建工作,提升帮扶村党支部组织力和战斗力;通过送知识下乡,开展智力扶贫,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农民脱贫致富的观念和能力;通过文化帮扶,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天水师范学院社科联委员的精神扶贫模式建议已经付诸于学校对口帮扶点——秦安王窑镇的精准扶贫实践,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六是培育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弘扬和传播先进文化。为充分发挥高校人文社会基地、图书馆、艺术馆等的育人功能,天水师范学院社科联向社会开放陇右文化研究中心、陇东南民间文艺研究中心、甘肃省高校乡村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甘肃省残疾人体育运动与康复研究中心、甘肃华夏文明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基地和图书馆、校史馆、艺术馆、霍松林艺术馆、雷达文学馆、陇右彩陶文化博物馆等人文基地,学生、公众有机会走进馆所,体验地域文化、民间文艺、教师教育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独具特色的普及基地,通过与观众零距离接触,逐步拓展了广大学生和民众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
七是积极宣传疫情防控政策,传递中国制度优势。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天水师范学院社科联率先向学校广大社科工作者发出倡议,不信谣、不传谣,自觉居家隔离,积极宣传党的抗疫政策,潜心居家开展研究;邀请疫情防控专家视频讲解疫情防控、风险预防和危机处理等知识;邀请心理辅导专家为学生多渠道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天水师范学院社科联委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家刘建军和天水市四零七医院援鄂护士王小霞一起举办“绽放战役青春 坚定制度自信”的云思政课,全校10000多名学生通过云端平台积极参与,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向奋战在疫情救治一线的白衣战士学习,激励广大青年强化责任担当、凝聚抗“疫”正能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
八是创建“伏羲智库”,全校社科工作者聚力服务“幸福美好新甘肃”建设。天水师范学院社科联本着将科研做在陇原大地的理念,创办“伏羲智库”,聚焦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调研和研究,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现已有12名专家参与天水“十四五”规划编写及文化旅游、城乡规划、民族宗教等专题调研,为天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库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