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建设“一带一路”特色节点城市方略研究

2020-02-22 03:51李宗明
社科纵横 2020年7期
关键词:陇南一带一路特色

李宗明

(甘肃省陇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甘肃 陇南746000)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战略的深化实施,不仅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对外开放开辟了广阔空间,也为陇南这样的内陆欠发达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厚植发展优势、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步伐指明了方向,使陇南成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枢纽和甘肃省向南开放的“桥头堡”,把陇南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特色节点城市。

一、陇南建设“一带一路”特色节点城市的战略意义

把陇南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特色节点城市不仅符合国家重大战略建设布局,也是陇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有利于构建陇南对外开放新格局。陇南“433”发展战略提出,要把陇南建成向南开放的桥头堡。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是陇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向南开放”和“向北融合”建设能有效促进陇南与毗邻市州的交流合作,有利于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作发展、城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和经济发展的优势互补,能更好融入成渝经济区、关天经济区、兰白高新技术示范区和大九寨旅游经济圈,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有利于推进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要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加快铁路、公路与港口、园区连接线建设[1],构建陆海联运、空铁联运、中欧班列等有机结合的联运服务模式和物流大通道。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保障好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陇南地处西部腹地,不仅是连接西北西南的重要通道,而且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通过特色节点城市建设,有力促进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三)有利于发挥陇南特色资源优势。陇南地处西秦岭腹地,作为甘肃唯一全域长江流域的地级市,陇南兼具南国之灵秀、北国之雄奇,素有“陇上江南”之美称。森林覆盖率高,生物和矿产资源丰富,中药材、花椒、木耳、油橄榄、核桃、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闻名省内外。建设特色节点城市,可以促进陇南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四)有利于陇南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建设特色节点城市,依托交通大通道建设,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机汇聚,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依靠科技创新,加快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化发展,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做大做强电子商务,有效加强同外部的产业合作、资源互通、信息共享、商贸流通,促进产业梯度转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陇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陇南西临甘肃甘南和四川阿坝,自古就是中原通往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通道,是国家“藏羌彝文化走廊”的辐射区。通过建设“一带一路”特色节点城市,辐射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合作发展,极大促进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

二、陇南建设“一带一路”特色节点城市的优势和瓶颈

(一)优势明显,基础条件具备

1.区位优势突出。陇南地处南北分界线秦岭腹地,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素称“秦陇锁钥、巴蜀咽喉”,是西北通往西南的咽喉要道。在农耕经济时代,陇南自古就是连接西南和西北的交通通道,是“古蜀道”上重要节点和路段。随着兰海高速、十天高速、兰渝铁路和成州机场的建设运营,也随着武九高速、天平铁路南沿段等许多重大交通项目的开工建设,特别是随着“国际陆海贸易通道”的建设,陇南已经成为从北部湾经桂黔和川渝到西北的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彊,甚至经过中亚和俄罗斯到欧洲最便捷的交通大通道,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连接南北的交通枢纽和陕甘川毗邻中心城市。

2.自然资源丰富。陇南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垂直分布明显。陇南中药材丰富,野生药材品种众多,被称为“天然药库”。甘肃省野生动物品种的50%来自陇南。陇南矿产资源富集,铅、锌、黄金储量在全国前面,被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称为“复杂的宝贝地带”。

3.生态环境良好。陇南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有“陇上江南”之称。拥有若干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4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和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园区。陇南境内工业污染源少,每年适宜旅游期长,大气中富含负氧离子高,被称为“天然氧吧”。

4.特色产业驰名。陇南特色农产品众多。“参(文县纹党参)芪(武都米仓红芪)归(宕昌当归)黄(礼县铨水大黄)半(西和半夏)”被誉为陇南中药材“五朵金花”,产量和质量名列全国之冠。陇南有十多个特色农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和“原产地保护”品牌,如礼县苹果、礼县大黄、武都油橄榄、武都大红袍花椒、成县核桃、徽县银杏、文县纹党、文县绿茶、康县黑木耳、康县龙神茶、两当狼牙蜜、西和半夏等,这些特色农产品不仅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也有极大的市场竞争力,均受消费者欢迎,开发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

5.文化旅游独特。陇南具有独具特色且丰富的旅游资源,是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历史文化区。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出生地,是横扫六合、统一华夏的秦人祖邑,也是三国时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上伐魏的主战场。古氐、羌族都在此聚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西和乞巧、文县白马人池哥昼、武都高山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陇南康县长坝是“一带一路”美丽乡村建设论坛的永久性会址所在地。风景优美的自然风光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交相辉映,对南向通道沿线地区的民众有很大吸引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6.数字经济凸显。陇南近年来在特色全域旅游、电子商务、特色小城镇建设和特色农产品开发等方面,都走在全省甚至全国的前面。被列为全国电商扶贫示范市、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等。特别是抢抓信息化机遇,在互联网+上大力突破,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成大数据中心,充分运用乡村大数据,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全域旅游、自然灾害预防等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7.对外合作广泛。陇南围绕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关天经济区、川渝经济区和加强与陕甘川宁毗邻地区、东中部地区的合作,先后与广东深圳市,安徽铜陵市、亳州市、淮北市,江苏无锡市,浙江金华市,四川广元市、绵阳市,陕西汉中市、宝鸡市,白俄罗斯格罗德诺州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签订经济合作协议,在交通建设、特色产业培育、项目争取、招商引资、物流体系完善、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经济协作。

8.政策支撑有力。在国家层面,2018年11月15日“南向通道”正式改名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并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成为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纽带作用将进一步凸显。继重庆、广西、贵州、甘肃四省(区市)政府签署《框架协议》后,青海、新疆、宁夏、四川、陕西等省区相继加入,在完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搭建通道管理运营平台、促进沿线地区经贸联动、形成跨国跨区域信息互通、推进通关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在省级层面,甘肃省政府出台了《甘肃省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工作方案(2018—2020年)》,提出今后三年重点推动南向铁海联运通道建设,对南向通道班列实施优惠政策,打造南向通道物流平台和西北有色金属服务平台,支持农林企业及基地产销对接等。南向通道建设所产生的蝴蝶效应,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扶贫开发等政策利好相叠加,给陇南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陇南早在2013年12月召开市委三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确立了“把陇南建成甘肃向南开放的桥头堡、甘陕川接合部重要的交通枢纽联结地、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和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陇南”的发展目标。按照项目谋划布局向南延伸、合作发展向南组团、产业开发向南链接、基础设施向南优化、商贸物流向南汇聚的建设方略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巨大成效。

这些都为陇南建设“一带一路”特色节点城市奠定了基础,因此,积极融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把陇南建设成“一带一路”特色节点城市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大山深处的陇南逐步成为中国西部南北物资重要的集散地和中转站,成为商贾云集、商品聚集、信息密集的桥头堡。

(二)劣势突出,瓶颈短板约束大

1.商流“死三角”。一是距中心城市兰州、成都、西安的直线距离都在300公里左右,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与都市经济圈的影响不明显;二是陇南市处于甘陕川三省交汇处,往往造成商流“断头路”,三角地理位置形成了商流“死三角”,造成大量产品“走不出”和“进不来”、招商引资难度大、人才引不进也留不住,等等。

2.区域竞争加剧。陇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周边地区的产业趋同现象比较突出,沿线区域之间在产业、资源、资金、人才上的竞争更加激烈。

3.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特别是南部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自身经济结构不优、转型升级困难相互交织。在“十三五”时期,陇南在关天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圈的直接拉动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辐射影响下,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存在矛盾和问题,也面临着调整区域发展布局、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巨大挑战。

4.创新人才缺乏。陇南建成“一带一路”特色节点城市所涵盖的资本、产能、技术、理念、政策、贸易互联互通,都需要持续的人才投入与智库支持。人才是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第一资源。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以及甘肃省委省政府为陇南量身“订做”的诸多政策的深入实施,陇南面临的叠加政策前所未有。但同时,陇南的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向南开放战略的迫切需要相比,还有许多差距和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为人才总量较小,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严重匮乏等。

三、陇南“一带一路”特色节点城市建设目标及对策思考

(一)建设目标

1.建设特色文化旅游城市。要充分挖掘陇南各类特色文化资源,特别是影响深远的红色文化(哈达铺长征纪念馆、两当兵变纪念馆等红色文化纪念馆)、别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西和乞巧、武都高山戏、文县白马人文化)和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西狭文化等),这些在全省全国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资源。同时,陇南的4A级旅游景区数量在甘肃省也是最多的。要按照全域旅游的开发理念,进一步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经过创意设计,丰富内容,完善配套旅游设施,以吸引更多游客来陇南观光旅游,把陇南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特色文化旅游之城。

2.建设特色休闲康养城市。要充分挖掘陇南气候立体差异显著的资源优势,利用境内白龙江河谷地区冬无严寒,大多数地方夏无酷暑气候特点,抢抓国家把陇东南建设成为中医药养生保健基地的机遇,适应当前公众对休闲养生消费旺盛的需求,按照4至6小时交通圈的消费理念,实行高起点科学规划,高标准分步建设,在有条件地域建设一批生态休闲养生基地,夏季成为黔桂川渝人北上避暑之地,冬季成为甘青宁新人南下过冬之地,把陇南打造成为中国西部特色康养之都。

3.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城市。随着全方位对外开放,为陇南的特色农产品走向世界提供了便利。陇南的特色农产品通过快捷便利的交通可以走出市门、省门、国门。针对陇南特色农产品品种多、质量好,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一方面要大力推广应用现代科技,建立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在稳定扩大生产规模的基础上,提高产品质量和产业开发效益;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细加工,提高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同时要加大陇南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力度,利用品牌优势占领市场,逐步把陇南打造成为特色农产品之城。

4.建设特色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按照“做大网商、做优品牌、做精网货、做强市场”目标,全力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要适应现代市场供给,健全现代物流体系,规范发展一批现代物流园,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在电商发展上,要总结前几年陇南电商突飞猛进发展的优势和弊端,按照对外扬优势、对内补短板,通过完善体系、搭建平台、抓好营销,积极探索“电商+合作社+公司”等运营模式,对传统电商模式进改造升级。在与阿里巴巴联合的基础上,积极对接国内大型电商平台,走出一条依靠规模和品牌发展的高端电商发展之路,把陇南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南北物流集散中心和电子商务示范之城。

5.建设特色秀美宜居城市。按照“东西扩展、连接南北、城市双修、整体提升”思路,融合陕甘川文化元素,把陇南市区打造成“得陇望蜀、蜀香蜀韵”的“陇蜀之城”。其它县区也要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和谐宜居的要求,配套完善小城镇设施,建成一批充满魅力、彰显特色、生态优美、回归自然、记忆乡愁的特色小城镇群,比如花椒小镇、苹果小镇、中药材小镇、橄榄小镇等,把陇南打造成为特色秀美宜居之城。

6.建设特色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认真践行“两山理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打生态牌,走绿色路,把绿山和秀水有机结合。结合全域旅游开发,做好“山”和“水”的文章,建设一批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生态保护区,发展绿色旅游和特色生态旅游。要加强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河道水质,让陇南大地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把陇南打造成为特色生态文明示范之城。

7.建设特色智慧城市。继续抓好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机遇,积极推动“智慧陇南”建设,大力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和“5G”战略,促进互联网与各个行业深度融合发展。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着力培育新型业态,打破信息堡垒,推进信息共享,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和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特别要完善陇南乡村大数据平台功能和运用,把乡村大数据和全域旅游有机结合,把陇南乡村大数据和融媒体运用有效对接,着力打造特色智慧城市。

(二)对策思考

1.着眼新通道,寻找新定位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作为西部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与载体更加具有国家战略层面的意义,这种从自发到自觉再到系统性顶层规划的跨越必然让“新通道”承载更加丰富的功能。此外,建立在全新的交通物流、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上的新通道,突破了“古陇蜀道”单纯货物贸易的局限,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信息信用、金融资本和文化旅游融合化、一体化的流动,其资源聚合力与辐射力也相应更强。陇南作为古代“陇蜀道”上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西部南北交流过渡的重要城市,也因此成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中一座具有鲜明区位优势的城市,未来的定位不仅是西部交通枢纽城市,更应该是联结南北的门户型城市、人口货物集散的流量型城市,特色文化旅游的名胜城市,在“一带一路”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进程中应该发挥更加独特的作用。

2.立足新视野,挖掘新动能

新的定位需要以更为开阔的视野挖掘城市发展新动能。就城市地理区位和产业层级而言,陇南地处祖国大陆几何中心,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肩负着承接中原和西部少数民族文化交流和南北人口、物资、信息、资金辐射的使命。如何通过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产业辐射的整合设计将梯度间的势能有效转换为发展动能,如何把后发优势转换为内生性增长动力等,这些问题其实环环相扣。陇南在中国西部南北交汇城市背景下有着丰富的发展想象空间,如何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将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如何构筑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的主导产业来带动资源集聚、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等。在科技创新如火如荼引发格局重构的当下,可以抓住这一难得的后发优势抢占未来竞争先机,构建产业融合的高端业态等,这些都是建设“特色节点”城市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3.破解新难题,补齐新短板

(1)完善城乡公路网络,促进商流畅通。陇南境内铁路、航空和多条高速公路等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将实现与川渝交通大动脉的无缝对接,极大缩短陇南南下东进的时空距离,推动陇南从闭塞落后的内陆城市转型为甘肃向南开放的支点城市,但同时市内一些国省道干线、县乡公路特别是旅游景区道路的等级还比较低,通行能力比较弱,对加快向南开放、建设“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形成挑战。必须始终把交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构建立体综合便捷快速交通体系为目标,加快建设铁路,高等级公路、乡村公路,促进交流畅通。

(2)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形成优势互补。陇南与甘肃省周边天水、定西、甘南,陕西宝鸡、汉中,四川广元、阿坝等市州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民风相似,不仅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在特色农产品开发、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都有很大的相似性和互补性,陇南和相邻市州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格局。和相邻市州开展交流合作可以先在文化旅游和特色农产品开发上先行一步。在文化旅游上依托市内4A级旅游景区,积极融入大九寨旅游圈,加强与天水麦积山、定西贵清山、甘南草原、四川广元、陕西宝鸡、汉中著名旅游景区联合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努力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积极扩展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为促进大区域内旅游产业形成良性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格局做出积极的贡献。特色农产品苹果要加强与天水合作,共同重新塑造苹果品牌,中药材要加强与定西合作等,把区域发展由竞争向合作转化,形成多赢局面,推动区域共同发展。

(3)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产业升级。针对陇南传统产业底子薄、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新的增长点显现不明确等一系列现实困难和问题,一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把结构调优,质量调高、规模调大。另一方面,要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对传统农业特色产业、矿产品开发、白酒酿造、文化旅游按照新形势下市场需要进行换代升级的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等新的经济手段,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跨越发展和追赶升级。

(4)创新人才培引机制,打造人才高地。陇南建设“一带一路”特色节点城市,需要大量培养和引进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要从人才引进、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建立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一整套政策机制,促进人才引进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快捷化。要坚持“不为所有,只为所用”,积极走出去、主动请进来,搭建人才引进平台,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在循环经济、现代农业、文旅融合、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的高层次领军人才。要制定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把引才引智工作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要拓宽选才用才视野,营造出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环境,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4.秉持新理念,探索新路径

(1)加强理论研究,完善建设思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积极融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一带一路”特色节点城市的战略思路,组织市内外社会科学界的理论专家,开展相关理论研究,重点研究开发建设的前景、内容、方略等,进一步完善建设思路,为建设特色节点城市奠定理论基础。

(2)加强总体设计,高起点规划。在开展理论研究的同时,要结合“十三五规划”实施和“十四五”规划的编制,组织专业力量编制《陇南积极融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一带一路”特色节点城市》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经有关程序审定后组织实施。

(3)分层次实施,高标准建设。按照特色节点城市建设规划,分步实施,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宁缺勿滥,突出特色,绿色环保的原则,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不上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

(4)拓宽投(融)资渠道,创新建设模式。充分利用现代金融工具,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拓宽投(融)资渠道,使社会投资和政府投资相辅相成,创新建设模式,提高建设效率。

(5)完善配套政策,全力推进落实。在市级层面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出台建设“特色节点城市”的相关配套政策,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做到“特色节点城市”建设有人抓,并抓出成效。

猜你喜欢
陇南一带一路特色
陇南茴香籽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测定
特色种植促增收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陇南记忆
圆梦陇南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