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黄河文化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2020-02-22 03:51李俊霞
社科纵横 2020年7期
关键词:兰州黄河旅游

李俊霞

(兰州市社会科学院文化创意中心 甘肃 兰州730030)

黄河是中国的国家地标,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黄河经历多个朝代,横贯9个省区,逐步形成了黄河上游的河湟文化、中游的中原文化和下游的海岱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根基,是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珍贵见证,是各族人民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以及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甘肃省关于“做好黄河文章、建设现代化都会城市”和兰州市关于“做好黄河文化旅游文章,努力打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的部署要求,挖掘保护利用黄河文化资源,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做大做强兰州文化产业,将文化旅游业打造成十大生态产业首位产业,对于提高兰州城市文化品位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黄河文化的当代价值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先民们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历史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治理文化、旅游文化、现代文化、科技文化等构成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体系,同时也积淀了以自强不息、敢为人先、扎实苦干、开放包容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黄河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全面提升黄河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时代精神,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利用好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是增强文化自信和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

(一)不畏艰险的奋斗文化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根源所在,根植于沿黄流域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化。黄河哺育了华夏民族,沿黄流域各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奋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在与黄河水患坚强不屈抗争中,造就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和顽强的生命力,治理黄河的理念从“除水害、兴水利”转化为在防洪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和谐友好”的人水和谐,从治黄到护黄再到兴黄中,面对艰难困苦时所表现的愈挫愈奋、愈战愈勇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也凝结出深厚的扎实苦干、艰苦奋斗、敢于斗争、不畏艰险的黄河治理文化,黄河文化蕴含的这种不惧挫折和压力、敢于苦干的奋斗文化,正是激励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重要动力。

(二)博采众长的开放文化

黄河文化延续几千年,源远流长,包容兼蓄。自古以来,黄河流域就是文明交流交融的区域,成为中原王朝与西亚和欧洲的政治、贸易文化往来的主要通道,黄河流域汇聚了东西南北的多元文化,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这里交汇,中原文化与各少数民族的草原文化融合碰撞,黄河文化与亚洲、欧洲及非洲各国的文化交流中逐渐形成了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精神,铸就了黄河文化海纳百川、经久不息的气质。在黄河文化的对外开放与交融过程中,以其博大的胸怀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同时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不仅扩大了黄河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源源不断地从各地域文化中汲取养分,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从而形成了体现黄河文化特性的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开放包容开放文化。

(三)锐意进取的改革文化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悠久绵长的历史,孕育了众多创造发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商业文明在这里发端,数理算术、天文历法、民族医药、纺织建筑、陶瓷冶铸、水利工程、灌溉器具、四大发明等均诞生于黄河流域,并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极大地助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黄河文明源远流长,滋养丰富了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黄河文化蕴含的求新求变、不断创新的思想要素,孕育形成了求实开拓、敢为人先的改革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之源。弘扬知难而进、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改革文化,就是要勇于突破传统的主观偏见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敢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正是身处大变革时代的人们,需要从我们祖先身上汲取的宝贵品格和精神营养。

(四)顾全大局的奉献文化

黄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一种世代相传、反映群众生产生活的状态和思维方式。从上古时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开始,泱泱黄河一直生动讲述着黄河儿女“公而忘私、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自古以来,黄河流域的人们在保护利用和治理黄河的漫长进程中,逐步形成了顾大局、保大家、担当作为、敬业牺牲的奉献文化。当前,要弘扬顾全大局的奉献文化,以此推进黄河生态经济带的建设,做大做强黄河文化旅游,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不懈奋斗。

二、做大做强兰州黄河文化旅游的重要意义

兰州是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因而被誉为“黄河之都”,兰州因河而存、因河而美、因河而盛、因河而名。兰州黄河文化源远流长、绚丽多彩、丰富浩瀚,渡口文化、边关文化、水车文化、铁桥文化、皮筏文化等构成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元素多样的兰州黄河文化的内涵。目前,兰州对于黄河文化资源研究、挖掘、保护、利用、营销不足,尤其对黄河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产业链开发、品牌打造、创新发展等不够,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企业规模偏小。总体上看,兰州黄河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仍处于培育、探索、发展的初级阶段,兰州丰富的黄河文化资源优势尚未转化成竞争优势和产业优势。围绕“精致兰州、都会城市”发展定位,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项目支撑作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统筹黄河文化资源,做足黄河文章,做大做强黄河文化旅游,不仅是维护兰州地域文化身份的基本依据,而且是继承和发扬黄河文化,实现兰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做大做强兰州黄河文化旅游是挖掘与保护黄河文化资源,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的必然选择

黄河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是沿黄地区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生命的密码,它是最能够实现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种精神力量。挖掘和保护黄河文化遗产是为了让黄河文化资源所体现的精神内涵得到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延续,民族精神得到弘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不断增强。兰州黄河文化是兰州人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的历史沉淀,是兰州人延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内在精神动力,是兰州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和源泉。对于兰州来说,这些多姿多彩的黄河文化不仅是一笔财富,更是兰州人不可缺少的精神家园。开展兰州黄河文化资源挖掘与保护工作,就是对兰州黄河文化、黄河精神的有效保护和有力弘扬,它可以重新唤起我们的记忆,激发兰州人的自豪感,增强兰州城市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的客观需要。

(二)做大做强兰州黄河文化旅游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的内在要求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镇居民收入的稳步提升,人们文化旅游消费将大幅跃升,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心理、消费模式、消费结构也发生大的变化,对于文化旅游消费的需求已从普及型、大众化文化消费品向精致化、个性化、定制化方向发展,对于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更为重视。同全国一样,目前兰州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供给水平无法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品质的需求,因此,大量文化旅游消费外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优化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品质,提质增效,增加有效供给,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内在要求。按照历史与现代融合、整体与局部结合、游览与体验结合、虚拟现实与实景实物结合、遗存实物与文化艺术结合、对内与对外结合等要求,深入推进兰州黄河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黄河文化立体化、全方位、体系化、个性化的弘扬、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体系,提供高质量的黄河文化旅游产品,为兰州黄河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促进兰州转型跨越发展。

(三)做大做强兰州黄河文化旅游是提升兰州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综合实力重要内容

当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表现,而地区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目前文化竞争力已成为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指标。兰州黄河文化既是兰州历史文化渊源的见证,是兰州文化特色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兰州文化软实力的象征。做大做强黄河文化旅游是顺应文化旅游消费大众化、文化旅游需求品质化新的趋势,充分利用兰州独特的黄河文化资源优势,促使黄河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培育文化旅游市场新主体和消费热点,不断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的新形势和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新需求,对于增加就业,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以及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兰州文化软实力,增强兰州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动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做大做强兰州黄河文化旅游是促进“黄河文化+”深度融合,发展新业态新产业的需求

黄河文化产业、黄河文旅产业是综合性产业,行业关联度大、产业带动性强,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做大做强兰州黄河文化旅游就是要提升文化旅游的发展能力,拓展文化旅游发展空间,培育文化旅游增长极,构建文化旅游产业新体系,实施文化旅游品牌驱动战略和创造文化旅游发展新引擎。充分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加大黄河文化与旅游、科技、体育、金融、健康、养老、建筑、农业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兴文化旅游产业和文化旅游新业态,使新兴文化旅游业态成长为兰州文化繁荣、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新亮点,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提升兰州黄河文化旅游竞争力,推动兰州黄河文化旅游上规模、上水平,不断提高对兰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助力兰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做大做强兰州黄河文化旅游对策

坚持事业与产业、传承与创新、保护与利用、开放共享与绿色生态相统筹的原则,努力推动兰州黄河文化旅游实现融合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将兰州打造成“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制高点,把兰州打造成西部文化旅游发展的标杆城市和模板城市,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高度重视,完善体系,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遵循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参与的原则,兰州市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高度重视,将黄河文化资源挖掘与保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好兰州黄河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工作,做到由政府出面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推广。一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健全完善兰州黄河文化旅游发展组织领导机制、创新驱动机制、政策引导机制、资金扶持机制、数字引领机制、人才支撑机制、协作共享机制等,充分发挥政府在黄河文化旅游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二是强化黄河文旅发展顶层设计,挖掘、系统整合黄河文化资源,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好《黄河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黄河兰州段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尽快出台《兰州市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实施方案》,并纳入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纳入兰州“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加快兰州黄河文化产业和文旅产业发展。

(二)树立新发展理念,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一是着力加强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坚定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加快黄河兰州段生态环境再造和环境整治,大力实施河堤绿化、湿地保护、动植物保护、用水安全、河道疏浚等工程,把兰州段黄河治理好保护好,保障黄河的长治久安。二是实施旅游畅通战略,重点改善通向沿黄河主要景区景点的交通设施建设,同时加快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基建的建设力度,提高兰州黄河文化旅游带的通达度、通畅性和可驻足性。三是加快完成黄河风情线大景区改造提升工程。围绕“一河、两岸、立面、两山”,以黄河风情线大景区为核心,统筹山、河、城、景等要素,规划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黄河文化旅游产品,在黄河两岸、南北两山规划建设一批反映黄河文化内涵的主题公园、标志性建筑、专题博物馆和旅游线路以及大型文化产业集群,集中建设兰州风味小吃一条街、旅游产品一条街、文化产品展示一条街,建设集游客服务、休闲纳凉、健身娱乐、生态景观、实景演出、艺术品制作、展会交流、美食购物等为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综合体。四是突出抓重点项目建设。以建设黄河文化国家公园为引领,整合串联黄河沿线峡谷奇观、黄河湿地、景区景点等黄河文化旅游资源,抓好沿黄河“水”上创意项目建设,加快黄河水上游览观光体验升级项目建设,打造水上文化旅游项目、竞赛项目和娱乐项目,构建兰州黄河文化旅游发展新高地,重点实施什川黄河奇峡开发提升项目、黄河楼建设项目、兰州白塔山段综合提升改造项目、黄河历史文化博物馆等,把兰州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成黄河文化重要体验区和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三)加强对黄河文化遗产的研究,做好普查工作

兰州黄河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就是黄河流域的各类遗存遗址,既包括有形的遗产,也包括非物质的遗产。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深入调查研究,彻底摸清兰州黄河文化遗产的家底,进一步完善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体系。一是深入做好黄河文化资源挖掘普查工作。按照体现黄河文化的原真性、完整性要求,组建普查调查队,制定普查工作方案,深入基层对黄河文化遗存遗址的现状开展调查,全面了解掌握兰州黄河文化资源的数量、种类、历史沿革、分布状况、发展环境、管理保护和传承弘扬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抓紧编制《黄河水文化遗产抢救性调查保护项目》。同时完善兰州黄河文化遗存保护声像资料档案数据库,开设兰州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网站,对黄河治理和黄河文化传承过程中传统技艺、录像、录音、图片、文字记录等文献、资料、实物进行挖掘整理,推动兰州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信息化进程。二是加强黄河文化的研究。组织各类文化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民间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对兰州黄河文化遗存进行研究,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当代价值,开展黄河文化的认定工作,加大黄河文化资源的研究力度,不断提高黄河兰州段文化遗产遗址保护能力、展示水平和传承活力。

(四)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营销影响力

策划、设计、精炼具有兰州旅游特色和文化内涵、便于传播的文化旅游形象宣传语,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展多角度、立体式宣传营销。一是充分发挥现有广电、报刊、节会、演出、展会传统营销资源,注重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直播等在线新媒体营销,通过制作专题片、发放免费旅游消费券、设置广告牌、宣传展板等,开展线上线下、国内国外、淡季旺季,集中、连续、深入、广泛的多渠道的宣传营销,同时主动融入“甘、青、宁”西部旅游大环线,在丝绸之路沿线重点城市、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设立兰州文化旅游推广联络处,开展丰富多彩的黄河文化旅游促销推介活动,弘扬黄河精神,讲好黄河故事,保护传承利用好兰州黄河文化。二是充分利用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兰州黄河之滨音乐节、兰州国际马拉松赛、黄河非遗大展、黄河文化主题美术巡展等等各类赛事节会活动,更好地向人们展示黄河文化,吸引国内外文化企业和游客来兰参观考察、投资、旅游,进一步扩大兰州黄河文化旅游的影响力。

(五)充分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积极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品牌

以黄河为载体,充分发挥兰州特色黄河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打造黄河文化品牌。一是以百年中山铁桥为龙头,做足“桥文化”文章,彰显兰州多桥之城的优势,着力把每一座桥梁都打造成为黄河上靓丽的风景。大手笔策划中山铁桥文化艺术节,举办以桥为主体的洽谈会、展销会、精品展览等活动,开展以话剧《黄河第一桥》为主的舞台剧目等文化演艺活动,叫响兰州“桥”文化品牌,不断扩大兰州“桥文化”的影响力。二是以黄河为题材,深度开发创作一批具有兰州特色、民族内涵、时代风貌的影视歌曲、动漫产品等,创排展现兰州“黄河之都”雄姿的大型实景演出剧目,不断提升兰州城市知名度、美誉度。三是打造标志性品牌工程。重点建设兰州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设计国家级黄河文化传承保护区、黄河生态文化走廊、黄河文化旅游研学区、黄河文化游乐体验区、黄河文化旅游展演示范区、黄河景观休闲观光区等,叫响“黄河之滨也很美”的品牌,努力把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集人文之美、自然之美、现代之美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和展示兰州黄河文化旅游的标志性工程。四是重点研发体现黄河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工艺品、纪念品、土特产等旅游品牌,加大彩陶复制、黄河奇石、微雕葫芦、黄河水车、特色景观、黄河皮筏等旅游品牌的开发力度,制作、包装一批以兰州黄河文化为主的文化产品,促使兰州丰富的黄河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黄河文化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

一是充分运用互联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传统黄河文化旅游产品及服务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进黄河文化+科技联动发展,创新黄河文化旅游产品的创作、生产、营销和传播方式,探索新时代下传承黄河文化旅游的新模式,延伸产业链,提高效率,提升兰州黄河文化旅游产品的附加值,释放新动能,培育新热点,实现以新技术带动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新产品发展,不断提高黄河沿线文化遗产遗址保护能力、展示水平和传承活力,增强兰州黄河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动力。二是推进黄河文化与旅游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动兰州黄河文化与旅游、金融、工业、农业、教育、体育、商贸等深度融合,催生新型黄河文化产业新产品、新业态,重点发展在线动漫游戏、在线教育、网文、音频、阅读、远程办公等数字文化产业。关注个性旅游、定制旅游、预约旅游、品质旅游等旅游发展新趋势,重点发展以观光研学、文化体验、休闲娱乐、度假康养为导向的全域旅游、智慧旅游、夜间旅游、乡村旅游等,做足旺季,淡季做旺,以此提升兰州文化旅游的综合竞争力。

(七)加快走出去、请进来步伐,进一步加强黄河文化旅游区域合作

抢抓“一带一路”倡议和兰西城市群、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充分发挥兰州作为省会城市的聚集、辐射效应,实施文旅走出去工程,以实现信息、资源、利益共享为目标,推动兰州与省内外、沿黄城市和周边城市、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开展广泛交流和深度合作,不断拓展兰州黄河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空间。一是大力推动兰州黄河文化走出去,大规模地开展文化项目的招商引资活动,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文化旅游企业来兰州落户,参与兰州文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二是构建沿黄城市区域协调联盟。加强兰州与沿黄流域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区域文化旅游合作机制,推进兰州文化旅游企业跨景区、跨行业、跨区域的交流和深度合作,打造沿黄区域旅游共同体。通过景点整合、设施对接、共同营销等手段,强化共同品牌构建、共同标识运用、共同理念培育,讲好黄河故事,形成兰州黄河文化旅游全方位合作的新格局,不断推动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转型跨越发展。

猜你喜欢
兰州黄河旅游
我的兰州梦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兰州琐记
『黄河』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