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中人
或许是由于市场化程度提高导致职场竞争日益加剧的缘故,近年来兴起的所谓“成功学”和“励志学”备受职场老板和从业者青睐,在层出不穷、扑面而来的成功和励志之类的讲座和著作中,“情商”无疑是最受关注、最为人喜闻乐道的“热词”。不仅如此,在一些老板和从业者心目中,“情商”甚至成为压倒性的人才评价标准,于是乎,一些颠覆传统的“人才理论”也应运而生,“情商重于智商”“高情商万能”的论调甚嚣尘上。在一些单位和组织,“情商”成为划分人群档次高低的金科玉律:那些“会说话”“会来事”“会做人”的人,理所当然地被视为“高情商”者而备受荣宠;相反,那些“不会说话”“不会来事”“不会做人”者,则一律被视为“低情商”者而备受零落。受这种思维和价值判断的影响,一些管理者甚至以偏概全地将性格外向、能说会道者视为“高情商”的人,而将那些性格内敛、只会埋头干活者看作“低情商”的人……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然而,客观审视当下让人眼花缭乱甚至心乱神迷的“情商”说,其科学性和合理性究竟有多少?从当下各行各业和各个单位以及组织的实际出发,特别是从实际价值创造和工作效率有效提升的角度出发,我们究竟应该崇尚怎样的人才观和价值观?说到底,作为一个单位、企业或组织的管理者,究竟是应该欣赏、重用那些“会说话”“会来事”“会做人”,而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表现平庸甚至百无一能的“高情商者”,还是应该欣赏、重用那些“不会说话”“不会来事”“不会做人”但却具有真才实学、踏踏实实做事的“低情商者”?答案或许因人而异。
纵观眼镜行业,在一些企业中,就曾经上演过“高情商”与“低情商”的悲喜剧:小邓与小谢毕业于同一所中等视光职业学校,又就职于同一家小型眼镜零售企业,都从事专业验光工作。小邓性格外向,为人乖巧,在单位人缘不错,但在专业领域却明显缺乏上进心,在专业问题上粗枝大叶、不求甚解,几年下来,总体进步不大。但多年来凭借不错的人缘和“高情商”的作用,特别是由于所在企业对专业人员实行粗放型的管理,小邓混得倒也风生水起。小谢则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和表达,因而在单位人缘一般,但在专业领域却有一股刻苦钻研的精神。在工作之余,他不是像小邓那样总围着同事吹牛聊天或借以联络感情,而是利用一切机会学习专业技能,几年下来,专业技能大有长进,但由于“不会来事”和“低情商”的作用,更关键的因素是在粗放型的管理方式下专业技能和工作业绩的考核缺乏公正性,小谢一直处于不黑不白的状态。然而,此后发生的事情却改变了这一切:适逢当地某大型眼镜连锁企业以优厚的待遇公开招考专业验光师,小邓见猎心喜,前往应聘,却因为技能平庸而落选,只能选择继续留在原来那家小眼镜店。小谢则凭借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从众多竞聘者中脱颖而出,被该企业聘为专业验光师。在这家大型企业严密的技能和业绩考核机制下,小谢专业技能出众、工作踏实肯干的优长得以充分发挥和展露,仅一年多后就被提升为主任验光师,享受中层管理者待遇,前景一片光明。此时也许是阴差阳错、造化弄人,小邓所在的那家小眼镜店被小谢就职的那家大型眼镜连锁企业并购,在新的严格的考核机制下,小邓专业技能欠缺的短板暴露无遗,最终被解除聘用,一夜又回到了原点。
仔细审视上述案例,从某种意义上说,小邓的“高情商”不仅没有能使他得意于长久,反倒成了阻碍他在专业领域进步的绊脚石,也是最终导致他陷入职场挫折的催化剂;相反,在一般人眼中不显山不露水属于“低情商”的小谢,反倒成了职场的胜出者。
其实,无论从现代管理学,还是人才价值观的角度衡量,所谓的“情商”与“智商”从来都不是对立的,更不能彼此割裂。实践表明,真正具有“高情商”的人首先必须具有足够的智商作为前提和基础,认为高情商是万能的,把情商高低作为能力优劣、事业乃至人生能否成功的标准,片面强调高情商的作用,是形而上学的认识观。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当下炙手可热的“情商”论者将所谓的“情商(为先)”加“智商”标准奉为新型人才评价的“金科玉律”,企图以此颠覆千百年来人类实际经验和科学总结的“德才兼备”标准,实际上恰恰是一种人才观的倒退,试问“情商”的价值判断能够代替对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包括道德水准和品格素养的评价吗?绝对不能!
环顾当下的中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职场人特别是身居重要岗位的管理者,坚持“德才兼备”的人才评价标准,在各行各业大力倡导并努力培养勤奋钻研、踏实苦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比片面地吹捧和炒作“情商高于智商”抑或“情商万能”论,更实际,更有效,也更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