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下,教育部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任务,在日常教学中不但要传授学生基本知识,更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自身综合品质以及能力。为了落实这一教学任务,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要改变教学方式,不能再走以往的老路,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引导,优化和完善教学设计。因此本文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新时代的主要教学任务,也就是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文化传承理解以及思维发展能力等,这一教学任务的提出,对教师是一种新的挑战和机遇。要求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1 更新教学观念,体现学生主体性
随着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理念的提出,教师在教学中更要注重以人文本的教学课堂,实际教学中必须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传统的教学中多以教师灌输式教学为主,并没有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所以,教师要转变落后的教学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凸显学生课堂的主体性,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比如,在进行《孔乙己》这篇文章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搜索与之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创作背景,通过学生自主查阅可以更加了解这篇文章。另外,很多学生都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但是学生能不能开展有效的预习活动对课堂教学效果影响非常大,所以,教师还要为学生安排预习任务,例如,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在充分了解创作背景之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从自身角度思考孔乙己这个主人公的一生,然后对他进行评价;(2)让学生根据文中所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分析鲁迅先生对孔乙己是什么样的感情。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预习中,以此使学生在预习中收获更多的有用信息。
2 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
语文是教育教学的一门基础课程,更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科目。在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理念下,教师要善于将资源整合起来,适当融入其他學科知识内容,用综合性知识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比如,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融合历史和哲学学科,从历史的角度将创作的时代背景详细地讲解给学生。很多的古诗词都是在当时官场不顺或者是动荡的时候创作出来的,为学生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理解诗词中所蕴含的感情。另外,在很多的诗词中蕴含着非常强的哲学道理。如,陆游创作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苏轼创作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等等,教师在进行这些诗词教学时,完全可以将哲学知识融合进去,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这门课程的综合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除了与其他学科结合之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课堂教学中融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比如,在教学《邓稼先》这篇课文的时候,虽然在文中有很多邓稼先的事迹,但是为了帮助学生对邓稼先有更多的认识,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搜集更多的音视频资料,如邓稼先的新闻报道、纪录片等,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邓稼先,对邓稼先伟大的奉献精神以及爱国情怀有更深的感触,在开拓学生知识视野的过程中还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怀修养。
3 深挖课文内涵,渗透情感道德教育
人文性是语文这门课程的一大特点。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文章很多都是情感饱满的,或有炽烈的爱国之情,或有浓浓的思想之意;另外也有许多的文章是道德、艺术和文化相融的传统经典作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深入挖掘文章中的传统文化与德育内涵,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与情感教育渗透,在提升学生思想品质的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比如在教学《过零丁洋》这首诗歌的时候,文章中主要是围绕“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展开深入分析的,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身上忠于祖国、至死不悔的民族气节,感受到赤诚的爱国之情,同时还可以接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和洗礼,使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在这一代学生身上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4 结语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为学生构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升学生自身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 陆超亮.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9(01).
[2] 李志仁.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J].山东青年,2018(12).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