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国
【摘要】在任何学习阶段,语文都是基础性的学科。而初中作为衔接小学与高中的重要阶段,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语文学科中,作文一直都是师生眼中的重点难点,因此,教师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但是目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困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困境;对策
引言:初中学生在一段时期内还保留的是小学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思维,因此,在学习写作时会遇到思路堵塞、无话可说等情况。但是在初中语文考试中作文占的分值比重较大,因此学生可能会觉得作文学习是一种压力。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困境以及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分析。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困境
(一)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在传统的写作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先确定题材,再拿出几篇范文,让学生阅读过后,简单讲解文章结构,之后便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作。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开始可能会迅速地提升学生的模仿与写作能力,但是长时间的重复教学会让学生失去耐心,从而对写作产生抵触情绪、厌烦情绪。这会让学生认为写作只不过是重复性的流程,不需要动脑思考或者是积累素材就能完成一篇中规中矩的作文[1]。
(二)学生写作功底薄弱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到的写作题材一般都是看图说话或者是简单叙述一件事情,不要求学生使用过多的修辞手法或者是升华主题、表达感情的内容。但是在升入初中之后,作文的要求便提高了许多。小学时期的写作习惯已经不能再套用在初中的作文中。与此同时,学校的图书馆并没有为学生提高太多的学习资料,或者说是阅读资料,并且借阅规则十分麻烦。但是有的学生可能没有多余的钱去购买自己想看的书籍,这也严重影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以及读书兴趣。
并且,家庭与学校都没有注重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事物的能力,因此许多学生在写作时会觉得无话可说。所以他们为了凑齐字数,达到教师要求的标准,往往會编造故事。这种不真实的生活经历会使得作文内容空洞无物、缺乏真情实感。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还这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学生的语文审美水平。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对策
(一)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灵感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因此学生可以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灵感,将生活中的真实经历作为写作题材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不论是光怪陆离的社会百态,还是神奇壮观的自然世界,都可以作为美好的事物被文字记录下来。并且,学生如果真的能认真地了解生活和观察生活,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是具有真实情感的,发自肺腑的[2]。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选择了《秋天的怀念》、《散步》等作为学习内容。而这单元的写作任务就是“学会记事”。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这一单元时,便可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事物的习惯与能力,从小事发散,悟出生活中的大道理。例如《散步》便是作者抓住家人平常而又温馨的散步日常来表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生在写作时也可以运用这种写作模式,以小见大,自然而然地流露真挚情感。
(二)注重素材的积累
初中学生要是想在写作中有话可说,就要在平常注重素材的积累。素材的积累不仅需要学生的大量的阅读,还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将这些题材中积累下来,成为自己的写作素材[3]。并且素材积累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并不是简单地读几本书就可以达到理想目标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克服懒惰性和懈怠性,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选择阅读的书目。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第二单元时,教材中所选择的课文都是名人传记,例如《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等。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时阅读这类作品,了解名人事迹。这样学生在写作时不仅可以模仿名家风格,还可以灵活运用素材,为议论文写作提供事例。
(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想让学生在写作中培养兴趣、主动进行作文练习。教师就要在课堂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写作时思路流畅、语言通顺。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部分单元的末尾会安排口语交际的内容,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讲述”、第五单元的“复述与转述”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这部分内容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先在脑海中理顺思路,整合出大纲内容,才能在表达时较为完整清晰。这对学生写作时的提纲练习有着很大的帮助。
结束语:总而言之,初中学生的作文能力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任务。教师应针对学生升入初中后的心理变化以及学习能力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提高作文课堂效率与质量,提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冯连强.初中语文课堂作文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
[2]贺思瑶.初中作文教学的交际化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3]徐丹.浅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和改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