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红
摘要:目前学校里对于小学体育的教育主要是对于技能的教授和对单一动作的练习,不重视体育教育的渗透和匹配效应。笔者认为应当明确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明确体育教育独特的对于育人的价值。体育教育让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得到提升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品质,使体育教学能够真正的成为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教育因素;缺失与回归
一、研究目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进行来深入的改革,当前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目前学校里对于小学体育的教育主要是对于技能的教授和对单一动作的练习,不重视体育教育的渗透和匹配效应,使得体育教育没有发挥其本身的作用。笔者对于体育教育中教育因素的缺失与回归问题进行来深入的研究,以此来明确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体育课特有的教育作用和价值,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研究方法
笔者采用观察法、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进一步了解小学体育教学中教育缺失的因素,以及根据缺失的教育因素进行回归研究。
三、结果与分析
本文主要对小学体育课堂进行教学的观察和调研,分析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育因素的缺失与回归问题。
(一)教师层面的因素
1.思想重视的不够
根据调查发现,体育学科的考核标准主要是依据高度、数量和长远等数据。而在评价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实施情况,会以比赛竞技的成绩来进行评价。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教师会在采用讲授的教学方式,,而为了在竞技中能得到良好的成绩,会带领少数表现优秀的学生加强训练来参加比赛。根据调查的统计结果来看,有55.45%的教师认为提升身体素质是最重要的,32.12%的教师认为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最重要的,由此可见体育课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观念依然占大多数,而体育课育人的观念依旧不够明确。
目前实施体育教育的关键因素是转变体育课程只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这单一的目标,只有让教师认识到学科德育在体育学科中的重要性,才能使体育教学回归到体育教育当中。
2.“安全第一”的束缚
由于社会和家长等多种因素导致体育教师首先考虑安全因素。为了课程的安全教师会过度强调纪律规范,部分“危险”的项目被取消,这使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协调感和力量等素质的下降严重,而这些运动技能往可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坚韧的意志力。从调查统计中可以看到86.12%的教师担心出现安全事故。经过进一步的了解,教学中若出现安全事故处理过程很繁杂,教师也缺乏政策和制度保障,导致教师很难放开手进行体育教学。
3.教学观念、行为滞后
体育教师往往会忽略能力和必备品行等教学目标的思考,导致教学中缺失体育教育的渗透和匹配的效应,体育课往往会成为简单的技能训练场。虽然有少部分教师注重体育教育,但是采取的方式枯燥单一,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导致体育教育的作用和价值缺失。
从调查研究的统计中了解到,52.21%的教师认为体育课应该首先考虑学生掌握哪些技能,只有34.71%的教师认为应该考虑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品质。由此可见技能教学依旧是教师关注的主要问题,依然存在着重技能轻养成的教学思维。然而在新课标当中强调了体育课程不仅是为了运动,更是为了教育,体育课程是以锻炼省体为手段,从锻炼身体的基础上促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不仅是身体或者运动的发展,更要重视人文的发展。
在有关“您认为上好已结体育课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的问题,从调查统计中可以看到排在前三的是“运动技能、练习方法、课堂氛围”。而“以学生为中心”排到了最后,由此可见教师还没有产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教师们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目标,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体育课的价值。
(二)学生方面的需求
1.能力与品行的缺失
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條件较好,且多数孩子为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谦让、脾气不好、自制力差等缺点,缺乏与同龄人的交往能力,吃苦耐劳和集体观念等意志品质薄弱。
2.锻炼习惯尚未养成
家庭和学校等多种原因导致学生缺乏上体育课的兴趣,上课积极性低下,没有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四、结论与建议
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帮助学生学会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所需要的体育情感和运动习惯。经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针对教育因素缺失的问题,找到回归教育本质的方法,是体育教学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和作用。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教育因素的回归途径
1.提高思想重视程度,教育教学同步进行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以往单纯注重技能和能力的教育,而忽略了体育的教育功能。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教育环节,给学生科学的运动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蛙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年纪小的特点,结合其现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出小青蛙跳荷叶的教学情境。青蛙跳跃的场景出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让孩子们自然的了解并掌握跳跃时的动作。同时也可以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如青蛙是有益动物,能够保护庄稼,让学生知道应当保护动物和珍惜劳动成果。
2.注重教学目标制定,依据目标设置教法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评价、鼓励和指向等多方面的作用。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包括认知、情感和技能。具体且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体育的技能以及品格,让学生拥有坚持、合作、顽强等品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运用不同方法育人
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和任务,而采取的有计划的,老师和学生会产生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的总称。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着不同的育人功能。
例如探究法,可以让老师在讲解游戏“两人三足”教学当中,可以改变由老师一味讲解游戏规则和技巧,而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发现和解决问题。
4.创新使用体育器材,发挥器材育人功能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的运用体育教材,即能提高教学的效率,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玩“丢沙包”的游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来思考,沙包可以有哪些玩法,学生们会很快的发散思维,想出各种玩法:有些表示可以用沙包玩跳房子的游戏;有的表示可以把学生分为两组玩躲沙包的游戏;还有些表示可以当作手绢来玩丢手绢等。同样的器械可以有不同的玩法,这样不但丰富了游戏的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在思考和游戏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
5.运用多元评价体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在课堂教学当作,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检测学生所吸收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过去的评价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容易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教育效果不明显。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可以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对不同的主体进行评价,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教育因素的回归建议
1.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体育教师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不但要重视学生的技能结果的教育,更要重视学生的思想过程的教育,
2.学生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主体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求体育教师要熟悉掌握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特点,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和练习方法。
3.教法运用是目標达成的保障
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4.不同教材具有独特育人功能
教师要善于分析教材特点,根据教材制定适合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史永刚. 探究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缺失现象透视及其回归[J]. 祖国, 2018(6): 119-119.
[2]张岩松. 高校体育教育中生命教育的回归研究[J]. 卷宗, 2018, 008(034):194-195.
[3]闫 静. 运用合作游戏辅助小学体育教学研究[J]. 明日, 2018, 000(024):P.297-297.
[4]王萍. 如何构建以趣促学的体育课堂[J]. 学苑教育, 2019(17):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