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论指导小学生习作

2020-09-10 18:36蔡仁芳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蔡仁芳

摘要:信息化的时代要求每个人都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这种表达能力不只是口头语言的表达,更重要的是书面语言的表达。在学生时代,语文教学需要对学生表达能力培养担负责任,学生未来是否能够适应信息化时代书面写作能力的要求,很大程度取决于语文教师的正确教学策略。为促进学生习作能力提升,教师需要以核心素养理论来支撑自身习作教学,从激发兴趣、培养思维意识、保持写作信心出发,帮助学生建立写作的初级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习作教学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论指导小学生习作的现状

(一)学生写作积极性不充足

小学生在写作方面缺乏积极性是一个普遍现象,许多教师把这种问题的出现归结于小学生自律能力差、语言积累不够、缺乏写作素材等原因。其实,存在这样想法的教师只是在主观上推卸责任,为自身习作教学能力不足找借口。真正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语文教师缺乏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并不是学生主观上缺乏写作积极性,而是教师没有通过合适的方式将学生的积极性释放出来。

(二)教师评判作文的方式存在问题

学生辛苦完成作品是否能得到教师的尊重,是小学写作教学中迫切需要得到关注的一个问题。许多教师在学生作文评价中为了节约时间而草草了事,这对学生是严重的不负责。对学生来说,他们所期望的事情并不是教师给与自身的成果有多高的评价,而是希望通过教师的评价,发觉到自身辛苦的成果受到了教师重视,从这点可以发现,学生的心理世界是非常敏感的。许多教师忽视了这种敏感,使得学生的信心与乐趣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三)写作练习时间缺乏

写作练习时间缺乏,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没有得到重视的一个重要表现。许多教师忽视了写作启蒙对于学生写作兴趣、写作基础、写作能力的重要意义,片面地认为写作教学的任务应该放在中学阶段。这种思想表现为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学生进行写作实践的时间被压缩,机会被降低。这不利于学生在启蒙阶段写作基础的培养,而把写作教学的任务全部推给中学教师是一种不恰当的行为。

二、以核心素养理论指导小学生写作的益处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将语文核心素养理论运用于小学写作教学,不仅对学生写作能力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对其思维能力与思想意识的提升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语文核心素养理论下,学生获得的成长不单在学习成绩提升,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正确的思维意识与行为习惯得到了很好锻炼。这也符合了教育的永恒追求,即经过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是心地善良,品行端正、追求正义的人类。

(二)促进学生表达能力提升

思维意识的发展,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能力去表达自身观点。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育中,许多学生形成了腼腆、害羞的性格,不善于在人前表达自身看法和观点,甚至在有些时候,由于自身不善言谈,导致利益受到侵害。而写作把口头语言的形式转变为了书面语言,当这种能力获得提升后,口头语言的表达也必然会获得提升,从而使学生能够准确表达自身的思想。

三、核心素养理论下小学习作教学策略

(一)以激发兴趣为起始,提升学生热情

人只有具备了热情才会投入自身所追求的事业,在写作教学中,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兴趣,那么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师也会束手无策。因此,在写作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一定要以激发学生习作乐趣与热情为首要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许多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如,让学生观察有趣的事物或是现象,激发其写作表达的欲望;利用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其探讨某一事物或者现象;利用教材文本引发学生的感悟,从而激发其表达欲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守株待兔”读后感写作教学为例。教师在利用该课给学生布置读后感写作任务时,一定要先从激发学生求知欲与思考能力出发。教师可以提出思索问题,作为学生读后感写作的灵感,如“如果宋人第二次等到了兔子,第三次也等到了兔子,第四次又等到了兔子,他还会被宋国人笑话吗?”以此为基础,从而激发学生思索的乐趣。

(二)以积累素材为契机,提升学生思维意识

习作素材的积累,是使学生在写作中保持信心的源头。如果没有素材积累,学生的写作过程就会变得无比艰难。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格外注重从各个方面为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与此同时,素材积累过程也是学生开拓眼界,培养思维意识的过程。教师应该选择具有积极意义,表达积极价值观的写作素材进行讲解,不仅为学生写作奠基,更为学生思维意识、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的培养做出重要贡献。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写作实践“我的自画像”教学为例。教师在以此为题进行写作实践前,可以先给学生讲述一些古今中外的人物事迹,并从中发掘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高贵品质,从而启迪学生的心灵,帮助其树立追求的目标与向往的人物形象,并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其塑造高尚人格。

(三)以写作评价为动力,保持学生信心

写作评价是写作最后的环节,也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其决定了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够得到何种的认可与重视,并为其下次写作实践积累经验,提供动力与信心。教师在评价中切忌千篇一律,对所有学生做出一致的评价,而是需要在审阅中,仔细思考哪些内容是学生付出了的真情实感,哪些内容是学生希望得到教师评价的部分,哪些内容是学生期望得到教師鼓励的部分,教师只有深刻理解了评价的方式与意义,以及学生写作的内容,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实践“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为例。该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回忆,并书写曾经发生过的有意义的事件。在此写作过程中,必然会蕴含学生最真切与朴素的情感,教师需要发掘其中的情感,给与学生合适准确的评语,如,“好可惜啊,如果当时能够……”“老师小时候也经历过和你相似的事情,当时老师是……”“看完这一段,真的好感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责任不仅在于教给学生正确的写作格式、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思维意识,开拓学生的眼界,给与学生作品正确的尊重,保持学生的写作信心。只有做到这些,教师的写作教学才算符合核心素养的理念与学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吴月圆,钟晓杰.桎梏、追问与消逝:核心素养下习作状态开发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03).

[2] 丁莉莉.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和策略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8(8).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