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达
目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全面加强劳动育人提供了根本遵循。准确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拓宽劳动育人实施渠道,精准建构劳动育人联动机制,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实现家校合作是全面推进劳动育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家校合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劳动观念
劳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学校在加强劳动教育的同时,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这种观念的实现,需要关于劳动本质的正确认识,也需要以学校作为主体引导,家庭作为基础单位的双向联动机制。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积极架构家庭—学校责任链条,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和技能培养,树立崇尚劳动的优良家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立足学校、立足家庭,坚持五育并举,增强家长和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劳动知识技能的简单问题,而是让学生真正做好参与劳动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并且自觉地确立职业生涯的定向问题。劳动教育观念的确定,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所以,需要学校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正确引导,也需要家庭教育中避免对于劳动教育的疏忽和误区。
学校需要建立由校长全面负责,德育部门具体协调,班主任、部分优秀科任教师、学生、家长组成的家校教育工作小组,形成完善、健全的家校组织机构,构建以“学校家长委员会—年级委员会—班级委员会——家校联系手册”为纵线,特色家校活动(个案沙龙、劳动教育培训会、家校论坛、家长联系手册、劳动教育校本研发等)为横线的网状型家校共育工作架构。通过网格化管理模式和劳动课程、活动的具体实施中渗透新时代劳动育人的重要意义,从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机制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形成相互支撑的劳动育人实施途径。
二、家校合作,重视劳动实践与课程评价
课程和实践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需要重视对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坚持独立设课和学科渗透相结合,打破课堂内外、家庭—学校、校园内外的边界,拓宽劳动教育实施渠道。通过家校协助、引导、合作、交流等方式增强劳动教育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劳动课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本领。
评价和监督是劳动教育实施的重要保障。不仅要做到评价有标准、有保障、有力度,还要重视评价先导的意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布置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作业,把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正确引导和鼓励学生勤于劳动,增强家长和学生的劳动意识。学校需要努力探索劳动教育新途径,逐步推动手段多元化、媒介多元化、评价多元化的校本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课程研究与开发,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具体实践和课程评价中,需要更加侧重对学生兴趣爱好的评价和引导,以鼓励教育为主导,以综合素质评价为标准,以家庭—学校为单位,通过评价体系来实现,如:“321劳动实践”评价体系。
“3”是指三张照片。劳动实践活动中,学校可以向每个家庭赠送三张照片。一张参与活动的集体照,一张家庭亲子劳动合作照片,一张学生与制作(劳动成果)的合照。这些照片将评价体系物化,也为每位家庭提供了学生成长的宝贵记录。
“2”是指两项了解。劳动实践结束后,学校指导教师将会对参与家庭进行跟踪调研,一是了解对本次实践活动每个家庭的意见和建议,将作为劳动实践活动总结进行评价;二是了解基地活动对家庭的影响,特别是劳动教育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亲子关系的改善。促进学生家长反思与内化的同时,做好评价记录。
“1”是指一个提议。引导和挖掘学生家长充分利用家庭资源进行劳动教育。家长在实践过程中向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利于学校劳动教育和家庭教育工作的改进和完善,使家庭教育活动和劳动实践活动越来越丰富、有趣。
三、家校合作,拓展劳动育人综合实施路径
为了能够协调学校—家校互动框架正常运转,全路径推进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学校需要融合社会多方力量,通过家庭、社会、学校,融通学校教育课程与活动的整体机制。让社区、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合作理念得到保障,让学校管理、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家长互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并发挥真正的效应,全力完善家校合作良好运行机制。
一是以学校劳动教育为主导,学校起到了主导和支撑的作用,加强劳动教育在课程建设中的份量和比重,灵活安排劳动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协调各方力量保障劳动教育的开展和实施。二是以家庭劳动教育為基础,坚持用好劳动教育的家庭路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因地制宜地布置家务劳动作业,并与亲子活动、家风教育相联系,从而增强家长和学生劳动意识。三是以社会劳动教育为支持,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通过开放性的实践活动场所和社区服务机构增强学生的多元化劳动体验,保障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广泛性。各方主体相互补充和衔接,能够增强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实践劳动、生涯规划活动等劳动实践能力,齐抓共管,充分发挥劳动育人的价值导向和综合育人的联动功能。
新时期,探索家校合作的劳动教育新模式,不仅要准确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实质,重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总体要求,而且要建构全新的劳动教育体系,强调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挖掘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形成齐抓共管、多方协同、家校合作的劳动教育育人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