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玉
摘 要:交际语境写作,是指为达成特定交际目的,针对某个话题,面向明确或潜在的读者进行的意义建构和书面交流(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P55)。交际语境写作包含话题、作者、读者、目的、文体五要素。作为一种交流性写作,写作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写作对象,即读者。作者要在与读者的对话中展现自己的意图,达到自己交流的目的。作者心中的“读者意识”塑造着作品应有的内容和形态。
关键词:交际语境写作;读者意识
当前高中生写议论文普遍存在代圣人立言、假大空的缺点。学生写作热情不高,写作时更多地自顾自话,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人,而从不考虑自己是谁、写给谁。文章只有观点,以及自己绕着观点自圆其说,却没有考虑受众的感受。读这样的文章,俨然一个大学者高屋建瓴地向读者灌输看似高大上的三观,实则空洞乏味,还略微让人感到不适。因为语气坚定,不容人反驳。这主要是由传统的以文章为中心的写作教学造成的。
传统的以文章为中心的写作教学忽视读者,只顾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考虑受众。这种写作方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以读者为中心的交际语境写作是当今写作教学的发展方向。最近五年的全国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趋势是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在特定语境中,针对特定对象发表自己的观点,带有明显的交际写作特征。近五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除了2016年漫画题,其余四年都是书信和演讲稿这类交际性强的情境作文。这也体现了高考作文考查的方向是考查学生的交际性、交流性、社会性。
交际语境写作,是指为达成特定交际目的,针对某个话题,面向明确或潜在读者进行的意义建构和书面交流(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P55)。交际语境写作包含话题、作者、读者、目的、文体五要素。其核心是读者。
读者影响着作品的生成以及作品意义的建构。读者在写作中主要指两类读者:一类是作品生成中作者的写作对象,如书信体的特定写作对象,演讲稿中的特定受众群体;一类是隐含读者,即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预设的理想读者或作品生成后的受众。2015-2019年全国高考作文的限定文体主要是书信和演讲稿。这些文体写作对象很明确。作者在写作时均应考虑读者和作者的关系读者对话题的看法,读者对写作目的影响。即在写作中应追问以下几个问题:1.我是写给什么人看的?2.我写哪些才是读者感兴趣的?3.我用什么方式可以更好地与读者交流。这些问题将对作者的写作起到很好的监控和启发作用,使写作自然流畅地推进,既体现了文章交流的本质,又能使作者的观点以读者乐于接受的样态出现。
以2015年全国Ⅰ卷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起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密个人信息。
这篇材料作文的话题是交通违章,作者是明华(虽然没有具体限定,鉴于近五年大部分高考题设定的写作对象是高三学生,我们姑且认定这篇材料作文的限定作者为高三学生),读者可以是小陈、老陈和相关方(交警、网友等)。目的是为了探讨伦理语境中的规则意识。文体是书信体。写作中,不同的读者意识决定着语境交流的不同方向,影响着语言的选择,决定着行文的最终结果。
以小陈为写作对象,我们得理解小陈作为话题漩涡的中心,她的行为受到各种非议,有“捧”的,说她“大义灭亲”,有“杀”的,说她不孝。以老陈为写作对象,我们也得理解老陈作为舆论指责的核心,他的行为饱受批评。但不宜对老陈大加鞭鞑,这很可能会引起读者的反感,造成交流的中断。以交警为写作对象,我们要清楚交警作为此次交通违章矛盾双方(父女)的协调者,他将此事发在官方微博上,这也为他惹来争议。写作时应充分考量不同读者的不同关注点,从他们的关注点切入,理解小陈对父亲深层的爱,老陈隐约的不满以及交警希望此事能警戒其他违者的想法。而后以一位知己的口吻跟他们进行坦诚的对话,使作者、读者双方的思想在交流中达到高度的融合,生成作品。
培养学生在交际语境写作中的读者意识,除了在作品生成中引导他们始终关注“我为谁写作”,设身处地地为读者着想外,还应积极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读者的存在。如可以鼓励学生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写信,甚至还可以要求他们贴上邮票,寄给朋友,在与亲人、朋友的亲切交流中感受对象意识的重要性,感受写作的魅力。还可以将语文课前5分钟定为演讲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对着自己的同学演讲。在演讲中,学生自然会思考如何与同学交流,才能引起情感的共鸣。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向班刊、校刊或其他规格更高的报刊杂志投稿,让学生的作品进入公共话语空间,拥有更多的读者,让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感受在公共话语空间言说的魅力。
董卿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新闻类总决赛的最后点评中说道:在未来的漫长的一个职业生涯当中,我们每天都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为谁在说话,我在说些什么,我怎么去说话。这不仅适用于主持人,也同样适用于当代的高中生。作为祖国的接班人,当代青年也肩负着时代和社会的历史使命,也应该努力成为新时代立德、立功、立言的一个好的发声的人。而青年人如何发出自己的时代强音,发声前务必先考虑:我在为谁说话。
参考文献
[1]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M].北京:語文出版社,2016:55
[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新教材必修阶段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Z180218(福建教育学院资助)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