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文
摘 要:新课改更为注重的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但是原有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却执着于死记硬背与单调记忆,教师很难以学生的创新思维去做好发展。本文探讨了创新性思维在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中的应用,并由求同思维、求异思维、转向思维、逆向思维展开探讨,着重培养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让学生在创新性思维引发模式下认识中学化学知识的学习魅力。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解题方法;解题技巧
新课标注重的是学生综合性的学习,它要求学生通过创新性思维引发去完成自我学习方式的改变。这会帮助学生在主动探究、不断学习过程中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学生也会基于对于问题的理解最终提升自我素养。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重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基于中学化学教学让学生在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过程中创新原有的化学知识学习模式,主动要求学生克服某些困难。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追求化学课堂变革,融入创新性教学思维。
一、着重求同思维发展
所谓求同思维,这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某一材料出发。通过不断探索,理解问题正确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教師在教学某些化学计算题时,可以由求同思维去对学生进行引发。学生会自觉地深入到化学计算题内,并知晓一题多变与一题多解模式下的化学计算题运算技巧【1】。
例如在教学时,教师就给学生引入了如下三道题目――①含有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共有100克。在氢气的气流中充分加热之后,还剩余残余物96克,请问混合物中含有多少的氧化铜?②在KCl和KI的混合物中,一共有混合物2克。将其溶于溶液之后,通入适当的氯气充分反应。将溶液蒸干,得到残渣为1.65克,请问反应中用去的氯气为多少克?③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含有30毫升的氧气,将其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反应后的气体总体积为34毫升,请问一氧化碳有多少毫升?对于这三个问题来讲,教师在教学时并不应该急着要求学生给出答案,而是可以先鼓励学生观察一下这三道题目的异同点。学生通过分析可以理解到这三道题目的反应前后都存在固体或者气体的差值,所以这三道题目也属于同一种计算方法。对于这几道题目的解题过程来讲,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析一下反应物前后的变化关系。之后再按照其变化关系,结合等量法进行求解。通过求同思维发展,帮助学生掌握化学题解题技巧。
二、发展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又被称为扩散型思维,它是指教师在教学时按照某一道题目的不同发散点,要求学生搞懂问题答案的一类教学方法。求异思维发展点有着众多方式,教师可以由属性关系做出发散。结合各化学知识的学习规律,让学生在思维发展过程中理解其基本关系【2】。这样的发散思维能够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索某些新知识点,学生也便于在化学课堂上了解到更多的学习方法了。
例如在教学某道题目――已知在溶液中含有铁的氯化物,使其和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最后得到沉淀物2.56克,请问该氯化物是FeCl3还是FeCl2?对于这样一道题目来讲,他们明显知道该道题目的解题方法是较多的。教师可以结合比例法、代数法、十字交叉法等方法去对其作出讲解,让学生搞懂该道题目的解题关键。例如在应用代数法做出求解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一下铁的氯化物的基本性质。对于氯化亚铁来讲,其没有像氯化铁那样极强的氧化性,所以学生在学习时也会由此作为突破口进行学习。教师不妨在教学时仔细要求学生比对一下氯化铁和氯化亚铁的区别,将其知识点做好总结。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发现氯化亚铁是呈黄绿色的一类晶体,而氯化铁则是一类共价化合物,它大多是黑棕色的。氯化亚铁极易吸湿,而氯化铁则具有强烈的溶水性,氯化亚铁常被人们用于污水治理。在比对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到了氯化铁与氯化亚铁的性质,更知晓了求异思想在化学课堂上的应用意义。结合求异思想发展,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会基于更多地选择去进行自我探索。他们会将一些化学知识点进行整理,最终形成一种新的学习思路。教师在教学时应由求异思维去对学生做出引发,帮助学生掌握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三、活用转向思维
所谓转向思维,这又被称作是等效思维。它实际上是学生结合自我学习认知,完成思维发散的一类过程。在转向思维发展模式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探索某些未知的化学知识学习领域。学生的思维不会被常规的思路所限制,他们会在求解新问题中寻找到自己思维新的突破口。教师在教学时也要努力由转向思维去帮助学生搞懂某些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应用已知条件或者某些未知条件做出合理变迁,结合其不同的解题方法去帮助学生搞懂知识学习要点【3】。
例如在教学如下一道题目――已知在一定质量的氯化钡溶液中加入一些密度为1.45g/cm³的硫酸,当加入的硫酸与氯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时,那么溶液的质量和原溶液的质量相等,请计算一下硫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对于该道题目,学生乍看之下很难找到其解题要点,他们也很容易将题目中的一些条件弄混淆。教师在教学时不妨引导学生关注一下该题目的中心,让学生辨别此类题目的转向思维解法。由于氯化钡会和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当硫酸和氯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为盐酸。学生会建立如下几个变量关系――氯化钡溶液和盐酸溶液肯定是相等的,其次,氯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反应过程中硫酸溶液的质量必然会等于硫酸钡的沉淀量。在搞懂了这几个基本的变量关系之后,学生在解题时也不会因为茫然无措而无法成功解答出题目了。接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建立这两个变量之间的位置关系,使解题过程变得更具技巧性。帮助学生结合物质量浓度与加入硫酸的体积作为一升,最终成功求解出硫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就是6.22mol/L。在求解某些化学题目时,如果单从一方面无法对其进行切入,那么教师也要尝试着从另一方面去对其进行引入。由及时的转向思维,去帮助学生理解某些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自我思维的扩展,掌握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四、搞懂逆向思维
从前向后去思考问题的学习方法为正向思维,而从后向前依次倒推的则为逆向思维已成为教师教学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它能够使学生基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新型解题道路。学生也愿意在学习时从相反的方向去搞懂问题,这能够突破以往的问题解决办法。教师在教学时应由逆向思维发展道路去帮助学生认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案,不局限于某一道题目的死板记忆,使学生活用逆向思维。
这样的创新性思维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思维辩证性,学生也不会因为长期的定向思维做题模式而出现一些思维定势。例如在教学如下一道题目――已知将0.8mol的CO2通入到1.0mol的NaOH中,充分反应之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为多少?对于该道题目的解题方法来讲,学生若局限于正向思维,那么他们大多会按照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物质量去对其进行探索。因为一摩尔的氢氧化钠生成0.5摩尔的碳酸钠,用0.5摩尔的二氧化碳又剩余0.3摩尔的二氧化碳。在生成碳酸氢钠时,则又要耗费0.6摩尔的二氧化碳,所以他们会结合这些方法解决出问题。但是从另一层面来看的话,由逆向思维去进行解题就显得十分简便了。教师可先要求学生分析一下二氧化碳和碳酸氢钠的关系,结合其物质量的比值去进行解题。接着应用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的反应,求解出碳酸钠物质的量。在这样一种转变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会像以往那样固定,他们会结合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过程去探寻物质的量关系。教师在教学时应活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整理相应的化学知识框架,由逆向思维发展过程去开创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将化学题计算过程变得更为简便,帮助学生掌握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
对于中学阶段的化学计算题来讲,单靠某些固定的解题套路是无法将其摸透的。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由一种思维创新模式去鼓励学生对问题做出认知,结合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求同思维、转向思维等基本思维方法去对学生做出教学。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忽略的一些计算要点,让学生结合自我学习特点去对某些学习过程做出认知。这样的思维发展路径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化学题目解题的一般方法,教师要着重学生创新性思维形成,提高学生的化学解题正确率。
参考文献
[1]张桂荣.论在问题解决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1.
[2]孙建军.综合分析法在解题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2012,000(001):76-76.
[3]赵建明.解题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新一代(下半月),2010,000(009):22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