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88年,天水市政府恢复公祭伏羲大典,1989年后,天水伏羲祭祀活动发展为全国最大的公祭伏羲活动。2005年,祭祀规格升格为省祭。2006年5月,伏羲庙祭祀礼仪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值得一说的是,天水伏羲庙祭祀礼仪是甘肃省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唯一一个民俗礼仪。天水新阳唢呐艺术已有几百年历史,历代均有改革,逐渐形成一整套约定俗成的曲目,有社会习俗的特点,又构成社会变革的重要内容。新阳唢呐艺术中,胡大鼓乐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唢呐班子,多次担任伏羲祭祀活动中唢呐演奏。胡大鼓乐队有曲牌同意,吹奏规范等特点,每年都活跃在新阳地区及天水、麦积等地。
关键词:伏羲文化;祭祀乐舞;民俗文化 ;新阳唢呐;曲牌
一、伏羲祭祀活动简介
1.伏羲祭祀活动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对伏羲的祭祀始于秦早期。明初,卦台山被列为伏羲的陵墓,民间祭祀活动已经有了。
1988年,天水市政府恢復公祭伏羲大典,1989年后,天水伏羲祭祀活动发展为全国最大的公祭伏羲活动。2005年,祭祀规格升格为省祭。2006年5月,伏羲庙祭祀礼仪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值得一提的是,天水伏羲庙祭祀礼仪是甘肃省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唯一一个民俗礼仪。
4.伏羲祭祀活动中的乐舞活动安排
在伏羲祭祀活动中,乐舞告祀部分,安排了天水极具特色的民间乐舞表演,其中包括夹板舞,滩歌旋鼓,秦安蜡花舞,地摊秧歌,戏鳖。背景的音乐则用唢呐来演奏,唢呐表演部分由新阳镇家胡大山鼓乐队担任的。
二、新阳唢呐知识背景介绍
新阳唢呐艺术已有几百年历史,历代均有改革,逐渐形成一整套约定俗成的曲目,有社会习俗的特点,又构成社会变革的重要内容。
新阳唢呐艺术中,胡大鼓乐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唢呐班子,多次担任伏羲祭祀活动中唢呐演奏。胡大鼓乐队有曲牌同意,吹奏规范等特点,每年都活跃在新阳地区及天水、麦积等地。主要以民间祭祀、庙会、婚嫁、丧葬等重大节日或红白事情中用。
三、关于新阳胡大鼓乐队的组织方式及表演程序
1.新阳胡大鼓乐队背景介绍
新阳胡家大山鼓乐队,简称胡大鼓乐队。始于20世纪60年代左右,是由1962年给皮影戏伴奏的吹响乐队演变发展而来的。
随后,经过对曲牌曲谱的抄写总结,对各种活动曲牌的安排总结,乐曲的规整和统一,演出形式的排练等,便逐步形成了现在所见到的这种固定的演奏模式。
(1)胡大鼓乐队表演活动范畴
首先,伏羲祭祀典礼,是胡大鼓乐队最重要的演出活动。
其次,胡大鼓乐队还活跃于民间红白喜事,庙会之中。
(2)胡大鼓乐队吹奏乐曲总结
经过我的实地考察和了解,新阳胡大鼓乐队所选用曲牌音乐,大多源于戏曲曲牌,经过一些曲谱上的修改和乐队演奏的编排,最终形成一套属于自己乐队的演出曲牌。通常用秦腔中的“欢音”、“苦音”对曲牌进行归类。
大致是这样归类的,“红事”、祭祀、庙会多用“欢音”曲牌音乐演奏。“白事”多用“苦音”曲牌音乐演奏。
“红事”中常用的曲牌有:
《大开门》、《小开门》、《厅前议》、《寿宴开》、《敬酒曲》、《绣荷包》等。
“白事”中常用曲牌有:
《柳生芽》、《哭皇天》、《柳青娘》、《孟姜女哭长城》、《安葬曲》
祭祀,庙会活动常用的曲牌有:
《耍孩儿》、《太子游宫》、《马道仁》、《将军令》、《小柳摇金》(就是《柳摇金》)、《水龙吟》、《朝天子》、《流水》、《菩萨咒》等。
伏羲祭祀活动中唢呐曲目安排:
《耍孩儿》、《太子游宫》、《马道仁》、《将军令》、《小柳摇金》、《水龙吟》、《朝天子》、《流水》。最后,以一曲《朝天子》作为整个祭祀活动的结束曲
2.胡大鼓乐队基本信息
(1)人数
乐队总人数在28人左右,一些小型的“红事”和“白事”一般由10到15人组成,大型的祭祀,和庙会活动一般由20到25人组成。2012年六月“卦台山”伏羲祭祀典礼是由25人组成的唢呐演出队伍。
(2)乐器类别
在胡大鼓乐队这只演奏队伍中,包含的鼓吹乐所用的主要乐器,分布合理,规范,同时很注重传统,强调了各种场合的演奏效果。演奏乐器主要是高音唢呐,伴奏乐器有锣,鼓,镲,碰铃,木鱼。其中,锣包括了:立式锣鼓、大锣、中锣、小锣;鼓包括了:大堂鼓、小堂鼓;镲包括了:大镲、中镲、小镲。
3.乐队乐器分布
胡大鼓乐队对于乐器分布,是这样安排的(以2012年伏羲祭祀典礼为例):小唢呐10把;鼓两个,其中,大堂鼓一个小堂鼓一个;锣五个,其中,立式锣一个,大锣小锣各一个,中锣两个;镲5个,其中,大镲一个,中镲和小镲各2个;木鱼两个,碰铃一个。还有一个总指挥。
四、新阳唢呐的现状和发展
在新阳镇以及周边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除了农耕之外,大多都被各种民俗活动充实着,如庙会祭祀,婚丧嫁娶等。这样算来胡大鼓乐队一年的活动会十分频繁,渐渐地,唢呐演奏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乡俗礼仪。
就现状而言,频繁的民俗活动积极的推动了新阳唢呐继续发展的脚步,同时我国的传统音乐也在乡间田野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传播,这对拓展和丰富鼓吹乐的内容以及形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
参考文献:
[1]陈勇《中国唢呐历史考索》,中国音乐学[J],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2]《中国音乐辞典》,人们音乐出版社[M],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3]姚南《关于唢呐曲牌的应用》,戏曲之家[J],湖北省戏曲家协会主办
[4]杨凌云《京剧唢呐曲牌的源流,分类及应用》,戏曲艺术[J],中国戏曲学院主办
[5]项阳,张咏春《从<朝天子>管窥礼乐传统的一致性存在》,中国音乐[J],中国音乐学院主办
[6]项阳《小祀乐用教坊,明代吉礼用乐新类型》,南京艺术学院学报[J]
[7]刘勇《中国唢呐艺术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M]
[8]高长春《浅谈唢呐的传承与发展》,天津音乐学院[D]
[9]赵宴会《苏北赵庄唢呐班研究》,中国音乐学院学报[J]
[10]王小峰《20世纪末的中国鼓吹乐研究》,星海音乐学院学报[J]
作者简介:
陈璐(1988—),性别:女,甘肃省天水市,专业:艺术硕士(音乐)
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中教一级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 音乐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音乐学。
本文系天水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规划课题《天水伏羲祭祀活动中乐舞形态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TS[2016]GH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