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叠字体【叨叨令】

2016-03-25 05:39王艺翰
关键词:北曲中国戏曲曲牌

王艺翰

摘要:叠字体【叨叨令】是【叨叨令】的变体。与正体相比,此体同样为七句五韵,但每句正字有九个,句式整齐,除五六句外,基本句式为“○儿●儿,○○◎◎韵”,每句基本格律为“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去”。在重叠句五六句中,此体除【叨叨令】的常用标志“也么哥”一词外,还常带有“兀的不”、“X杀人”二词,且X为仄声字。叠字体【叨叨令】仅用于剧曲中北套,并未见于南北合套及散曲。且用此体时,经常使用借宫的手法,借入中吕宫和般涉调。

关键词:中国戏曲;叠字体;叨叨令;北曲;曲牌;借宫

中图分类号:I23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5)02-0016-05

何为叠字体【叨叨令】?《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卷三十三收【叨叨令】四体,其中第二体以《长生殿·哭像》为例,并注明:“次阙通章用叠字法”,叠字法的使用是此体【叨叨令】的标志。已故戏曲研究学者郑骞先生也使用“叠字体”来命名此体【叨叨令】,先生在《北曲新谱》中称:“此章又有叠字体,如《西厢记》‘见安排着车儿马儿曲。”〔1〕

明清时期的《太和正音谱》、《北词广正谱》、《钦定曲谱》以及近人吴梅先生的《南北词简谱》、郑骞先生的《北曲新谱》、唐圭璋先生的《元人小令格律》等均只分析正体【叨叨令】格律,而未详尽论述叠字体【叨叨令】。本文试从三方面分析之。

一、叠字体【叨叨令】的正衬

通行的《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叨叨令】属于叠字体,兹录如下: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什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扭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以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①

此曲的正字平仄和《太和正音谱》所列【叨叨令】格律不同,后者用邓玉宾小令(白云深处青山下)为例,非叠字体【叨叨令】,所列格律如下:

平平平去平平去。平平上去平平去。平平上去平平去。去平上上平平去。上上上上去平,上上上上去平。平平平去平平去。〔2〕

清代王奕清等奉召所编的《曲谱》(后人谓之《钦定曲谱》或《康熙曲谱》)所举之例与《太和正音谱》同,但“也么哥”作“上平平”,末句作“上平平平平平上平平去”,并注“‘丈字无去声,旧谱误”〔3〕。其实末句不可能正字字数那么多,《钦定曲谱》有误。

吴梅先生认为叠字体【叨叨令】和正体相同,他在《南北词简谱》中说:“自《西厢·长亭》折用叠字句后,词人辄喜用之,究其实仍七字句耳。”〔4〕如果用《太和正音谱》、《钦定曲谱》所举【叨叨令】正格和《西厢记》的正字格律作对比,可知格律不同,因此叠字体【叨叨令】属变体,吴梅先生论述有误。

参照《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可知,除以月令承应为例的第一体外,其他三支【叨叨令】前都注“又一体”。“又一体”是词的概念,《钦定词谱》中的“又一体”是“其句法字数有异同者则据而注为又一体”②。由此可知,《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里只有第一体为正体,包括叠字体【叨叨令】在内的其他三支均是变体。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所举叠字体【叨叨令】的例曲为《长生殿·哭像》【叨叨令】,它的创作极具规范,合乎格律,因此作为例曲较有依据。但是,《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对这支《哭像》【叨叨令】的正衬标注又和通行的《古本戏曲丛刊》本不一样。后者标注的正衬如下:

不催他车儿马儿,一谜家延延挨挨的望;硬执着言儿语儿,一会里喧喧腾腾的谤;更排些戈儿戟儿,一哄中重重叠叠的上;生逼个身儿命儿,一霎时惊惊惶惶的丧。兀的不痛杀人也么哥,兀的不痛杀人也么哥!闪的我形儿影儿,这一个孤孤凄凄的样。

上文已述,叠字体【叨叨令】是变体,则其格律和正体不同,但《古本戏曲丛刊》本的《哭像》【叨叨令】却乱分平仄,将此曲往正体格律生搬硬套。虚词较少作为正字,而此格却把“不”、“着”、“些”、“的”等虚词作为正字,可知有误。

《哭像》【叨叨令】的真正正衬应该按《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排定,具体如下:

不催他车儿马儿,一谜价延延挨挨的望;硬执着言儿语儿,一会里喧喧腾腾的谤;更排着戈儿戟儿,一哄中重重叠叠的上;生逼个身儿命儿,一霎时惊惊惶惶的丧。兀的不痛杀人也么哥,兀的不痛杀人也么哥!闪的我形儿影儿,这一个孤孤凄凄的样。

另,《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卷三十四中所收高宫套曲15套,以【叨叨令】入套的有4套。其中也出现了叠字体【叨叨令】,是以月令承应套曲为例,正衬如下:

则见那傍垂杨舟儿舰儿,衔着尾參参差差的缆。播薰风兰儿蕙儿,透着脑氤氤氲氲的泛。萃和声弦儿管儿,迎着耳清清泠泠的沨。列班行鵷儿鹭儿,委着珮从从容容的站。兀的不快乐杀人也么哥!兀的不快乐杀人也么哥!尽迂儒笔儿砚儿,信着手淋淋漓漓的蘸。

两相比较,就可知叠字体【叨叨令】亦为七句,第五六句也是叠句,且有“也么哥”(亦作“也波哥”、“也么歌”、“也末哥”)的标志,真正正字安排应如下:

○儿●儿,○○◎◎韵。○儿●儿,○○◎◎韵。○儿●儿,○○◎◎韵。○儿●儿,○○◎◎韵。○儿●儿,○○◎◎韵。兀的不●杀人也么哥。兀的不●杀人也么哥③。○儿●儿,○○◎◎韵。(其中“●”表示仄声,“○○◎◎”表示AABB型形容词)

叠字体【叨叨令】与正体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两句叠句外,其他五句句式一致,且词性为:“名词+名词,形容词+名词”。前两个名词都是双音节且都带标志性的“儿”字,形容词为AABB型,最后一个名词为单音节名词。

二、叠字体【叨叨令】的格律

要探究曲牌的格律,先要明曲谱。戏曲研究大师吴梅先生在论及北曲的作法时如是说:

要识曲谱……清初如《大成宫谱》、《钦定曲谱》之类,虽多所发明,而按诸各家之说,其间尚费斟酌。且《啸馀谱》、《吴骚合编》等书,其于北词,往往不点板式,而以衬作正,以正误衬,不一而足,令人无从遵守,故《啸馀谱》之北曲谱,则断断不可从也。李玄玉之《北词广正谱》,征引颇多(今坊间尚易购取),且《大成宫谱》采择此谱者,几如全袭其书,学者苟无《大成谱》,则此书可作范本焉。〔5〕

吴梅先生提到的曲谱中,《啸馀谱》、《吴骚合编》不可遵循,另外的《钦定曲谱》、《北词广正谱》以及没有论及到的《太和正音谱》中的【叨叨令】均以邓玉宾小令(白云深处青山下)为例。而上文提到,叠字体【叨叨令】是变体,其句法字数与正体有异。因此,叠字体【叨叨令】并无现成曲谱可以搬照,只能就《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所收《长生殿·哭像》和月令承应戏中的【叨叨令】进行分析。

诚然,这种分析确实不够准确,因为例曲应该选取年代较早的,这样才更接近原貌。但是,《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所选的这两支曲均是清人作品,其中《长生殿》目前被认为成书于康熙二十七年戊辰(1688年),月令承应戏则是清朝的产物。《清碑类钞·戏剧·内廷演剧》载:

乾隆初,高宗以海内升平,命张文敏公(照)制诸院本近呈,以备乐部演习,各节皆相时奏演,如《屈子竞渡》、《子安题阁》诸事,无不谱入,谓之月令承应。〔6〕

月令承应戏为奉旨钦制,其创作必然严谨规范。除了例曲年代较晚外,其例曲选择不当的原因还在于北曲至明代嘉靖后逐渐消亡,清代的北曲已经是昆化了的北曲,和元代的北曲有着很大的区别。明代沈宠绥在《度曲须知》中说:

祝枝山,博雅君子也,犹叹四十年来接宾友,鲜及古律者。何元朗亦忧更数世后,北曲必且失传,而音随泽斩,可慨也夫!至如“弦索”曲者,俗固呼为“北调”,然腔嫌袅娜,字涉土音,则名北而曲不真北也,年来业经厘剔,顾亦以字清腔迳之故,渐近水磨,转无北气,则字北而曲岂尽北哉!〔7〕

《万历野获编》载:“自吴人重南曲,皆祖昆山魏良辅,而北词几废”〔8〕,又云:

今南方北曲,瓦缶乱鸣,此名北南,非北曲也……今之学者颇能谈之,但一启口便成南腔。正如鹦鹉效人言,非不近似,而禽吭终不能脱尽。奈何强名曰北。〔8〕

明代北曲昆化尚且如此严重,更何况到了清代呢?因此《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以此清代二曲作为例曲并不是最规范的。

元人杨梓杂剧《不伏老》第四折有【叨叨令】一支,如下:

见不上山遥水遥,走了些奔奔波波的道。捱不过缘薄命薄,撅了些凄凄凉凉的窖。赌不得才高道高,惹了些嘻嘻哈哈的笑。免不得魂劳梦劳,睡了些昏昏沉沉的觉。兀的不闷杀人也么歌!兀的不恼煞人也么歌!总不如胡学乱学,攒了些堆堆积积的钞。

此曲中虽无上文所述叠字体【叨叨令】中的标志性“儿”字,但除五六句外,每句句式前半部分都是ABCB型的名词,其余与叠字体【叨叨令】格律无异,因此属于同类。另外,杨梓得贯云石传授,晓畅音律,词曲按谱协律。因此,杨氏之作较为规范。

要得出曲牌格律,必须对前人规范之作进行比较,以得出其句式平仄。现先将《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不伏老》第四折、《长生殿·哭像》、《月令承应》中的【叨叨令】(除五六句)正字拣出,再进行比较归纳。

(1)《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叨叨令】

车儿马儿,熬熬煎煎气;花儿靥儿,娇娇滴滴媚,被儿枕儿,昏昏沉沉睡;衫儿袖儿,重重叠叠泪。书儿信儿,恓恓惶惶寄。

(2)《不伏老》第四折【叨叨令】

山遥水遥,奔奔波波道。缘薄命薄,凄凄凉凉窖。才高道高,嘻嘻哈哈笑。魂劳梦劳,昏昏沉沉觉。胡学乱学,堆堆积积钞。

(3)《长生殿·哭像》【叨叨令】

车儿马儿,延延挨挨望;言儿语儿,喧喧腾腾谤;戈儿戟儿,重重叠叠上;身儿命儿,惊惊惶惶丧。形儿影儿,孤孤凄凄样。

(4)《月令承应》【叨叨令】

舟儿舰儿,參参差差缆。兰儿蕙儿,氤氤氲氲泛。弦儿管儿,清清泠泠沨。鵷儿鹭儿,从从容容站。笔儿砚儿,淋淋漓漓蘸。

关于南北曲的声韵问题,明代沈宠绥在《度曲须知》中指出:“北叶《中原》,南遵《洪武》。音韵分清,乃称合谱”〔7〕。兹查《中原音韵》,并综合上述四曲,可得出叠字体【叨叨令】除五六句外,每句基本格律均为“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去”。和格律诗一样,其首字可作仄,因此又有“仄平仄平,平平平平去”的情况,但不多见;亦有“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去”的情况,也不多见④,而每句必押去声韵。

三、叠字体【叨叨令】的标志及所属套数

【叨叨令】有南北曲之分。早期南戏《张协状元》第三出有【叨叨令】二支,如下:

【叨叨令】贫则虽贫,每恁地娇,这两眉儿扫。有时暗忆妾爹娘,珠泪堕润湿芳容,甚人知道?妾又无人要。兼自执卓做人,除非是苦怀抱。妾又无倚靠。付分缘与人缉麻,夜间独自,宿在古庙。

【同前】几番焦燥,命直不好,埋冤知是几宵。受千般愁闷,万种寂寥,虚度奴年少。每甘分粗衣布裙,寻思另般格调。若要奴家好,遇得一个意中人,共作结发,夫妻谐老。〔9〕

此二曲句式格律与北曲大异,又无“也么哥”的标志,且收于《南曲九宫正始》中,钱南扬先生也说:“一般戏文也运用北曲,而《张协》是例外,大概时代较早,其时北曲还未流传到南方,故通本没有一支北曲”〔10〕。因此,本文依钱说认为《张协状元》中的【叨叨令】是南曲,故上文未论述此二曲。

除了上文论及的例曲以外,目前找到的叠字体【叨叨令】还有《东郭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全曲如下:

瞧着那珠儿玉儿,有的痴痴呆呆的羡。造着那堂儿室儿,常则周周围围的转。问着那风儿水儿,早则搜搜寻寻的徧。护着那孙儿子儿,直恁思思量量的倦。兀的不是笑杀人也么哥。兀的不是恨杀人也么哥。但遇俺朋儿友儿,却便憎憎嫌嫌的见。

另有《清忠谱·骂像》,全曲如下:

见参差楼儿和殿儿,直恁的巍巍峨峨的造。看多少门儿和栅儿,真个是重重叠叠的奥。遥望着灯儿和炬儿,闪的人辉辉煌煌的耀。猛望着身儿和首儿,活现出狰狰狞狞的貌。兀的不恨杀人也么哥,兀的不恨杀人也么哥!又只见牙儿和爪儿,向咱行喧喧阗阗的闹。

归纳可知,这六支曲子,重叠句除了“也么哥”这一标志外,均有“兀的不”一词。此词并不是【叨叨令】曲牌的标志,《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卷三十三载四支【叨叨令】,只有《哭像》一支用了“兀的不”一词,可见此词在叠字体【叨叨令】中的特殊性。但需要说明的是,有“兀的不”一词也不一定是【叨叨令】,如《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兀的不引了人意马心猿”一句则出自【柳叶儿】曲牌。

另外,此六支曲子在“也么哥”一词前均有“X杀人”一词,且X是仄声字。王守泰主编的《昆曲曲牌及套数范例集》认为:“昆化中【叨叨令】第⑤⑥两句句式又有进一步发展,句中三个正字常用‘X杀人,‘X是一个表达情感的动词。”〔11〕此说有误,《西厢记》、《不伏老》为元人作品,其时并未昆化。但从发现的叠字体【叨叨令】可知,“X杀人”一词也应是该体第五六句的标志。

明代有两部杂剧中的【叨叨令】句式与叠字体【叨叨令】相似,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叠字体【叨叨令】。一支出现于《二刻拍案惊奇·宋公明闹元宵杂剧》第五折:

御屏上写得淋淋侵侵地,多是些绿林中一派参参差差讳。列两行墨印分分明明配,俺哥哥早占了高高强强位。(拔刀介)俺待取下来也么哥,俺待取下来也么哥!(作挖下走介)急抽身,且自慌慌忙忙退。

其中“淋淋侵侵地”、“参参差差讳”、“分分明明配”、“高高强强位”、“慌慌忙忙退”与叠字体【叨叨令】的“○○◎◎韵”这一部分相同,且格律符合。但少了前半部分的“○儿●儿”。重叠句也不是“兀的不X杀人也么哥”。同理,邓玉宾套曲【正宫·端正好】里的【叨叨令】一曲不可算是叠字体【叨叨令】⑤。

另一支出现于康海《中山狼杂剧》第二折:

只见他笑溶溶的脸儿,都变做赤留血律的色。提着那明晃晃的剑儿,怕不是卒溜急刺的快。把一个骨碌碌的车儿,止不住匹丢扑答的拍。却教俺战笃笃的魂儿,早不觉滴羞跌屑的骇。兀的不闪杀人也么歌!兀的不闪杀人也么歌!您便是古都都的嘴儿,使不着乞留兀良的赖。

此曲中“笑溶溶脸儿,赤留血律色”、“明晃晃剑儿,卒溜急刺快”、“骨碌碌车儿,匹丢扑答拍”、“战笃笃魂儿,滴羞跌屑骇”、“古都都嘴儿,乞留兀良赖”虽然句型相似,但没有通曲采用叠字法,不可算叠字体【叨叨令】。同理,元代无名氏散曲【叨叨令过折桂令·驮背妓】也不可算叠字体【叨叨令】⑥。

另外,目前发现的六支采用叠字体【叨叨令】的曲子均是剧曲,而不见于小令和套曲。此体【叨叨令】通曲采用叠字法,音韵重叠往复,比较适合舞台演出;而且在剧中均嵌入套数,具体如下:

(1)《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小梁州】—【上小楼】—【上小楼】—【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四边静】—【耍孩儿】—【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收尾】

(2)《不伏老》第四折

【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小梁州】—【上小楼】—【上小楼】—【满庭芳】—【朝天子】—【耍孩儿】—【七煞】—【六煞】—【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尾声】

(3)《长生殿·哭像》

【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小梁州】—【上小楼】—【上小楼】—【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四边静】—【耍孩儿】—【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煞尾】

(4)《月令承应》

【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煞尾】

(5)《东郭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倘秀才】—【滚绣球】—【白鹤子】—【煞尾】

(6)《清忠谱·骂像》

【玉芙蓉】—【玉芙蓉】—【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小梁州】—【快活三】—【朝天子】

由上可知,此体【叨叨令】仅用于剧曲北套中,而未见用于南北合套。除《月令承应》外,均采用借宫的方法,但并未一宫到底⑦。前三例均是正宫、中吕宫、般涉调相连,后二例是正宫接中吕宫。

王力先生认为【叨叨令】这个曲牌“名符其实,真有叨叨的意味”〔12〕,其实叠字体【叨叨令】运用叠字法,比正体【叨叨令】更有“叨叨”的意味。前人虽也注意到了叠字体【叨叨令】,并加以命名,但并未对其详细研究。故本文抛砖引玉,冀以引起学术界对此曲牌的进一步研究。

注释:①

本文为方便论述,加着重号的字为正字,未加者为衬字,下同。

②参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九十九集部五十二《钦定词谱》条。

③“也么哥”二句与【叨叨令】正体相同,《北词广正谱》载“也么哥”句有三格,但叠字体【叨叨令】中此二句的基本格式则是“兀的不X杀人也么哥”。

④叠字体【叨叨令】中的重叠词应均为平声,出律者仅《西厢记》曲中“滴”字与《不服老》曲中“积”字,且此二字在《中原音韵》中俱是“入作上”声。

⑤上文已述,清代北曲和元代北曲有着较大的差别。这套《月令承应》未采用借宫的手法,是否符合规范,待笔者另撰文讨论。

⑥这支【叨叨令】全文如下:“更有这风鬟雾鬓毛女飘飘颻颻样,春花秋草獐鹿呆呆痴痴相。青天白日藤葛笼笼葱葱障,朝云暮雨山水崎崎岖岖当。好乐陶陶也么哥,笑欣欣也么哥,兀的是俺信白田茅舍境界里的优优游游况。”此曲收录于隋树森编《全元散曲》第305页,中华书局1964年版。

⑦无名氏散曲【叨叨令过折桂令·驮背妓】为带过曲,其中【叨叨令】部分为:“虾儿腰龟儿背玉连环系不起香罗带,脊儿高绞儿细绿茸毛生就的王八盖。眼儿眍鼻儿凸驱外走了猢狲怪,嘴儿尖舌儿快洛伽山怎受的菩萨戒。兀的不丑杀人也么哥!兀的不丑杀人也么哥!钩儿形条儿样烂茄瓜辱没杀莺儿寨。”虽然除五六句外,句型都一致,但其中并无用叠字法,所以不可算叠字体【叨叨令】。此曲收录于隋树森编《全元散曲》第1666页,中华书局1964年版。

参考文献:〔1〕

郑骞.北曲新谱〔M〕.台北:艺文印书馆,2008:27.

〔2〕朱权,著.姚品文,点校、笺评.太和正音谱笺评〔M〕.北京:中华书局,2010:142.

〔3〕王奕清,等.康熙曲谱〔M〕.长沙:岳麓书社,2000:13.

〔4〕吴梅.吴梅全集·南北词简谱(卷上)〔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23.

〔5〕吴梅.顾曲麈谈·中国戏曲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34.

〔6〕徐珂,编纂.清稗类钞(第37册戏剧)〔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40.

〔7〕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五册)〔G〕.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198-199,208.

〔8〕沈德符.万历野获编〔M〕.北京:中华书局,1959:646,642.

〔9〕钱南扬.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24.

〔10〕钱南扬.戏文概论·谜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9:186-187.

〔11〕王守泰,主编.昆曲曲牌及套数范例集·北套(上)〔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289.

〔12〕王力.汉语诗律学〔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781.

(责任编辑:武丽霞)

猜你喜欢
北曲中国戏曲曲牌
北曲套曲体式研究述评
清代曲牌体红楼戏与经典戏曲之“互文性”研究
昭往彰来——《中国戏曲志》编纂出版工作纪实
“前海”与当代中国戏曲评论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元曲之北曲文体研究浅论
杨慎论“北曲”条考辨
【曲牌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