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

2020-09-10 07:22:44马卓英
高考·下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培养策略

马卓英

摘 要:历史课程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同时,历史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就应该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和途径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可以在长期的历史学习中真正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而促使自身爱国情感和责任感的形成。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培养策略

前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同时还可以促使他们民族自信心的形成。由此可见,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所以教师就应该基于学生实际特点和情况等来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以此来展开对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使学生可以在有效的历史学习中促使自身爱国主义情怀的增强。

一、通过历史对比,凸显家国情怀

就高中历史教材来看,其中包含有很多关于家国情怀的教学内容。为了充分的挖掘历史教材中所具有的家国情怀的素材,教师可以积极有效的采用古今对比、中外对比等教学方法。这样一来,便有利于学生民族和国家认同感的增强。例如在教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分析对比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和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结束分析和对比之后,学生便可以清楚的认识到秦朝采用郡县制度打破了西周推行的贵族分封制,使中央政府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得到了有效的增强,进而更好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而元朝的行省制度则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使民族国家的统一进一步加深,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另外,通过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和政治制度变迁内容的学习及了解,学生可以知道几千年以前我国就已经具备了高度政治文明和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如此一来,通过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分析和比较,便有利于学生民族自信感和认同感的增强,使他们能够形成统一国家的爱国情感。

不仅如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分析对比中国史和外国史的相关内容,以此来帮助学生家国情怀的凸显。例如,在进行对西欧封建社会内容的学习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中国的封建社会和西欧的封建社会。如此一来,在合理的分析和比较之后,学生便可以认识到在公元前三世纪时,中国就已经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但与此同时的西欧却仍然处于破碎的现状。基于这样一种情况,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七世纪至17世纪时,中国封建社会和西欧的封建社会各有着怎样的特点?”学生可以回答出当时中国是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西欧封建社会仍然处于黑暗的中世纪时期。如此一来,基于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便也有利于学生在思考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的认同感。

二、借助生活教学,充分渗透爱国情怀

高中历史教材中的知识大多是描述一些历史事件,因为与我们当前社会隔着着较远的时间,加上当前时代特点显著,所以便会形成很大的差异性。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高中学生都无法把握好历史知识中的精髓,进而导致高中历史教书育人的目标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要想改变这一问题,有效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就必须要做出对历史教材的深入研究,并从中寻找出历史知识点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联系。基于此,教师可以做出对历史教学内容的拓展,以此来帮助学生有效形成爱国情怀。另外,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上,教师还应该立足于正反两面来做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可以进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关注,才有利于为生活化的历史教学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让学生可以在生活化的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上形成正确的爱国观和责任观,并促使自身爱国情怀的有效提升。例如,在教学“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教师便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以此来将20世纪70年代中国房屋建设和街道上情景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通过视频,可以了解到当时的中国的街道十分狭窄,而且人们主要是依靠自行车来进行日常的交通出行。然后,教师还可以将当前社会街道情景和房屋建设的情况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看,如此一来,学生便可以看到视频中车水马龙,高楼耸立的社会状态。通过这样一种视觉上的强烈对比,便有利于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社会的良好发展,长时间下去,便有利于学生显著的提高自身的爱國情怀。

三、开展实践活动,感悟家国情怀

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究的同时深入接触历史文化,并在学习历史文化和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深入感悟家国情怀。例如,学习“红军长征”时,便可以带领学生展开主题实践活动“走进革命老区,弘扬长征精神。”在这一主题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重走长征路,让学生参观长征出发地纪念公园。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便有利于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会,并在走访和探寻的过程中深入了解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积极联系起历史学习以及家乡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而认识到自身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重要责任。

总结: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和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而且还可以促使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所以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并考虑学生个性和学习情况,然后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可以在有效的历史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并促使自身家国情怀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叶健飞.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8):64-65.

[2]邱桂兰.管窥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史料教学[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6):66-67.

[3]周建军.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分析[J].考试周刊,2020,(39):147-148.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高中历史培养策略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政史地(2017年2期)2017-05-17 06:17:21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53:25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47:47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0:26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6:16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戏剧之家(2016年16期)2016-09-28 18:37:07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9:00
大学生家国情怀的现状及其对策
青年文学家(2015年6期)2016-05-09 1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