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探索

2020-09-10 13:28苏茂新卢京花
高考·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探索

苏茂新 卢京花

摘 要:以《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的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为课程背景,以淮北市南湖湿地为依托,尝试在课程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既落实了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又体现地理学科的社会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探索

职业生涯规划关注的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最能衔接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的纽带。而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又是核心素养的两个重要维度。所以,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非常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对于其他学科,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生活性等特点,与之相关的职业也非常多。找到高中地理教学和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契合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内容,不仅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以《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的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为课程背景,开展相关地理课外实践,并在课程教学和课外实践中尝试渗透职业生涯规划,做法如下:

一、延伸教材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大学及专业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发达国家很早就注重将科普知识、职业萌芽等相关内容贯穿于地理教材之中,2011年我国才开始在修订的《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中设置介绍知名地理学家及其成就的专栏,但高中地理教材缺少相关内容。综上,将职业规划、职业技能等信息,有目的地整合到高中地理课程的相关内容之中,介绍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科研院所、大学及专业,特别是其工作内容及特点,可以使相关内容更具有专业方向性,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以《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的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一课中的“资料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为例,在教材的这段文字材料中“三江平原处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夏秋多雨”涉及到的主要工作是气象观测,相关专业为大气科学,专业背景及可以推介的典型院校详见表1。

可以继續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向学生做进一步的推介,亮点如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前身为南京大学的气象学院,1963年独立建校,改名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被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更为现名,是一所以大气科学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被称为‘中国气象人才的摇篮’,其大气科学学科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荣获A+,还是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学科中的大气科学专业和应用气象学专业为其国家级特色专业且具有硕士点、博士点”。如果再播放一下该校的招生宣传视频,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强的感官冲击。通过相关渗透和推介,可以拓宽学生的职业视野,唤醒和加强学生的职业意识,还能提升学科的趣味性,因着眼点平实且紧密结合生活,更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

二、走访相关部门,增强学生的职业认识

高中地理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下的完整课程。这种学科性质决定了它可以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优势课程和职业体验的首选载体。社会是最好的课堂,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爱好,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笔者带领学生多次走访了淮北市气象局(图1)。走访期间,工作人员带领学生参观了淮北市气象科普馆,了解了气象常识、气象灾害、气象预警、人工影响天气、防灾减灾;参观了地面互动投影、球幕投影、人工影响天气幻影成像系统、气象灾害模拟系统、气象灾害防御人机交流互动平台、气象影视中心;体验了极限风力、气象观测、人工降雨、风力发电;观看了3D科普影像;聆听了《观云识天》、《全球气候变暖》、《气象灾害及其防御》等科普讲座。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对学生普及了气象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科学视野,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气象防灾减灾技能,渗透了科学情感和价值观,培养了学生的对气象科学的兴趣,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三、开展相关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增强职业体验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要突出地理学科实践性强的特色,倡导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学习地理,使学习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在情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课外实践是衔接课堂和社会的重要形式。以《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的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一课中的“资料3: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为例,在教材这一部分内容中提到了湿地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为了深化对这一内容的理解,笔者带领学生以淮北市南湖湿地为依托开展了相关地理实践活动。

淮北市南湖湿地是采煤塌陷区积水形成的,以其为依托,结合之前师生在淮北市气象局接受的培训,在南湖湿地组织学生开展湖陆风的调查研究:利用手持式风速仪测量风速,对比不同时段、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湖陆风风速、风向差异,并尝试分析影响因素,目前该项实践正在进行之中。开展融入了职业体验的地理课外实践,可以使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可以增强学生在情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社会,既落实了新课标,还能兼顾了核心素养的培育,更利于学生社会适应品质和意识的形成,这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四、结束语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顺应了当前“新高考”改革的趋势和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学及课外实践活动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内容,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本次实践探索,尝试在地理课堂教学和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锻炼学生的个人能力。实证结果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本我,以辅助学生初步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

本文系淮北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研究”(编号HBJK19076)和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互联网+乡土研学’模式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编号AH2019127)的共同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探索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