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0-09-10 13:16郝俊李文娜管纪原
内燃机与配件 2020年11期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郝俊 李文娜 管纪原

摘要: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和未来社会生态建设的必然选择,正引发全球汽车产业的新一轮角逐。本课题从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采用校企合作,联合企业专家,从企业的工作岗位出发,通过实践探索和理论提升,共同完善汽车智能技术专业建设,解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1  专业建设背景及现状

1.1 产业背景

智能网联汽车是万亿级的朝阳行业,包括美、欧、日等在内的汽车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智能汽车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从制定顶层设计到支持应用示范等,纷纷加快产业布局、制定发展规划,人才布局迫在眉睫。据统计,L4级的智能驾驶汽车将在2025年出现,2030年出现市场拐点,2040年主导市场。2030年,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达1970亿美元,2040年市场规模更将超过3000亿美元。中国的市场需求应该早于世界平均水平,关键是产品的到位和政策的创新支持。

1.2 政策支持

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中国率先建成智能汽车强国口号;提出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路径;提出中国标准的智能汽车技术产业路线;提出构建先进完备的智能汽车路网设施体系;提出构建系统完善的智能汽车法规标准体系。可见,大力发展智能汽车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1.3 人才需求

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在国家政策支持和企业大力发展的基础上,在投资智能汽车领域的投资额度巨大,智能汽车的发展尤为迅速。目前围绕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上中下游企业众多,已初步形成智能汽车装配、标定、改装、测试、电子通讯智能终端应用、算法、软件、地图采集、信息安全、数据分析、软件测试等新岗位,人才需求巨大,预计将出现10万人才缺口。从企业现状来看,产品研发、试验测试、数据分析这三个职能部门的人才缺口比较大,分别高达23%、17%和12%。此外,调研还发现,目前在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等与智能汽车相关的核心零部件方面的人才急缺,总量严重不足。

2  汽车智能技术专业建设

在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逐步增加,高职院校汽车智能技术专业迎来了发展机遇。但是,面对产业转型升级下的人才需求,如何进行专业建设,培养适应产业结构变化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汽车智能技术专业所面临的挑战。

2.1 专业定位

对主机厂、零部件企业、通信公司等企业的典型岗位需求进行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辅助研发、测试、检测、标定、调试、信息安全等岗位,同时,企业对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地图采集、测试场景设计与建设、通信可靠性测试等方面的技能人才也有所需求。

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主要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服务等岗位群,能够从事智能网联技术应用研发、测试与试验、系统调校等工作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邀请企业、高校专家开展座谈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专业培养方向,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面向智能汽车、智能控制、车联网技术三个领域,能够从事智能网联汽车辅助研发、改装调试、参数标定、网络服务、检测维修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2.2 人才培养模式

与企业深度合作,构建校企联合、课岗融通、资源共享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国家“1+X”证书试点项目,在汽车智能技术领域探索实践“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衔接。面向企业自主认证、定制化需求,联合企业制定企业员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标准,开发认定题库。以大赛为载体,实施项目化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模式,把个人赛、小组赛、对抗赛等丰富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将成熟的大赛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融合,不断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2.3 课程体系建设

从课程结构看,传统的课程体系沿用“平台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这类课程缺乏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每门课程自成体系,缺乏有机整合,学科之间出现的较多重合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造成了教育重复和资源浪费。应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出发,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遵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系统梳理全校课程分类,通过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提取、分解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基础+核心+前瞻+个性化选修+X证书认证”能级递进式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迭代升级,为多元人才培养提供课程资源。

开发新型活页式等多形式的模块化校本教材,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推行做中学、培中学、赛中学、研中学等模式改革,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方法改革,创新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方式,打造高效课堂。开展符合课程特点的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形成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推动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联合企业,依据“应用导向、共建共享”原则,共同搭建校企实时互动教学平台,为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继续教育提供资源。借助信息化手段,对接企业关键岗位标准,结合技术发展前沿,整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能学辅教、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终身学习的校企资源共享库,满足学校教学、企业培训和社会学习者线上+线下学习需要。

2.4 师资队伍建设

汽车智能技术融合了汽车、通信、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有较高的标准,因此在团队建设方面,要放宽专业领域,引入通信、电子、计算机等专业人才,可利用学校的现有师资资源,跨学院将通信、电子、计算机等专业的骨干教师加入到汽车智能技术专业师资队伍中,整合校内优质人才资源。

此外,汽车智能技术专业教师的培养,必须纳入校企合作的框架内。要与企业深度合作,保持校企一体化发展,探索“互聘互用”的管理模式,引导教师到企业挂职,帮助教师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的全面提升,提高教师职业岗位实践能力;引导企业员工到学校任教或指导,将智能汽车的前沿技术直接带进课堂中,更新学生的专业知识,带动教师职业岗位技能,促进专业教学与企业技术更好衔接,打造校企合作、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提升团队教育教学、培训和科研能力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5 实训基地建设

汽车智能技术专业培养學生对智能汽车系统的标定与调试、智能产品的装配与测试、车辆的实验与设计、检测与维修等技能。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分为专业基础技能实训区和专业核心技能实训区两个部分,专业基础技能实训区包括新能源汽车实训区、电工电子实训室、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实训室、汽车装调实训室、汽车试验实训室、嵌入式系统实训室等。

除了传统的基础技能实训区外,还需规划和建设汽车智能技术的专业核心技能实训室。应包括环境感知实训室、驾驶辅助系统实训室、线控技术实训室、无人驾驶测试与开发实训基地等。

智能网联汽车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的建设包括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等内容,要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紧密合作,产教融合,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平台,共同推进专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周伟,刘港,罗婷劼,黎仕增.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浅谈[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56-58.

[2]马峥,金碧辉.高职院校汽车智能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究[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2018(4):91-95.

[3]李敏,钱峰,夏跃武.汽车智能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韶关学院学报,2015(8):31-33.

猜你喜欢
智能网联汽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地发展分析
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架构方案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